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全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全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4 19:19:14

全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教育這十年·地方經驗,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全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全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夯實教育的中堅力量)1

全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育這十年·地方經驗

19歲的徐蕾,在幾所一流大學和浙江師範大學中選擇了後者。她說,打小的夢想就是當老師,完成本碩連讀後更能從容地走上教師崗位。

54歲的朱永春,評上了浙江省特級教師。他說,在農村初中當了24年班主任,工作很平凡,但教了一批批學生就如同為國家栽下一棵棵幼苗。

60歲的鄭偉君,被選聘為銀齡講學教師。他說,剛退休又繼續站上講台,願意為海島教育盡心盡力、發光發熱。

……

2022年,他們經曆了教師職業生涯不同的節點,也享受着浙江教師隊伍建設所給予的政策紅利。十年來,浙江從教師的全生命周期、全素養維度出發,在投入、改革、創新上持續發力,讓教師有所興、有所得,交出了一份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浙江答卷”。

鑄師魂:把好師德師風的每一個關口

“十三五”期間,浙江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特殊教育專業“三位一體”招生占到招生總數的85%,個别拳頭專業實現了100%。“三位一體”是以高考成績60%、面試25%、學業水平測試15%的比例,形成綜合分數。在面試分中,“師德師風”是考察的重點。

浙江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周躍良擔任過多年的考官,從“為什麼選擇教師職業”等問題,到考生的即席演講、特長展示等環節中,能看出對方的教育親和力、學生觀等潛在素養。“有的考生學科成績拔尖,但不經意間流露出對學生的不耐煩,對教育有抱怨等情緒,面試就較難過關。”

選拔樂教、适教的苗子,決定了未來培養的質量和高度。據該校統計,“三位一體”錄取學生在專業認同等方面,整體優于“裸考生”。

在入口關嚴把師德師風,把好了教師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關口。目前,浙江設置師範類專業的高等院校共21所,在師範生培養過程中,立德鑄魂也是貫穿始終。

“國旗下·青年說”是浙師大學生中美譽度非常高的一項活動。無論嚴冬酷暑,每周一清晨7:00,在飄揚的國旗下,青年師生們相聚在一起,結合主題、專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杭州師範大學推出了系列美育課程,規定師範生必須修讀4學分,以此提升個人的道德品質與文化涵養。

站上三尺講台後,浙江對師德教育也是緊抓不懈。2021年,該省啟動了“示範引領”“規範踐行”“警示宣教”三大師德工程。“示範引領”深入挖掘宣傳各類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迹,講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故事,打造優秀教師典型案例集群。“規範踐行”将師德師風納入新教師入職培訓和在職教師日常培訓必修内容,組織教師開展師德涵養活動,開設師德師風網絡專題培訓課程。“警示宣教”則梳理師德師風負面清單和反面警示案例清單,定期開展師德警示教育,建立違規教師處理結果記錄和信息共享制度。

十年來,師德作為教師評價的“第一要義”正日漸凸顯。教師在資格認定、業績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時,師德師風是不容逾越的底線。僅2018年和2019年,浙江就取消了200多名違規教師參加評優評先和職稱評審的資格。同時,浙江構建了省市縣鄉校五級教師表彰體系,每年有6萬多名有口皆碑的好老師登上了領獎台。

“在強師德、鑄師魂的過程中,我們尤其注重學校的黨建工作,讓黨員教師作出表率和引領。”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湯筱疏說。

2013年起,浙江高校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每年進行一次,本科高校和高職高專院校交替進行,省委教育工委、省有關部門和省黨代會的代表進行現場實名測評。2018年起,浙江又在全國率先探索中小學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并于今年全面推行。浙江省教育廳黨委認為,黨組織和黨員履行使命擔當,在“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和教育治理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浙江中小學校開學複課率達98.23%,超出全國平均水平。

育優師:全生命周期培育

兩年前,聞楊報考了浙江師範大學的“化學 生物科學”本碩銜接試驗班專業。該專業意在培養能夠勝任雙學科教學的複合型高中教師。目前全國共有4所高校為試點單位,浙師大和杭師大位列其中。

浙江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喬儒介紹,複碩培養試點覆蓋了化學專業和生物專業的核心課程,注重師範技能培育,在本科和碩士階段分别安排了一個學期和一個學年的定崗實習,按照校内外的雙導師配置和“卓越教師計劃”進行生源培養。

“複合型專業極大地鍛煉了我的雙學科融合思維與能力。”進入大學後,聞楊加入了化學方向的實驗室,參加了生物方向的創新創業大賽,同時擔任學院學生會執行主席。據浙師大跟蹤調查顯示,“複碩試點”招錄的學生後勁十足,學分績點等方面成績高。

