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文有沒有套路可以學?有!本文筆者通過對王耳朵先生的一篇爆款文進行剖析,總結出爆款文的一些寫作套路:“熱點選題 金句帶節奏”、“邏輯清晰 素材充分”、“ 借助故事引出觀點”、“正面論證 素材 金句”、“反面論證 素材 金句”、“遞進論證 素材 金句”、“戳準痛點 大量金句調動情緒”。
“王思聰失聲第48天,熊貓直播宣布破産:你的舒适區,正在殺死你。”
最近,相信不少人都被「王耳朵先生」這篇文章刷了屏。看留言區,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一篇濃濃的雞湯文,但為什麼大家還是情不自禁地貢獻了流量呢?
大多數人不會深思這一點,但運營不能。做運營,避免不了研究熱點,特别是新媒體運營、内容運營和文案策劃。
熱點就等于爆款、網紅、俗氣嗎?
我知道愛文字的人,都是有情懷的。但放下偏見,才能兼聽則明。
一篇内容能刷屏,必然是踩對了某些正确的點。分析這些藏在文字裡的套路、人性的秘密,總結内化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既能幫你在運營之路上升職加薪,又能在生活中機智反套路,何樂而不為?
有市場才能創造更大價值,學營銷,才能更好地反營銷。
今天,我們不妨一起來分析一下這篇爆款的套路。
選題:熊貓直播破産,停留在舒适區導緻失敗。
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熊貓直播破産屬于熱點話題,本身關注度就高。而停留在舒适區卻又追求成功,更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常态,抵制懶惰傳遞正能量,這個價值觀沒毛病。
标題:“王思聰失聲第48天,熊貓直播宣布破産:你的舒适區,正在殺死你。”
進化讓人類本能關注外界的最新變化和負面消息。因為不關注外界變化,不能及時應對負面威脅的祖先都被淘汰了。
高高在上的王思聰和熊貓的破産,形成鮮明的反差對比,讓人忍不住關注,甚至不乏有人帶着“看笑話”的心理圍觀。
另外,關注時事,還能增加用戶的“社交貨币”——即用戶在社交中關注這些話題,有利于塑造博識、有趣的社交形象。互聯網類的時事,更是幫助用戶劃定了“用戶圈層”,塑造個人階級象征。
「你的舒适區,正在殺死你」:
直戳痛點的金句觀點,也點明本文的寫作主題。人性都是懶惰、貪圖享受的,但人類卻有着“實現自我”的上進需求。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自我實現”是人類的最高需求,這是雞湯文和勵志文章永遠能夠風靡的重要原因。
「殺死你」:
負面詞彙、高勢能、犀利、天然奪人眼球。
潛在受衆:關注互聯網動态的人、有積極進取态度的人。這個受衆面非常廣,标題覆蓋的潛在受衆足夠多,是成為爆款的必備條件。
行文邏輯:
熊貓直播破産引出觀點:
素材:主要通過内部素材、外部素材、理論素材等,支撐觀點。
文章論證的素材,一定要多角度選取,才更有說服力。
内部素材:個人經驗,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身邊人。(個人的經驗更真實有說服力,人們也喜聞樂見。)
外部素材:來源可以是書籍、課程、網絡等,靠積累和臨時搜索。
一般作家和演講家都會有自己的素材積累本,馬雲和羅振宇也都有随身攜帶的小本本,平時積攢足夠的素材,觀點才不會幹巴巴。
理論素材:一是要求新,二是專業,讓受衆覺得“有收獲”,這樣文章就具有了實用價值,滿足了用戶的求知欲和獵奇欲。
下面開始分析正文,看過文章的朋友,可以直接跳過引用部分。
