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移民城市,語言主要受蘇州、無錫、甯波、紹興的影響。上海地方電視台有講“上海話”的頻道,在上海居住生活學習上海話還是比較方便的。學習上海話可以從蘇州話入手,也可以從甯波話入手,當然也可以從紹興話入手,他們都是吳語。我個人傾向于蘇州話,因為“蘇州評彈”的戲曲形式可以讓人不厭其煩的熟悉語音強調。上海有滬劇,語言學習也可以從欣賞滬劇開始。
滬劇《羅漢錢》
學語言先熟悉腔調,然後再學十句話。比如“阿拉桑海甯”,這一句最典型最容易,把這句話學會就算是入門了。起初學習語言不需要學很多,十句話講的很溜就會産生自然學習的興趣。基本常用或經典的語句定腔調,其他句子就會依葫蘆畫瓢。雖然字詞讀音未必準确,但是基本腔調到位就可以讓人聽得出你講的是上海話。腔調本身就是韻律,無腔無調就是死氣的念白,聽起來更加晦澀難懂。
上海話常用詞彙
上海話的文讀主要是電視台、廣播以及評書。現在智能手機對于學習語言幫助很大,大量音頻資料可以從網上下載。我最早聽的上海話評書連播是《薔薇花案件》《戴笠大傳》。評書有腔有調,說書人還會模仿各種語氣,内容豐富且連貫、抑揚頓挫、表現豐富,對于學習語言幫助很大。與此相似的還有“相聲”,相聲對于推廣普通話幫助很大,曲藝形式人們往往更容易接受。但相聲對于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很少被提及,更多是被定義為娛樂作用。
日常對話
學習上海話并不是要和當地人交流,作為外地人也缺少這樣的機會,畢竟有普通話作為交流的工具。除非長期在上海當地居住工作生活,已經習慣了當地的人文和風俗。文化風俗靠着時間的浸染讓人情不自禁毫無察覺的就成了當地人。十年洗去故鄉音,二十載成為他鄉人。這就是文化語言對人的深刻影響和改變。但是,人不在上海又對語言有興趣,也是可以借助資料進行學習的。
無論什麼語言都是先聽得入耳,對腔調、情緒有了感知之後才去記憶這句話是什麼概念。人類學習語言不是父母教會的,而是感受得來的。父母教會孩子的就兩個詞,“爸爸”“媽媽”,除此以外做父母的都不清楚教過孩子什麼。這也意味着語言是幼兒從環境裡的家庭成員對話中習得,不是父母教授的。很多人都錯誤的認為是父母教會了孩子說話。極端的例子就是“狗天生就會叫,狗的父母教它如何狗叫了嗎?”答案是,沒有。
上海話轉圈圈
上海話該學到什麼程度呢?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而定。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傳播會載着文化四處流動。比較鮮明的就是英語,西方的宗教、文化、科技都随着語言的傳播而流動。上海話并不僅僅指代上海,而是政治經濟影響力在近現代比較突出而形成的吳語區的代表,影響力比蘇州話大的多。南京靠近上海,但南京話是官話。杭州話接近官話,而蘇州話則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吳語。
漢語三大代表:閩南語、粵語、吳語。
自明朝遷都北京之後語言開始發生變遷,而到了清朝普遍的文化語言改造形成了近代史的官話。北方官話、西南官話則是受明清統治階級影響最大的,也是文化偏弱勢導緻的。比如,四川話便是受北方官話影響最大的。就古漢語而言四川話的借鑒意義不大。湖南、湖北、江西原為楚國,與中華文明發源的商周河洛還是有距離的。
上海話學了有啥用?答案是:沒啥用。但是就語言學而言,研究吳語是必須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