“第一把焊槍”果然名不虛傳,請看空軍某航修廠焊工張雯集——
焊接比芝麻粒小的電阻
■李 甯 史良辰 張 宏
工匠心語:雖然起跑比别人慢,但隻要足夠努力,一樣可以實現趕超,甚至領跑。
——張雯集
照片拍攝:白文龍
一手握着電烙鐵,一手持着電路闆,隻見電烙鐵遊走在電路闆間。數秒後,芝麻粒大小的元器件被緊緊焊制在電路闆上——這是張雯集焊接某型電路闆時一段工作場景。
高科技實現了産品焊接的自動化,但某型電路闆作為精密部件,電器元件複雜,隻能靠人工焊接。焊接時溫度控制在多少?元器件的過火時間是多少秒?這些全憑焊工的經驗。
“光有經驗還不行。手法的快慢變化、雙手的靈活協調性等,沒幾年的苦練,很難掌握。”張雯集深有體會地說。
在工廠,張雯集主要擔負對戰機“大腦”——航電系統的精細調試和性能修複任務,同事們常說:“就像給戰機做‘腦外科手術’。”入行4年,張雯集被譽為車間“第一把焊槍”,有着“一手準”的過硬技術。
練就這手絕活,絕非朝夕之功。4年前,張雯集來工廠報到的當天,便被操作台上擺放的一排排元器件吸引。老師傅拿起電烙鐵,輕點幾次開關,便完成了元器件與電路闆的焊制。老師傅的一番操作,讓張雯集敬佩不已,他夢想着自己早日出徒。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剛開始,張雯集因為經驗不足,焊接産品出現不少殘次品,這讓他有些灰心,感覺自己“已經輸在起跑線”。
“相信自己,隻要全力以赴,你一定能行。”老師傅的一句話點醒了張雯集。那一刻,他緊握雙拳告訴自己:“雖然起跑比别人慢,但隻要足夠努力,一樣可以實現趕超,甚至領跑。”
那段時間,為了盡快彌補自身短闆,他把焊接知識和技術要領記錄下來,反複琢磨思考;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向車間的老師傅取經。幾個月後,他便掌握了這項焊接技術。
如果說出師不利是他工匠人生的“上半場”,那麼“下半場”的劇情陡然發生反轉。有一次,某型戰機的模塊電路闆突發故障,該電路闆集成度高、原理複雜,修理極其困難,稍有不慎,可能導緻電路闆報廢。張雯集主動請纓,決心向這個技術難題發起挑戰。
為了攻克難題,張雯集帶領團隊反複試驗,進行認真細緻的技術驗證,最終通過改造現有設備、創新組裝工藝,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實現了國内該項産品的完全自主修理。
這次任務,讓張雯集闖出了名氣,很快成為廠裡的技術骨幹。不過,真正讓張雯集為人熟知的,是他的一次參賽經曆。
2018年,張雯集通過層層選拔,代表工廠赴國外參加“IPC手工焊接與返工返修”世界冠軍賽。比賽要求選手在75分鐘内完成14種、27個元器件、195個焊點的焊接任務。而最小的電阻,寬度僅為0.3毫米,夾取都困難,更别說焊接了。
“隻要膽大心細,就一定能成功。”為了找準元器件夾取要領,張雯集嘗試在顯微鏡下操作。備賽的那段時間,他每天把自己“鉚”在車間,一遍遍重複相同的動作。一周後,比芝麻粒還小的電阻,張雯集可以“信手拈來”,他也如願取得了大賽亞軍的好成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