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延續,是血脈的傳承,孩子能否成才是父母後半輩子最大的期許,而高考則是孩子邁向成功人生最關鍵的一步,自然而然也受到了家長的重視。
林強是一個高三的學生,家裡對他的要求十分的嚴格,他從小就受到了考試至上的教育,父母為了讓他好好學習,高考考好,甚至還放下了狠話:“必須考上清華大學,沒上清華的話就别進家門了!”
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林強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但他也确實争氣,從小便努力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在高考的時候更是一如既往地發揮,成功考進了我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
在收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之後,全家上下都十分高興,覺得孩子将來必定大有出息,決定給大擺酒席給孩子好好慶祝一番,但父母卻沒有想到,在大人們歡天喜地的同時,孩子竟然已經離家出走了。
本來一件大喜事卻以這樣的結局落幕,在令人唏噓不已的同時也讓我們真正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自從高考改革以來,無數家長在追求分數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原本提倡的素質教育也漸漸變成了應試教育,逼迫教育,而孩子在這樣的教育逼迫下必然會有所反彈,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
逼迫教育有什麼危害?1.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正是叛逆期的時候,面對家長強制地壓迫,青春期不懂事的孩子很容易就會産生逆反的心理,更加不配合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我行我素,甚至變得厭學。
2.孩子會有拖延症
長期在家長的高壓下生活,孩子很容易就會養成拖延的習慣,越被逼迫,越被催促,孩子反而會越不想做,越去拖延。長期以往就會養成拖延症的不良習慣,影響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3.孩子容易性格扭曲
成長的過程中同樣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過程,家長對孩子進行逼迫的教育,一味地讓孩子學習,而在孩子其他的方面有所疏忽,就很容易讓孩子産生一些心理的問題,最後出現性格扭曲的情況。
由此觀之,雖然學習成績對孩子的人生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逼迫教育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還是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不要好心卻辦壞事,那麼,具體該如何做呢?
對于教育,家長應該如何看待1.尊重孩子的選擇
作為父母,在孩子面臨生活的岔路口時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為孩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一定不要以強迫的态度來勸說,給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間和選擇的權利,可能一開始孩子做得并不是非常好,但有了更多的機會去鍛煉,孩子一定能做好的。
2.适度給出建議
有一種愛叫手放開,永遠生活在家長庇護裡的孩子是永遠不會長大的,隻有适當放手,讓孩子獨自上路,才可以讓孩子的成長道路走得更加腳踏實地,而作為過來人,父母隻需要在一旁給孩子适當的建議即可。
3.讓孩子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是一個人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代表着我們有獨立的思維,獨立的三觀,而從小讓孩子學會自主地思考問題,不要遇事隻知道問父母,這樣長大之後才可以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過度的逼迫對于孩子而言并不是好事,反而可能會是危害孩子成長的最終源頭,真正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給予尊重,适當放手,給孩子更多獨立的空間,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才可以讓孩子的成長道路走得更長更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