專業緊跟需求走,是浙江師範類專業改革的邏輯起點。在國家和省一流學科培育中,浙江師範專業入圍比例與總體比例結構保持匹配,師範生生均撥款系數提高至1.25,每年安排250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教師教育改革。截至目前,4個項目入選國家“卓越教師培養計劃”,46個師範本科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科建設還要從理論走向實踐,在師範生的實習階段精心打磨,為他們今後站上講台儲備經驗。”周躍良介紹說。

據了解,浙江已認定1300餘所教師發展學校,在場地、師資、實踐課程、評價等方面有一整套标準的要求。接收的師範類學生在教育實踐期間涵蓋見習、實習、研習3個模塊,每個模塊均分教學、班級管理和教研3項任務。“三習”總時間不少于18周,實習生授課數不少于12節,聽課不少于20節,至少主持開展1次主題班會或者教科研活動。

工作一年後,杭州市現代實驗小學數學教師朱勰盈遇到了難題:低段的非紙筆測評該如何實施?登錄“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管理平台”,朱勰盈欣喜地找到了答案。培訓期間,朱勰盈弄清楚了什麼是非紙筆測評,如何設計測評量表、使用模型進行評價等。最終,她将學習成果寫成了教學案例,還在區裡拿了獎。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浙江教師繼續教育改革在2016年啟幕。5年360個學時,采用分層分類培訓學分制。全省構建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培訓發展體系,按不少于當地教職工工資總額3%和中小學校日常公用經費總額10%落實培訓經費,每年中小學教師自主選學培訓達160萬人次。同時,成立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培訓質量監控中心,開展實時、常态化質量監控,以提高培訓質量。

展師力:管放并舉,“活水養魚”

馬微婵原先是嵊州市城南小學的教師,擔任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有20多年。2012年她評上了高級教師,因為學校的崗位有限,所以一直沒有被聘上高級崗。2016年,嵊州在浙江率先試點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學校人變成了系統人,馬微婵成功競聘到了百年老校——嵊州市鹿山小學。時至今日,她仍感懷于當時的選擇。

嵊州的試點成功,迅速在全省推廣。2019年浙江實現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地域、學段和教師全覆蓋,賦予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更充分的編制和崗位統籌權限,打破了校長教師跨校交流障礙。每年跨校交流中小學校長教師穩定在1.5萬名,優質師資資源配置更加均衡。

與管理改革并行的,是人權、事權的下放。

在去年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紹興市中等專業學校教師蔡菊琴獲一等獎。她興奮地告訴記者,僅憑這一項成績,在晉升職稱時,學校就能認定她的“教育科研”是最高的“A”等。和她一樣興奮的是校長於芳,自從市裡下放了教師職稱評審權後,學校淡化學曆資曆,突出德行、業績和能力導向。“現在不用學校動員,報名參加教學比賽的教師已呈逐年增長趨勢。”於芳說。

浙江的人權、事權下放呈“小步快跑”的節奏。2016年,高校職稱自主評聘全覆蓋,實行了職稱能上能下。2018年,30所中小學校試點高級教師及以下職稱自主評聘改革。2020年實現高中高級教師及以下職稱自主評聘全覆蓋,400多所初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一級教師(中級)及以下職稱的自主評聘。

這“一管一放”,讓辦學、教學的活力充分釋放。近5年,浙江累計主動申請擔任班主任的教師30萬人次,1300多名教師從教輔崗位競聘到教學一線,超萬名教師從城鎮學校和優質學校交流到村校。

尊師道:給教師最真切的獲得感

今年,浙江師範大學所有師範類專業,投檔分遠高于省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學師範、當老師,正成為青年學子追逐的熱門。

的确,在浙江當老師是一個幸福的職業選擇。理由有很多——

出台更具操作性的義務教育教師與公務員工資收入計算比較口徑,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全省90個縣市區均實現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目标,其他學段教師同步得到有效保障。

連續兩次提高高級崗位比例,目前全省中小學正高級崗位比例2%,高級崗位比例幼兒園10%、小學15%、初中35%、高中42%,允許各地打通使用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比例。

為教師建立完整的數字化檔案,持續開發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數字化應用場景,切實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

此外,浙江各地也在為教師的獲得感頻頻加碼——

餘姚市常年開展教師家庭大家訪,校領導要走訪每一名教師家庭,聽取教師的現實訴求,為其工作生活排憂解難。

江山市成立“天使愛心團”,成員是40多名在杭州的江山籍名醫。在江山工作的教師如果遇到疑難雜症需要到杭州治療,教育局就聯系愛心團安排就醫快速通道。

海甯市在中小學建設“暖心小站”,通過女性健康公益講座、溫暖家庭文化沙龍等主題活動,打造集會、站、家于一體的公共空間。

……

真切的獲得感,賦予了教師更加鮮活的職業體驗,為教育的持續發展夯實了中堅力量。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毛宏芳表示,在新起點、新征程上,浙江将對标中央賦予的打造“重要窗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要求,打造卓越教師隊伍,為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本報記者 蔣亦豐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13日第1版 版名:要聞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