3月8日,是校長王思聰微博停更的第48天。這一天,他一手締造的熊貓直播宣布破産。校長的微博依舊沉默,但這則消息卻震驚了朋友圈。背靠王思聰這棵大樹,曾與鬥魚、虎牙三足鼎立,估值高達50億,熊貓直播從一開始就像個優等生。誰會想到,占盡了天時地利,卻依舊一敗塗地。
不幸是結局,不争是緣由,熊貓直播卻是敗給了自己。破産原因很多,但和打雞血、倡導狼性文化的同行不同,熊貓直播很佛
主播佛:每天隻直播 4、5個小時,人氣掉了領導也不在意。等到月底瘋狂補時長,然後拿全額薪水。甚至,主播們還虛假“刷量”成風。
員工佛:有遊戲廠商員工說,熊貓員工很自負,認為“校長”的名字足夠牛,是最厲害的推廣方案,多餘的PR毫無意義。
領導更佛:媒體報道說,熊貓直播曾幾次遇到危機,領導層都集合開會。但實際上,都是邊開會,邊攜妻帶子找個度假村搞團建。
相比對手,熊貓直播就是天堂——大家不用加班、不用熬夜、不用有危機感,就能舒舒服服的拿錢。但直播行業白刃見紅,全力以赴尚且困難重重,一味貪圖安逸,想不死都難。用戶下降、造血困難,熊貓直播節節敗退,不僅無人願意投資,最後連王思聰都撤了資。總認為大樹底下好乘涼,卻不知道大樹不喜歡懶惰的你。
如今,在直播間高呼“世界末日”的主播,在職場到處投簡曆的員工,一定感受到了行業的殘酷,但這一切又能怪誰?正如360創始人周鴻祎在《給那些仍舊在公司混日子的人》一文所寫:“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後的輸家是你自己。”你曾經貪圖的舒适區,正在慢慢殺死你。
第一段主要是借助王思聰和熊貓的故事,引出自己的觀點。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從小到大,這一人性并沒有變化。《瘋傳》一書中總結的6大刷屏原則之一,就是故事。普通的觀點借助新穎的故事,合理的叙述方式加上豐富的素材,新瓶裝舊酒,也能得到很好的傳播。
是什麼?
——開篇由王思聰停更、熊貓直播破産引題,制造戲劇懸念。
原因?
——把原因重點歸結到熊貓直播的“佛”,即不思進取。
接下來,作者先開始正面論證自己的觀點。
羅振宇有句話很形象:“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在這大江奔流中,你如果渾渾噩噩,把混日子當成是歲月靜好,等待你的絕不僅僅隻是落後。
去年年初,唐山某收費站取締,一批工作人員因此下崗。為此,這些人圍住了領導要說法。其中一位大姐哭訴:“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隔着屏幕都覺得悲哀,這種悲哀不是她失業,而是她才36歲,就失去了面對人生的勇氣。
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同事的一位表叔,是80年代末為數不多的大學生,畢業時他進了國有紡織廠。那時紡織還是壟斷行業,旱澇保收,福利待遇很好,上班就是一張報紙一杯茶。再後來,他跟着“老油條”們一起翹班、喝酒打牌。
好景沒幾年,市場放開,民營企業湧入,“安逸”的國企很快破産,表叔也失了業。才三十出頭的他,嘗試做過出租車司機,也幹過搬運工,但哪一行也幹不長,最後所幸閑了下來,僅靠着每月一點失業金度日。
不去工作的表叔,反倒更迷戀喝酒打牌了,直到今年,快50歲了,依舊如此。日子越過越糟,兩個孩子都因為家窮早早辍學,親戚朋友一提起他就搖頭。心理學上這個詞,叫“花盆效應”,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會不思進取、安于現狀。
年輕時貪圖安逸,容易形成慣性思維。此後,如果困難來襲,他們往往不是絕境反擊,相反會因為害怕,選擇用更低級的舒适,和短暫快感來麻痹自己。到最後,輸的徹徹底底。
