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勝地美如畫古詩?酬韓侍郎、士雨後遊曲江見寄,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櫻花勝地美如畫古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酬韓侍郎、士雨後遊曲江見寄
白居易(唐)
小園新種紅櫻樹,
閑繞花行便當遊。
何必更随鞍馬隊,
沖泥蹋雨曲江頭。
白居易的這首詩勾勒了一個園中繞樹而行悠閑賞櫻的春天,不禁讓人聯想到這櫻花樹的茂盛與優美。
過去,讀到有“櫻”的詞句,總會默認為櫻桃。因為印象中賞櫻花是鄰邦的風尚。直至近年,賞櫻熱潮在身邊興起,才得知,櫻花在我國也是香飄千載。
追根溯源,山野櫻花原産于喜馬拉雅山脈,人工栽培後,逐步傳入長江流域、西南地區以及台灣島,這是日本關于櫻花的權威著作《櫻大鑒》中的記載。據考證,我國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宮苑之中已有栽培,到了唐朝,賞櫻也很普遍。看來,唐詩宋詞中自不會遺漏這一樹的清雅,“櫻花爛漫幾多時?柳綠桃紅兩未知。”“山深未必得春遲,處處山櫻花壓枝。” 等詩句也是有感而發。
不過,對“起源”問題,還是頗有一些争論的。有人認為,現代的觀賞櫻花是日本對本土野生櫻花培育後形成,櫻花的起源當由此算起。其實,對于普通的觀花者,“源頭”讨論的意義更多在于喚醒我們對野生物種的保護意識,結果的孰是孰非還是由專業人士去判斷吧。
春風十裡,百花争豔,各有美景,而賞花人自有不同的心境。
積累了一冬的芬芳,讓春天格外絢爛。從南到北,橫貫東西,伴随着春天的腳步,桃紅李白次第開放彙成五彩花海,而融入其中的櫻花,也在天南地北的接續中,延綿着生命的長度,舒展着獨特的妖娆,哪裡還有“花期短暫”的顧影自憐和它在異域文化中被賦予的那種沉郁的凄美。
在武大校園、在鼋頭渚、在玉淵潭公園,無論是引進的還是原生的,一樹繁花同樣的爛漫悠然。遠觀時,花樹成排,花冠相抵,绯雲堆雪;近看間,素瓣迎風,淺淺勻紅,孤植一方,猶是曼妙清婉。月夜裡,暗香陣陣,花影婆娑。風起處,更有點點花雨,缤紛爛漫。徜徉其中,人已陶醉,心也芳菲……
今春,乘北京城郊S2線列車,于長城腳下,驚見車窗外山櫻花盛開的美景,更添欣喜——在大自然展開的畫布中,當一片片淺紅粉白随山路起伏,在晴空下織成飄飛天際的雲霞,瞬間點亮雙眸,絢爛怒放的花枝揮灑着蓬勃的力量搖蕩心旌。在季節的輪回中,雖有風雨,但這一次如約的綻放,又感染了遊走四季的心情。
對于愛花者,在花雨飄散間掬一縷清香,才有不負春光的惬意;對于惜春之人,傾聽萬紫千紅的“花語”,品味歲月的芳華,方能尋到感動生命的美麗邂逅。
跟随着花信風,我們踏上了又一年花開的旅程。
小貼士·國内著名賞櫻地
北京玉淵潭公園、武漢大學、無錫太湖鼋頭渚、青島中山公園、昆明圓通山、旅順的太陽溝景區和龍王塘櫻花園。
(圖片來自網絡)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文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