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詩三百首劉禹錫的詩

唐詩三百首劉禹錫的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0:01:56

教科書式品鑒詩詞·第518首古詩詞

沈奕秋 - 一汀煙雨來自唐詩宋詞品鑒00:0003:39

唐詩三百首劉禹錫的詩(古詩詞賞析蘇溪亭戴叔倫)1

唐詩三百首劉禹錫的詩(古詩詞賞析蘇溪亭戴叔倫)2

《蘇溪亭》

唐·戴叔倫

唐詩三百首劉禹錫的詩(古詩詞賞析蘇溪亭戴叔倫)3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古詩今譯:

蘇溪亭外野草青青,無邊無際;是誰随着東風唱着闌幹十二曲呢?

春天來得晚了些,燕子還沒有歸來;迷蒙的煙雨籠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風中隻感凄寒。

唐詩三百首劉禹錫的詩(古詩詞賞析蘇溪亭戴叔倫)4

注釋解說:

(1)蘇溪亭:在現在的浙江義烏市。(2)漫漫:無邊無際。(3)十二闌:樂府古曲中有闌幹十二曲。(4)燕子不歸:遠方未歸的遊子。(5)汀(tīng):水邊平地。

唐詩三百首劉禹錫的詩(古詩詞賞析蘇溪亭戴叔倫)4

品鑒鑒賞:

這首詩,題為《蘇溪亭》,然并非真詠蘇溪亭,而是詩人借描寫蘇溪亭及其周圍的自然景物,傾吐了自己對被懷念人的盼望心情。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該詩的首句寫地點和節候,次句寫倚闌人的形象;三四句寫春光将盡,燕子尚未回歸舊巢,煙雨籠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鮮豔的容光,具體而婉曲地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這時的溪邊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别緒,正為下句中的倚闌人渲染了環境氣氛。“誰倚東風十二闌”,以設問的形式,托出倚闌人的形象。在東風吹拂中,斜倚闌幹的那人是誰呢?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裡的人:“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幹頭。闌幹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雖是眼中之景,卻暗喻着心中之情:遊子不歸,紅顔将老。“一汀煙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體描繪。迷蒙的煙雨籠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風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豔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這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怅惘,不盡的哀愁。如此寫法,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賀鑄《青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詞裡的警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可能就是受到這首唐詩的啟發的。

四句詩全是寫景,而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迹。詩人描寫暮春景色濃郁而迷蒙,恰和倚闌人沉重而憂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詩韻人情,隽永醇厚。

唐詩三百首劉禹錫的詩(古詩詞賞析蘇溪亭戴叔倫)6

作者簡介:

戴叔倫(732—789年),字幼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少從蕭穎士學,有才名。曆參湖南、江西幕府,任撫州刺史、容州刺史、容管經略史兼禦史中丞,後人稱為戴容州。德宗時詩名極盛,其題材、風格、手法,均體現出唐詩由盛轉向中、晚的脈絡。樂府詩上承杜甫,下啟元、白。五律意達詞暢,絕句清隽深婉。

編輯:小孤鹜®

我們倡導終生學習!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