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曉得是哪裡的方言

不曉得是哪裡的方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7 19:52:26

不曉得是哪裡的方言?我是土生土長的陝西人,老家在鹹陽市泾陽縣,成語“泾渭分明”說的就是我們泾陽縣的泾河與渭河水合流後水的顔色界限分明從小,我說的都是陝西方言,以為天下大家都是這麼說話的,看了在村上放映的外國電影,更是認為大家都說的是中國話1989年離開老家去西安上大學,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這時候發現大家必須說普通話,要不然無法交流我記得,大家對陝西話特感興趣,學的最快的一句話是“我(è)知不道”(我不知道)再一個是大家在床頭“貼”了一些明星照或宣傳畫,陝西人不說“貼”而說“biā(有的方言不符合漢語拼音規則)”,後來每天晚上有人喊“biā燈”睡覺1989年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來到了一大型央業,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三線建設時期從天津大城市搬遷到陝西興平,來自全國各地特别是天津、北京、上海以及東北的人比較多,一直到了他們的二代或三代人,大家在廠裡都講普通話,隻是很少的時候或場合有陝西人講陝西話,所以我也基本上一緻講普通話,最後造成了我說普通話夾雜個别陝西方言,說陝西話也變成了陝西話加普通話的“醋溜普通話”剛上班時,在單身宿舍基本上住的都是陝西本地人在一次下象棋時,有個同事喊“吃車吃車”,我再仔細看了看,哪有“吃車”的棋最後搞明白了,他說的是“出車”這位同事興平縣(現在興平市)人,我是泾陽縣人,都屬于鹹陽市管轄,同樣說陝西話,還是存在“大同小異”其實,方言在十裡八鄉差異是很大的我老家是泾陽縣掃宋公社(後來變成掃宋鄉、再後來并到雲陽鎮),東邊是雲陽公社(現在是雲陽鎮),西邊是橋底公社(現在是橋底鎮)小時候去我二姨家,我們說去東安(即東邊的,就像哈薩克斯坦的東幹民族實際說的是從東邊來的民族)姨家,到她家後馬上給客人“倒湯”,我就在想哈沒吃飯哩咋給人和(huō)湯(喝湯)原來他們把“倒水”叫“倒湯”我們家有姐弟姊妹五個,我三個哥一個姐,我姐排行老二1975年的時候,我大哥結婚了,我當時是八歲從我大嫂進我家門起,我們姐弟四人都把大嫂叫姐(dié),有時她們不在場的時候我母親不知道我說的我姐還是我大嫂,我幹脆就大姐二姐來區分随後,村上其他人家也效仿我們,不再叫嫂子了,全改為叫姐(dié)通過我大嫂,我了解了她們橋底公社的一些稱呼和我們的完全不一樣譬如,我們把親弟兄叫“哥(gé)”,把姐夫叫“哥(gè)”,他們全都叫“哥(gè)”我們叫“姐(dié)”,她們叫“姐(diè)”我們叫“姑(gú)”,比父親大的叫“姑媽(gūmá)”,她們不分大小都叫“姑(gù)”後來,我注意觀察了我們村上,發現一些稱呼也不同大多是把父親叫“大(dá)”,有個别叫“爸爸(bābā)”、“伯(bèi)”把父親叫“大(dá)”,比父親大的叫“伯(bèi)”,比父親小的叫“爸爸(bābā)”我們家有一個不同别人家的現象,我父親弟兄四個,還有一個堂兄是老大,我們把老大叫“伯(bèi)”,把四個親弟兄的老大叫“伯(béi)”,把老二叫“三伯(béi)”,把比我父親小的老四叫“爸”(bá)在我們村,有幾戶人家和我家一樣,把父親叫“大(dá)”,把母親叫“奶(nài)”我大表哥家的孩子,把父親叫“伯(bèi)”,把母親叫“媽(má)”有一戶人家家裡五個孩子,前邊三個孩子和我家叫法一樣,後邊兩個孩子,則和村上百分之把八十的家庭一樣,将父母分别叫“大(dá)”、“媽(má)”上世紀八十年帶,随着改革開放政策的變化,大家思想也比較慢慢開放了,直到現在,我們村上把父母都分别叫“爸(bā)”、“媽(má)”如果你幹活慢、不利索,家裡人會讓你“别木囊()béi mū nang”、“克立馬擦(kē lī mā cā)”,意思說讓你快點,别磨蹭了現在已經聽不到這樣的聲音了小時候聽過了一段對話,拿現在說是一個段子,兩個人對話,甲:“你能撒氣呀(nì nēng sā qī ya)?”,乙:“我到烏達氣呀(è dāo wū dā qī ya)”,甲:“你到烏達能撒氣呀(nì dāo wū dā nēng sā qī ya)?“,乙:“我到烏達能個撒氣(è dāo wū dā nèng sā qi)”意思說你幹啥去?我到那邊去你到那邊幹啥?我到那邊有點事我們把頭叫“撒(sá)”,把額部叫“恩樓(èn lu)”,上醫院醫生問“你啥痛?”,回答說“我撒(è sá)疼”,除非是陝西的醫生,要不然真不知道你哪痛随着時代的變遷,城鎮化的發展,城鄉差别越來越小,人們的思想觀念、文化意識都在慢慢的變化近幾年,有一些文化學者提出保護鄉村文化,我覺得是很好的建議,但如何保護、誰去保護?就像現在農村年輕人都往城市跑,留下老年人在村子,村上的風俗習慣、風俗文化,還有這些方言如何保護?值得我們深思,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不曉得是哪裡的方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不曉得是哪裡的方言(慢慢消失的方言)1