這一段正面論證“貪圖安逸”的惡果,繼續關聯素材和金句,先抛出1個名人金句,然後3個不同角度的素材佐證。
心理學類的素材和經濟學類的素材,因為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很稀缺,稀缺創造更多價值。
這一段反面論證:“努力的人才能實現自我”,繼續堆素材,還是從3個角度。
前不久,孫俪的經紀人被推上了熱搜。
淩晨生産,早上9點就複工,開始跟孫俪對接工作流程。
這已不是這位姑娘,第一次這麼拼命。上一次是自己結婚,婚禮結束兩小時,就複工上班。很多人評論說,看到了一位女人的不易,但我卻感受到了一名普通姑娘的強大。正是這股韌勁和堅持,讓她脫穎而出,成為孫俪和鄧超這對夫妻檔的經紀人,并以專業能力讓人折服。沒有前幾年工作填滿生活的堅持,哪有後幾年面對人生的能力。
我一個朋友,碼字4年,有一個幾十萬粉絲的大号,爆文頻出,名聲在外。很多人羨慕她潇灑,但我知道碼字路上,她曾有多心酸。一天碼字十幾個小時,有時候為了追熱點,淩晨三四點也會爬起來;一年休息不到3天,除夕夜别人看春晚,她還在找選題;孩子出生後,她立刻請了保姆,就為了能省下一點精力,去抽空寫作。
靠着時間的積累、靠着一年精讀50本書的輸入,靠着一年上百萬字的輸出,她的文字越來越好,對讀者情感的把握越來越好。
許多人因為喜歡她的文字,加入了她的粉絲會。到現在,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事業越做越大。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指出:“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你把時間花在哪裡,最後的收獲就在哪裡。而走出那些毫不費力的人生,翻越崇山峻嶺,終究遇見的是一個更豐盈的自己。
說實話,1萬小時理論早已不新鮮了。但好在,知道的人大多做不到,所以仍然是個行之有效的大痛點。
繼續堆素材,進一步論證:“努力的人不僅能實現自我,還能超越同事”。
答主唐寶兒講了自己的故事,之前她在聯通下屬的公司當臨時工,沒有社保與獎金,但工作也輕松,随時可以回家。沒事時,大部分同事都逛淘寶、聊QQ、玩微信、看電影、聊天。但她把時間用在學習上,工作期間考取了中級工程師、ISO質量管理體系内審員、會計證等證書。
環境相同,但人的選擇可以不同,結局也大相徑庭。答主後來辭職,又考上了一級建造師、企業中級培訓師,現收入20多萬。而原公司破産清算,大部分背景不夠的同事被辭退,沒有任何補償。
成功的路并不擁擠,因為大多數人選擇了安逸。直到現在,答主依舊每天學習,每天記十頁筆記,每周用紅筆歸納總結。她說,我曾經被網上90後的小姑娘諷刺是中年婦女。一個中年婦女都如此努力,年輕的你呢?
玩遊戲、刷手機?的确這些東西能讓人産生短期的快感,但是然後呢?隻會是空虛和寂寞,然後再用這些東西填滿。相反,你去拼盡全力,雖然苦,但是因為成長,會讓你覺得有希望、很充實,何嘗不是另一種快樂。而有朝一日,目标實現帶來的愉悅感,更是貪圖安逸的人無法想象的舒服。
很多人,隻看到了有錢有閑的A面,就叫嚣“我不一定有錢,但可以做到有閑”。卻沒有看到拼命努力的B面,别人有閑叫選擇權,而你的安逸叫混吃等死。
外部素材:知乎答主唐寶兒通過努力超越了刷手機、淘寶的同事。
無論承不承認,人都有比較心理,天然想要超越他人,獲取優越感。但大部分人都喜歡刷手機逛淘寶,因此臉打得越痛,越能激發鬥志,認同文章的價值觀。
衆所周知,「知乎體」的精髓之一就在于“先說個故事吧”。
所以,找故事,上知乎。
繼續堆萬能的金句和素材,論證“不努力你會後悔”,制造焦慮和後悔的情緒。
但是注意!要收尾了,含金量一定要夠高,轉發數據能不能看,成敗在此一舉!
