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禍與災害哪個更可怕?當社會出現自然災害、疫情,甚至戰争的時候,如果儲備了一定數量的食品、水、藥品,确實能大大增加自身抵抗災難的能力實際上,不少國家都曾經發布過各種“指南”“手冊”,教導民衆在突發情況下,如何應對危機和戰争威脅,民衆如何自我儲備……,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人禍與災害哪個更可怕?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社會出現自然災害、疫情,甚至戰争的時候,如果儲備了一定數量的食品、水、藥品,确實能大大增加自身抵抗災難的能力。實際上,不少國家都曾經發布過各種“指南”“手冊”,教導民衆在突發情況下,如何應對危機和戰争威脅,民衆如何自我儲備……
雖然說各種危機和突發情況是小概率事件,但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掌握了一定的應急知識,未雨綢缪做好自救的準備,肯定是有益無害的。
德國
發布冷戰後新版《民防方案》
上世紀六十年代,德國就啟動了國家層面的應急物資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聯邦政府總共在150個秘密地點儲藏了80萬噸糧食,以确保每個德國人能夠在緊急情況發生時獲得10公斤的儲備糧。
但當災害大面積發生,救援人員來不及趕到,依賴國家發放物資救急,顯然并不現實。
因此,在2016年8月,德國聯邦政府發布了新的《民防方案》。
據報道,這份69頁的《民防方案》從表述來看,盡量避免直接與恐怖襲擊關聯,但是德國政府還是希望發生緊急情況時,民衆應該有自我保護能力。
分析稱,這次新的《民防方案》的重點,其實是面對災難和危險時,國家應采取的措施。
最新一版的清單上建議居民在家儲備至少10天的糧食,包括20升飲用水、3.5公斤米面、6.5公斤蔬菜幹果罐頭、2.6公斤奶制品、1.5公斤便于儲存的魚類肉類制品和全蛋粉、0.357公斤食用油等物資。這些食物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确保每個成年人每天2200千卡的熱量攝入。
另外還要準備一些不需冷藏的即開食品、少含或不含水分、熱量高能量足的固體食品,如餅幹、能量棒、肉幹、堅果、罐頭等,務必選擇有拉環的罐頭,此外為補充維生素,還可以屯一些泡騰片。
應急工具則有瑞士軍刀、無線電收音機、電池、手電筒、紙筆、防水火柴、蠟燭、鐵杯、毛毯等。
此外還有醫藥包,其中包括常用外用藥、内服藥、酒精、棉簽、創可貼、紗布,以及一些特殊物品——現金、貴金屬、存折、戶口等重要家庭文件;嬰兒尿布、奶瓶、奶粉及所需醫藥。
瑞典
發放480萬本“備戰小冊子”
2018年5月,瑞典政府向480萬民衆發放備戰小冊子《如果災難或戰争來臨》,官方表示發布這一冊子的背景是希望民衆可以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特大事故,例如自然災害、網絡攻擊或是恐怖襲擊之類的危害。
報道稱,《如果災難或戰争來臨》這本小冊子共有20頁的内容,主要是北歐國家可能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及問題發生時民衆該如何解決。除了瑞典語以外,這本小冊子還被翻譯成包括英語在内的其他12種不同的語言。
瑞典民事應急局發言人克裡斯蒂娜·安德森說,瑞典政府認為國民越來越需要了解“如何應對危機和戰争威脅”。她說,小冊子會介紹如何“在日常生活天翻地覆”時滿足食物、水、取暖和通信等基本需求,在防空洞中應該做什麼,以及在緊急撤離時應打包什麼東西(身份證、衣服和防毒面具)。公民還被告知,發生國家危機時,政府會做出什麼回應,以及不同音調的警報的含義是什麼。
衆所周知,包括瑞典在内的北歐國家幸福指數很高,但外來威脅不斷增長仍令當地人感到壓力。發布這本小冊子的初衷就是源自于瑞典民事應急局在2017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9%的瑞典人對核擴散感到擔憂;瑞典人對黑客的擔憂加劇,已高于40%;瑞典人中擔心生物或化學武器攻擊的比例也達到了46%。
