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有兩個神秘謀臣,傳奇程度幾乎不相上下,一個是民間話本撒豆成兵、神秘莫測吓退官兵的劉基劉伯溫,一個是百官眼中呼風喚雨、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道衍和尚姚廣孝。
這二位,單獨拿出來說,都足以寫一本精彩紛呈的個人傳記,人生比大部分皇帝還要精彩紛呈。兩人都從事過輔佐皇帝造反的事業,而且還都造反成功。
古往今來,輔佐明主造反的謀士衆多,最終成功的少有,從這方面講諸葛亮也算是個失敗者。但這二位都成功了,真不知是他們二位眼光獨到,能掐會算覓的真天子還是他們自身實力夠剛愣是把反王扶上帝王寶座。
發光的劉基
曆史上凡是名人,大多從小就冒尖出頭,辨識度極高。劉基打小就是遠近聞名的神童,讀書成瘾,過目不忘。諸子百家無一不讀,天文地理也很精通,兵法數術頗有研究。12歲的秀才,23歲的進士,這履曆閃閃發光。若是朝局穩定,劉基大概也就是一位朝廷幹吏,曆史上也就不會留下那麼多關于他的傳說。
時勢造英雄,元朝統治者用管理牧民的方法來管理漢人天下,天下腐敗橫行,時局動蕩,烽煙四起。劉基同志隻是想好好的當個官,辦點實事兒,可是上級不允許,為啥不允許?俺們都是貪官污吏橫行霸道,就你能非要幹事事兒,那不是給我們上眼藥水嗎。不得志幹脆棄官歸隐,田園将蕪胡不歸。
又若是名聲不顯,劉基可能會一直當他的私塾先生,弄個劉門三十六賢啥的光耀門楣也有可能。隻是發光的人是藏不住的,有人向朱元璋舉薦了劉基,朱元璋派人來請他,隻是請他的人不太友好,這個人是孫炎,請人的方法很不客氣,秀才遇上兵說的就是這麼回事。
奇怪的和尚
姚廣孝雖然履曆不如劉基那麼閃閃發光,但這位也是個奇人,反正頭發光了。從小就好學,詩畫雙精,14歲就出家當了和尚,偏偏又拜了個道士為師,問題是他拜了道士為師,又不學煉丹道德經,而是學習陰陽數術,總的來看這門學問像是鬼谷子那一派的傳承。
算卦、占蔔、天文、權謀等這一類的功課,他都精通,而且他交友廣闊,當時的名士和大臣,有很多他的朋友。得了,熟悉曆史的看官就知道,這種人一般是要搞事情的,屬于不安分因素,如果你穿越回古代當了皇帝,發現這類人閉着眼一律處死就對了,當然了如果你還沒當上皇帝又想造反那找這類人做朋友就對了。
和尚不是好和尚,道士的徒弟也不是好徒弟,自己不夠發光,就主動勾搭上了發光的朱棣同志。朱棣同志當時的光芒有多強,像個燈塔一樣處在哪裡,建文帝登基後第一個想除掉的就是他。
這二位各自被明主擇了,或者主動擇了明主,開始造反這項千古最強事業了。
劉基入夥
當劉基同志被請進朱元璋的大帳時不知他是何等心情,不知道有沒有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感慨。元末各路反王的起點也太水了,不是貧民就是私鹽販子,要不就是漁夫出身,實在是沒眼看,劉基一開始不肯出山不知道是不是基于對貧下中農反王的鄙視。
不過假如當時綁票劉基去效力的是其它反王,那劉基的未來可想而知,可見運氣它真是硬實力的一種。當時是天下紛争,各路反王雄起,元朝示弱觀虎鬥。
劉基第一次露臉就狠狠秀了一把,當時陳友諒勢大攻陷朱元璋的太平城,一時間朱元璋手下人心惶惶,謀士們有的主張投降有的主張逃跑。
從當時實力對比來看,陳友諒兵多将廣,大軍60W,而朱元璋20W不到。陳友諒和朱元璋主要是在長江打水仗,陳友諒戰船密布錦旗雲集,最大的樓船有3層上面可以跑馬,而朱元璋水軍大都是小船,還有不少漁船,數量上也不占有優勢,怎麼看都是兵敗的下場。
劉基認為避無可避,極力主戰,隻有勝利一途可走,這極大的鼓舞了朱元璋,一時把劉基引為心腹謀士多有大事相商。劉基總是能根據當時的形勢給出正确的分析和建議,有的朱同志采納了,有的沒有采納,不過事後往往證明劉基是對的,也就對劉基越發的敬重。
大明建國後,劉基隻是封了伯爵,平心而論封爵确實有些低了,不過劉基在造反路上多是出謀劃策,在關鍵政務和軍事上少有,而且沒有一線指揮的戰功,比起那些公候來講确實有點功勞不顯了。
和尚造反
道衍和尚姚廣孝和劉基不同,他是賴着朱棣去的,對造反這項高風險事業擁有極強的積極性,隔三差五的就遊說朱棣:你不想當皇帝嗎,我知道你想的,我從你的眼神中看到了你内心,難道你真不打算造反嗎?