奇葩說辯手董婧說:“面對失敗,最難過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深以為然,你18歲,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會不會後悔,高中時不夠努力。你22歲,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會不會後悔,在大學裡隻是假裝學習。你35歲,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不能給孩子、家人最好的生活,會不會後悔,在之前的十多年中隻是貪圖安逸。
決定是現在,是你昨天的選擇;而決定明天的,是你今天的行動。
不要被現在的安逸所蒙蔽,其實每個成年人,都是劫後餘生;所有的卓然不群,都是逼出來的,所有的輕松生活,都是熬出來的。
如果你人到中年,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那麼問一問自己,在之前的十多年中,你是否貪圖安逸?為什麼,不要貪圖短期的無憂無慮?為什麼,不要迷戀那種得過且過的人生?
隻是為了有朝一日,在面對生活的刁難時,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
也有足夠的底氣說,“歲月不饒人,我也未曾饒過歲月。”
金句:奇葩說辯手董婧“面對失敗,最難過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然後化用了一段蔡康永書裡的金句: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隻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隻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這一段在網絡上一直廣為流傳。
沒考上心儀的大學、沒找到理想工作、中年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3個不同年齡層的痛點,精準刺激讀者G點。
并且把這一切痛都歸結于:你當初不夠努力,引發一種“悔不當初”的情緒。
情緒,是營銷的關鍵點所在。情商高的人,從來不講道理,他們隻關注你的情緒。
雞湯文的主要情緒就在于:你的痛我都懂,但不要怕,隻要我們一起努力,你一定會越來越好,我相信你!
實際上,有邏輯的人都知道,人生不是說光靠個人努力就能成功的,環境很重要,認清現實找對方法等也很重要。但大多數人都把原因歸結到自己,仿佛隻要我努力,就一定可以拯救宇宙。
文章的最後,兩個有力的問句和1個羅振宇在2017年演講時用過的金句:歲月不饒人,我也未曾饒過歲月。
羅振宇本身就是一個覆蓋人群極廣的大IP,受到廣泛認同。而密集、有力的結尾可以引起讀者共鳴,金句還方便用戶複制轉發,幫助用戶節省時間成本和思考成本。
總體上看,雖然是一篇價值觀正确、素材充分但不新鮮的勵志雞湯文。但踩點處處正确,行文層層遞進,容易引起共鳴,易于閱讀,精準把握了在經濟萎靡大環境下人們的情感訴求——求安慰求鼓舞。
“隻要努力,2019就不會那麼冷。如果你冷,那一定是你還不夠努力。”
至于怎麼努力?抱歉,本文的職責在于普度衆生,勺子自己去找吧。
雞湯文一個典型的觀後感就是:“你說的好對啊!然鵝臣妾做不到,也不知道怎麼做才好”。但我本身并不反對雞湯文,雞湯本身是有營養的,至少在道的層面上,啟蒙認知,滿足了人們“追求自我”的需求。
很多人活得懵懵懂懂,某一天,撞到一句話、一本書,就幡然醒悟,蛻變重生。這種機緣點化,生活中比比皆是。
畢竟沒有認知作為鋪墊,就無法進行“術”的探索,沒有足夠的意念和驅動力,就更談不上堅持。但國内教育,很多時候隻注重“要怎麼做”,卻沒有向我們點透,“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知道要上學,卻常常不知道為什麼而學;我們知道要結婚生子,卻不知道什麼才是愛和性。
好的雞湯,是應該幫助我們彌補這些認知層面的不足的。知道了很多對的道理,然後,用行動去踐行,才能過好這一生。
做好眼下的事,否則人生處處都是毒雞湯。
聲明:本篇分析拆解僅供學習交流文案技巧,無其他意圖。侵删。
本文由@鄧不辣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