“盡管瑞典比其他國家更安全,但威脅依然存在。”瑞典民事應急局負責人丹·艾利森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都對自己國家的安全和防備負有責任,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知道如果發生嚴重的情況,我們将如何做出貢獻。”
而這并非瑞典第一次發布備戰小冊子,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瑞典就曾發布過名為《如果戰争來臨》的備戰小冊子。
以色列
要求民衆提前找好避難地點
如果說一些國家對民衆的危機教育是“未雨綢缪”,那麼一向危機四伏的以色列就更像是“備戰”。
2012年8月,以色列軍方在全國範圍内分發應急手冊——這本15頁的應急手冊警告說,一旦以色列與伊朗開戰,從防空警報響起到遭遇導彈襲擊之間可能僅有30秒至3分鐘的時間,這意味着民衆必須提前找好避難地點。
據悉,應急手冊是以郵件的形式被寄送到居民郵箱中的,其封面上有一個面帶笑容的木偶形象莫伊舍·奧夫尼克,它是美國著名兒童教育電視節目《芝麻街》中奧斯卡角色的以色列版本。在應急手冊中,奧夫尼克用手托着頭,滿臉憂傷,旁邊的文字向讀者介紹了防空警報響起時該如何應對。
手冊呼籲民衆召開嚴肅的“家庭安全會議”,讨論避險方案。“不能一邊吃飯一邊讨論,也不能邊看電視邊讨論。此外,在争吵之後或有其他緊迫事件困擾你的時候,也不适宜進行這一讨論。”
以方頻頻傳出“戰争迫在眉睫”的消息令一些分析人士擔心,此次發布應急手冊也很像是在進行“戰争總動員”。不過,以色列軍方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分發應急手冊隻是正常安全宣傳的組成部分,手冊中也包含了在地震發生時應該如何避險等内容。“人們應該了解一些緊急避難知識,但這并不意味着今天、明天或後天即将發生災難性事件。”
物資儲藏知多少
在各種“應急”“備戰”的手冊中,教育民衆自我防護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其中應急物資儲備必不可少。
“美國”版儲備清單
大米、豆類、堅果、白糖和鹽、小麥、面粉、意大利面、蜂蜜、各種罐頭食品、便攜式急救箱、打火機、蠟燭、太陽能電池闆、太陽能烤箱、折疊帳篷……
想要搬空美國人朗·道格拉斯一家的應急儲備物資,還真不容易。2012年,為了拍攝這張照片,15個人花了整整6個小時,才将這些大大小小的桶、罐頭、箱子從地下室搬到草坪上。
而那一年,許多人還在質疑像道格拉斯之流的生存主義者為“世界末日”未雨綢缪的做法,以及他們身後的生存産業。
但時隔多年,回看道格拉斯一家的這張照片,心境應該大不一樣。
美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大部分美國人都有應急儲備物資的意識,像當地的學校、社區等機構,也有進行相關的宣傳活動。
在美國,人們都會準備一個應急工具箱,當中包括壓縮餅幹、飲用水等基本食物,還有手電筒、備用電池、維修工具、毛毯、口罩、手套、護目鏡、急救藥箱等,以及一些求救逃生用的基礎工具。
此外,有些家庭還會準備緊急發電機和帳篷,來應對有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
“日本”版儲備清單
日本是一個地震、洪水、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可以說日本人在應急物資儲備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日本人家庭必備的“應付意外持出袋”,是日本政府呼籲日本家庭必備的儲備物資之一。“應付意外持出袋”,我們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家用應急物資急救包。這裡面包括個人的信息卡、高頻求救哨、高強度專業救援繩、多功能軍刀軍鏟、急救藥包、太空保溫急救毯、高強防滑手套、3M防塵口罩、3升環保折疊水壺、輕便保溫雨衣、壓縮毛巾、取暖貼、防風防水火柴、長明蠟燭、防災頭巾、多功能防災報警燈和壓縮餅幹等。
在日本首相官邸網站上,有一個“防災指南”鍊接。指南建議,每個家庭應以每人每天3升飲用水為标準,為所有家庭成員準備至少3天的飲用水;準備包括大米、餅幹、巧克力棒、硬糖等應急食品,分量同樣是所有家庭成員3日所需;此外還有衛生紙、火柴、蠟燭等。有條件的話,最好是準備一周所需,以防大規模的災難發生。
綜合《信息時報》《新民晚報》、中新社報道
來源:武漢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