朱棣被他弄的煩不勝煩,他是真心不想造反啊,雖然他很想當皇帝,但是造反這個事情輸了固然是千古罵名全家黃泉路見,縱然是赢了那也是要被罵千古的,叔叔遭侄兒的反,這都是啥事兒,都怪那個偏心眼兒的老爹,他太難了。
但是很快他就不用痛苦糾結了,建文帝決定先下手為強,朱棣也不願束手就擒,不想反也得反了,姚廣孝終于要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這一刻想必是他那顆波瀾不驚的内心少有的激動時刻。
朱棣出兵靖難,姚廣孝協助22歲的世子朱高熾守北平,很多人親切的稱呼朱高熾為大胖子,胖到行動不便的那種。當時北平兵少将寡糧食不充足,這二位殚精竭慮守城,迎戰李景隆50萬大軍的圍攻,後來又配合朱棣派兵出城夾擊李景隆。
正是這次北平保衛戰守住了朱棣的老巢才讓他有機會靖難,不然根據地一丢,朱棣隻能到處打遊擊用不了多久就的完蛋。
當時朝廷勢大,朱棣為了生存幾乎是疲于應對,每次在疲憊不堪的時候都會得到這個道衍和尚的鼓勵,和尚告訴他:你就算投降都沒用了,你隻能向前,向前,向前。赢了就是帝王至尊,輸了連命都保不住。
道衍和尚還和朱高熾一起籌措糧草為朱棣大軍解決後顧之憂,為他出謀劃策。朱棣後期雖然打了幾次勝仗,但是面對整個朝廷來說他仍然是弱小的。
道衍看準時機告訴他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攻伐,應該直搗黃龍,占領南京。朱棣恍然大悟,繞過沿途城市,攻陷南京,全國軍隊根本來不及救援。
朱棣終于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一般這時候開始大肆封賞功臣,道衍無疑是靖難的第一功臣。但是他謝絕一切封賞,就連太子少師的二品官也是朱棣硬塞給他的,這時候他反倒是一派出家人的做派。
朝堂政治實話說劉基同志是有才能的,也有政治抱負的,畢竟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但是李善長同志才是朱元璋的第一功臣,後勤保障官,于是這兩位打算掰一掰腕子。
按說這兩位并沒有赤膊上陣,都是派手下先鋒官陣前厮殺,劉基手下幹掉了李善長親信李彬,李善長手下一哄而上趕走了劉基,劉基的手下楊憲又攻擊了李善長把劉基給弄回朝堂,李善長的手下胡惟庸又弄死了劉基。
雙方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朱元璋是個聰明人,看的清楚,這幾個最後都沒能落個好下場。
雖說劉基貪權不假,但是劉基在朝堂也很是做了不少政事,為天下謀福利,話說回來當初考進士本來就是要當官的,隻是在朱元璋面前貪權純粹是嫌命長了。
姚廣孝就有意思的多了,輔助朱棣靖難成功後,他不僅不要爵位就連官位都不想要。每天除了上朝就是回寺廟念經,但是朱棣反而總是問政于他,時常招他入宮對弈聊天,連立太子的事情也要問他的意見,時成黑衣宰相。
就仿佛他隻對造反感興趣,對功名利祿不感興趣,既然如此,朱棣也就沒必要防着他,否則像他這種智近乎妖的人,是很難在朱棣手下善終的。
精彩的一生劉基同志雖然被迫參與造反這項偉大的事業,但是一直盡心盡力,一心一意的跟着朱元璋打江山,出謀劃策立下汗馬功勞。建國後出仕為官也是為官公正,為國為民做了不少好事。隻是貪戀權力,看不清局勢,最後落得個身死的下場。
反觀姚廣孝和尚,一開始就積極參與造反事業,甚至算是發起人之一。一路盡心輔佐朱棣,出謀劃策,最終靖難成功。此時姚廣孝又選擇了和劉基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激流勇退毫不戀權,基本上是隐居狀态,最終得以善終。
劉基和姚廣孝二人的為官之道也是處世之道,凡事莫被欲望蒙蔽了雙眼,要看清局勢和自己處的位置。時而幹戈而上勇往直前,取得成就,時而功成而不居傲,激流而勇退,進退有據方是長久之策。
這兩位對比的話,我覺得姚廣孝要稍勝一籌。姚廣孝輔佐朱棣造反時,天下已經統一,他們憑借一己之力與整個蒸蒸日上的朝廷作對,幾乎無異于雞蛋碰石頭,難度要比朱元璋起兵的時候大得多。
造反成功後,姚廣孝又能明哲保身,最終功成身退,實屬不易,曆史上能做到這一步的實在是鳳毛麟角,這一點上劉基不如他多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