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頸動脈斑塊如何形成?
絕大部分頸動脈斑塊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動脈硬化是一個慢性發展的過程,有以下4個階段:
1、早期階段:動脈出現脂質條紋;
2、脂質條紋進一步發展為纖維斑塊;
3、粥樣硬化形成期,動脈内出現灰黃色的斑塊;
4、繼發病變,包括斑塊内出血,斑塊破裂,血栓形成,鈣化和動脈瘤形成。
圖1-正常的血管與有動脈斑塊的血管
二、為什麼頸動脈那麼容易出現斑塊?
頸動脈長在喉結兩側,用手可以摸到它在“跳動”。全身的血液都會流經這裡。與其他動脈相比,頸動脈比較狹窄,而且靠近頭頸部位置有一個“Y”型的分叉,在分叉處很容易形成渦流。當血液粘稠、有脂質時,流經到相對狹窄的頸動脈時,血流就會放緩,血液中的脂質就會慢慢沉積在血管壁上,當同時有含鈣類物質沉積時,就慢慢就形成斑塊。 另外,在此分支處血流沖刷力量大,很容易造成動脈内膜的機械損傷,導緻膽固醇從損傷處進入血管内膜,形成斑塊。因為頸動脈是距離體表較淺的大型動脈,如果出現了斑塊,很容易被超聲檢查發現。
圖2-頸動脈解剖圖
三、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
盡管有特殊的解剖結構導緻頸動脈斑塊容易形成,但它并不會無緣無故形成。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分為可調控和不可調控因素。
不可調控因素:年齡、性别和遺傳因素等。
可以調控的因素有: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血症、高血壓、高尿酸血症、吸煙、代謝綜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
其中4種危險因素(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壓和高尿酸血症)可使頸動脈斑塊的風險提高至少30%。生活方式的幹預在頸動脈斑塊的防治中至關重要。
四、頸動脈斑塊有什麼危害?
如果頸動脈斑塊小,頸動脈狹窄
如果頸動脈狹窄超過50%,患者可能出現腦供血不足的相關症狀。更重要的是,頸動脈斑塊是導緻缺血性卒中(即腦梗)的重要原因之一。
【來源:科普桃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