不曉得是哪裡的方言

我是土生土長的陝西人,老家在鹹陽市泾陽縣,成語“泾渭分明”說的就是我們泾陽縣的泾河與渭河水合流後水的顔色界限分明。從小,我說的都是陝西方言,以為天下大家都是這麼說話的,看了在村上放映的外國電影,更是認為大家都說的是中國話。1989年離開老家去西安上大學,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這時候發現大家必須說普通話,要不然無法交流。我記得,大家對陝西話特感興趣,學的最快的一句話是“我(è)知不道”(我不知道)。再一個是大家在床頭“貼”了一些明星照或宣傳畫,陝西人不說“貼”而說“biā(有的方言不符合漢語拼音規則)”,後來每天晚上有人喊“biā燈”睡覺。1989年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來到了一大型央業,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三線建設時期從天津大城市搬遷到陝西興平,來自全國各地特别是天津、北京、上海以及東北的人比較多,一直到了他們的二代或三代人,大家在廠裡都講普通話,隻是很少的時候或場合有陝西人講陝西話,所以我也基本上一緻講普通話,最後造成了我說普通話夾雜個别陝西方言,說陝西話也變成了陝西話加普通話的“醋溜普通話”。剛上班時,在單身宿舍基本上住的都是陝西本地人。在一次下象棋時,有個同事喊“吃車吃車”,我再仔細看了看,哪有“吃車”的棋。最後搞明白了,他說的是“出車”。這位同事興平縣(現在興平市)人,我是泾陽縣人,都屬于鹹陽市管轄,同樣說陝西話,還是存在“大同小異”。其實,方言在十裡八鄉差異是很大的。我老家是泾陽縣掃宋公社(後來變成掃宋鄉、再後來并到雲陽鎮),東邊是雲陽公社(現在是雲陽鎮),西邊是橋底公社(現在是橋底鎮)。小時候去我二姨家,我們說去東安(即東邊的,就像哈薩克斯坦的東幹民族實際說的是從東邊來的民族)姨家,到她家後馬上給客人“倒湯”,我就在想哈沒吃飯哩咋給人和(huō)湯(喝湯)。原來他們把“倒水”叫“倒湯”。我們家有姐弟姊妹五個,我三個哥一個姐,我姐排行老二。1975年的時候,我大哥結婚了,我當時是八歲。從我大嫂進我家門起,我們姐弟四人都把大嫂叫姐(dié),有時她們不在場的時候我母親不知道我說的我姐還是我大嫂,我幹脆就大姐二姐來區分。随後,村上其他人家也效仿我們,不再叫嫂子了,全改為叫姐(dié)。通過我大嫂,我了解了她們橋底公社的一些稱呼和我們的完全不一樣。譬如,我們把親弟兄叫“哥(gé)”,把姐夫叫“哥(gè)”,他們全都叫“哥(gè)”。我們叫“姐(dié)”,她們叫“姐(diè)”。我們叫“姑(gú)”,比父親大的叫“姑媽(gūmá)”,她們不分大小都叫“姑(gù)”。後來,我注意觀察了我們村上,發現一些稱呼也不同。大多是把父親叫“大(dá)”,有個别叫“爸爸(bābā)”、“伯(bèi)”。把父親叫“大(dá)”,比父親大的叫“伯(bèi)”,比父親小的叫“爸爸(bābā)”。我們家有一個不同别人家的現象,我父親弟兄四個,還有一個堂兄是老大,我們把老大叫“伯(bèi)”,把四個親弟兄的老大叫“伯(béi)”,把老二叫“三伯(béi)”,把比我父親小的老四叫“爸”(bá)。在我們村,有幾戶人家和我家一樣,把父親叫“大(dá)”,把母親叫“奶(nài)”。我大表哥家的孩子,把父親叫“伯(bèi)”,把母親叫“媽(má)”。有一戶人家家裡五個孩子,前邊三個孩子和我家叫法一樣,後邊兩個孩子,則和村上百分之把八十的家庭一樣,将父母分别叫“大(dá)”、“媽(má)”。上世紀八十年帶,随着改革開放政策的變化,大家思想也比較慢慢開放了,直到現在,我們村上把父母都分别叫“爸(bā)”、“媽(má)”。如果你幹活慢、不利索,家裡人會讓你“别木囊()béi mū nang”、“克立馬擦(kē lī mā cā)”,意思說讓你快點,别磨蹭了。現在已經聽不到這樣的聲音了。小時候聽過了一段對話,拿現在說是一個段子,兩個人對話,甲:“你能撒氣呀(nì nēng sā qī ya)?”,乙:“我到烏達氣呀(è dāo wū dā qī ya)!”,甲:“你到烏達能撒氣呀(nì dāo wū dā nēng sā qī ya)?“,乙:“我到烏達能個撒氣(è dāo wū dā nèng sā qi)!”。意思說你幹啥去?我到那邊去。你到那邊幹啥?我到那邊有點事。我們把頭叫“撒(sá)”,把額部叫“恩樓(èn lu)”,上醫院醫生問“你啥痛?”,回答說“我撒(è sá)疼”,除非是陝西的醫生,要不然真不知道你哪痛。随着時代的變遷,城鎮化的發展,城鄉差别越來越小,人們的思想觀念、文化意識都在慢慢的變化。近幾年,有一些文化學者提出保護鄉村文化,我覺得是很好的建議,但如何保護、誰去保護?就像現在農村年輕人都往城市跑,留下老年人在村子,村上的風俗習慣、風俗文化,還有這些方言如何保護?值得我們深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