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見病。其主要表現不僅是特征性症狀,而且是其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根據其臨床發展規律,精神分裂症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充分發展期和慢性期。
早期
在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其實非常微妙,很難被發現。
在這個階段,人格首先會發生變化:
患者會突然變得冷漠,社交變少,逐漸與人疏遠,自我孤立,甚至有的患者會出現強迫症的症狀,比如怕弄髒,怕爬高,怕犯錯,無緣無故的恐懼和焦慮;敏感、多疑、讨厭任何人、喜歡獨居、遲鈍、自我微笑等。
其次,患者會出現類似神經症的症狀:
比如注意力會下降,工作會發呆,效率會低,經常出現失眠症狀。脾氣會變得更加暴躁,精神也會無精打采。
認知障礙也可能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認知障礙通常發生在青少年精神病症狀出現之前。比如兒童期患者的認知和智力水平與同齡人明顯不同,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
對于同樣的知識内容,與正常兒童相比,理解能力要差很多…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疾病一樣。如果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及時治療,不僅治療效果會更好,患者也會得到更好的康複。因此,一旦發現家屬有精神障礙,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争取最佳治愈時間。
完全發育期
度過早期後,在這個階段,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精神症狀。
典型的是感覺障礙:感覺減退、感覺遲鈍。有些患者經常感到身體的某些部位不舒服,如拉扯、扭曲和擠壓。
知覺障礙:幻視、幻覺、幻聽、幻視、内髒幻覺等。
思維障礙:妄想、思維松弛、思維中斷、模仿語言等。
情緒障礙:冷漠、易怒、幼稚等。
行為障礙:會增加、減少、意向倒錯、運動興奮等。
這個階段的患者最初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被正常人注意到有些不對勁。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很快進入第三階段。
這個階段的患者以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為主,并沒有意識到這些精神症狀是不正常的,所以不承認自己有病,拒絕治療。
慢性精神病
經過第二階段的演變,這一階段的患者病情開始“正常化”和“慢性化”。
會出現精神分裂症的常見症狀,如遲鈍、少言寡語、說話語無倫次、表情冷漠、情緒無變化、除了吃飯、睡覺、走動外無任何要求。重症患者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功能嚴重紊亂,能力低下。
這個階段就是我們今天很多人看到的,大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印象。
精神分裂症有慢性進行性傾向,病程延長。如果不及早發現并及時治療,往往會導緻患者人格缺陷或智力下降。即使經過系統治療,患者也很難完全康複。
治療精神分裂症是一場持久戰。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機制尚不清楚,許多患者的觸發點不同。所以,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如何預防,在治療過程中的堅持也很重要。
【注:文中所用的資料與圖片來源于網絡與文獻,僅作醫學知識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