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簡是典型的戰國中期,楚國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點,是當時的書法精品:挺拔雄媚,泱然大度,有廊廟氣象。逸逸草草,無拘無束,筆道流媚,意态天然,非精熟至極,無以臻此境界。清勁圓美,秀潤婉轉,簡雖狹窄,卻能縱橫灑落,流光溢彩。娴熟精到,神采飛揚。書寫時中鋒、側鋒自然變化,優美飄乎,圓曲筆勢,使得古文蝌鬥線條,頓生奇姿逸态。郭店楚簡的發現,對于研究中國哲學、思想史、古文字學、簡冊制度和書法藝術等方面,都提供了不可估量的資料。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戰國中期文物,是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發掘出的竹簡,共804枚,為竹質墨迹。其中有字簡730枚,共計13000多個楚國文字,楚簡包含多種古籍,其中三種是道家學派的著作,其餘多為儒家學派的著作,所記載的文獻大多為首次發現,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郭店楚簡包括十六篇先秦時期的文獻,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分别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語叢四》(《說之道》》;儒家典籍為十三篇,分别為《缁衣》、《魯穆公問子思》、《五行》、《窮達以時》、《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五行》、《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語叢一》、《語叢二》、《語叢三》。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見諸傳世本,《五行》見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外,其餘皆為兩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郭店楚簡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被譽為“改寫中國思想史的典籍”。記有道家文獻2篇,儒家文獻14篇,其中以道家文獻《老子》最為有名。《老子》為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老子和其弟子的著作。但《老子》一書的原始面貌及其形成過程,曆史上沒有流傳下來,一直不清楚。郭店楚簡《老子》利用竹簡由長到短的變化顯示着形成時代上的由早到晚的先後順序,它是截止到二十世紀所發現的時代最早、文字最原始的道家著作。另外,郭店楚簡的儒學著作,在儒學思想家孔子和孟子之間起到了承接的作用。因為孔子和孟子這兩位儒學大師相距近200年,儒學研究者一直認為這200年間的儒學沒有發展和傳承。而郭店楚簡中首次面世的14篇儒學著作正是孔、孟儒學思想的紐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