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我們就學習了圓錐的體積公式,大家都知道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那為什麼等于圓柱體積的1/3呢?幾乎所有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都是利用演示的方法來說明的。即老師拿着透明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錐盛水(或沙子),裝滿往圓柱倒三次,圓柱滿了,就說明兩者體積有3倍關系。
當然教材這樣編排的目的是基于小學生的學科認知基礎來處理的,但在實際教學中,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并不滿足這種解釋的,他們總會打破砂鍋問到底,而這個問題的解釋包含了樸素的微積分思想和祖暅原理。作為教師來說,我們有必要給孩子進行一個數學科普,讓他們懂得其中的原理,這無疑會培養孩子們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數學的熱情。
一、先談談圓的面積推導
推導圓的面積時,我們把圓等分成若幹個“圓三角形”,再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分成的小三角形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矩形。再對比兩者的關系,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就是“化曲為直”的思想,而切拼的過程其實是利用微積分的思想。
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半徑=πr×r=πr²(如圖所示)
二、再說說圓錐體積公式的由來
那麼圓錐的體積為何和圓的面積扯上關系了,這裡主要用到的是圓面積推導的方法“化曲為直”來解釋的。還是一樣的道理,首先把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圖細分,分得足夠細,化曲為直,于是分出的每一小片就是一個三棱柱和對應的三棱錐。
接下來我們要研究的就是等底等高的三棱柱和三棱錐之間的關系了。
這裡先說一個結論,就是等底等高的三棱錐體積相等,這需要先來說一個原理,祖暅原理。
祖暅(ɡènɡ),亦名祖暅之,是我國著名數學家祖沖之(公元429—500)的兒子,他的活動時期大約在公元504—526年。是南朝齊梁間數學家,曾任太府卿。祖氏父子在數學和天文學上都有傑出貢獻。
祖暅在修補編輯祖沖之的《綴術》時,提出了著名的祖暅原理,并巧妙地推導出球體積公式。
祖暅原理也稱祖式原理,一個涉及幾何求積的著名命題,公元656年,唐代李淳風注《九章》時提到祖暅的開立圓術,祖暅在求球體積時,使用的一個原理:“幂勢既同,則積不容異”。
祖暅原理:“夾在兩個平行平面間的兩個幾何體,被平行于這兩個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兩個截面的面積總相等,那麼這兩個幾何體的體積相等。”
如下圖:完全相同且數目一樣的兩堆書疊成兩摞,一摞豎直疊,一摞斜着疊,(分别對應一個直棱柱和一個斜棱柱)用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截這兩個棱柱,截得的截面面積是處處相等的,而它們的體積顯然是相等的,這是祖暅原理的直觀體現。
由祖暅原理知底面積相等的如下三個柱體的體積都相等:
所以下圖中,等底等高的兩個三棱錐,由于相似關系,同一高度的截面積相等,于是由祖暅原理可知,等底等高的兩個三棱錐,體積相等。
不過錐體(棱錐、圓錐及不規則錐體)的體積,卻不能直接按上述方法定義。我們可以回想小學時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從而三角形的面積是:
我們可以效仿這種思維,不難證明:三棱錐的體積等于等底等高三棱柱體積的1/3,如下圖:
三棱柱ABC-A'B'C'的底面積(即△ABC的面積)為s,高(即點A'到平面ABC的距離)為h,則它的體積為sh,沿平面A'BC和平面A'B'C,将這個三棱柱分割為3個三棱錐,其中三棱錐1,2的底面積相等(S△A'AB=S△A'B'B),高也相等(點C到平面ABB'A'的距離);三棱錐2,3也有相等的底面積(S△B'BC=S△B'C'C)和相等的高(點A'到平面BCC'B'的距離)。因此,這三個三棱錐的體積相等,每個三錐的體積等于等底等高三棱柱體積的1/3。
這樣進一步推廣,不光是棱錐體,圓錐也一樣。隻要是錐體,等底等高的錐體體積都相等。這樣很容易由等積關系看出,所有錐體的體積都等于與它等底等高柱體體積的1/3。
最後,回到最初圓柱圓錐的分割圖上,由于圓柱分割成許多近似的小三棱柱,圓錐分割成對應的許多小三棱錐,每一小塊小三棱錐的體積都是對應小三棱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因此最終的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個中學生可以完全理解,小學生理解力好的其實也能理解。
好了,最後希望這些内容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更多的數學問題,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