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代佛學大師趙樸初

一代佛學大師趙樸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01:38:50

一代佛學大師趙樸初?趙樸初1.問:什麼是佛教?,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一代佛學大師趙樸初?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代佛學大師趙樸初(趙樸初居士佛教常識問答)1

一代佛學大師趙樸初

趙樸初

1.問:什麼是佛教?

答: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當叫做佛法(Buddha Dhamma)。

2.問:佛是神嗎?

答:不,佛不是神。他是西元前六世紀時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a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于釋迦 (Sa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3.問:什麼是佛?

答:佛是'佛陀'的簡稱,是梵文Buddha的音譯(如果用今天的漢語音譯,佛陀的意義是'覺者'或'智者'。

4.問:如來佛和釋迦牟尼是一個人嗎?

答:'如來'這個名詞是從梵語(tathagata)譯出來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a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實狀況,它又包含'如實'(Yathabhutam)的意義。佛經對'如來'的解釋是:'乘真如之道而來',又說'如實而來'。'如來'是一個通用名詞,它是'佛陀'的異名。如釋迦牟尼佛,可以稱釋迦牟尼如來;阿彌陀佛,可以稱阿彌陀如來。

5.問:什麼叫做歸依?

答:歸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靠它。歸依三寶(佛、法、僧)的人是佛教徒。'歸依'也可以寫成'皈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

6.問:什麼叫做'涅槃'?

答:現在暫不詳細解答,這裡可簡單解釋為'逝世'。

7.問:舍利是什麼?

答:舍利(Sarira)就是遺體,但這個名稱一般隻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遺體。

8.問:塔是作什麼用的?

答:'塔'又稱'塔波',是梵語音譯,完整的音譯是'窣堵波',意義是'高顯'或'墳'。塔一般是藏舍利的。也有不藏舍利而作為标幟紀念之用的。

9.問:什麼是'無常'?

答:宇宙一切現象,都是此生彼生、此滅彼滅的相待的互存關系,其間沒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現象,它的性質是無常的,表現為刹那刹那生滅的。佛經中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就是這個意思。

10.問:什麼是菩薩?

答:菩薩是菩提薩埵(Bodhisatta)的簡稱。簡單地解釋,凡是抱著廣大的志願,要将自己和一切衆生一齊從苦惱中救度出來,而得到究竟安樂(自度度他);要将自己和一切衆生一齊從愚癡中解脫出來,而得到徹底的覺悟(自覺覺他)—這種人便叫做菩薩。

趙樸初書法:佛緣

11.問:佛經是釋迦牟尼親自寫的嗎?

答:不是,是佛逝世後,他的弟子記誦出來的。佛逝世的那一年,佛的弟子,以摩诃迦葉為首的五百人集會在王舍城外的七葉窟,将佛一生所說的言教結集起來。

12.問:現在佛經一般有幾種文字?

答:許多國家都用他們自己的文字翻譯了佛經。歐洲有俄文、德文、英文、法文、義大利文、芬蘭文等,但是都不齊全,其來源不外乎三大系:(1)巴利文,(2)漢文和(3)藏文。梵文經典現在殘存的己很少,尼泊爾和我國西藏還有部分古梵文本留存。北傳佛教經籍,大部分保存在我國漢文和藏文藏經裡。

13.問:出家的制度是佛教創始的嗎?

答:出家制度不是佛教創始的。在佛陀的時代,出家修道在印度已成為風氣,但是佛陀本人以王子出家的榜樣,使出家風氣在佛教中得到了鼓勵。因此佛教徒中便有出家男女二衆和在家男女二衆,出家佛教徒一般稱為僧人或僧侶。

14.問:學佛主要學那些内容?

答:教理的研究和禅定的修習,内容不外乎前面說過的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中基本修習的是四念處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在修四念處觀之前,初入道者先學五停心觀,即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界分别觀和數息觀。總之,修定修慧的方法很多,這裡不一一列舉了。

15.問:聽說有些國家的人,人人都要出一次家,是嗎?

答:緬甸、泰國等都有這個風俗,我國傣族地區過去也是如此。這并不是佛教規定的制度。這些地方一般兒童到七八歲時候,父母便送他們到寺廟出家,在寺廟中識字學經過僧團生活,過了一定時期可以還俗。出家時期最短的隻有幾天,有的幾個月,有的幾年。如果兒童時未出過家的,長大後總要有一個時期出一次家。這種臨時出家的人并不受沙彌戒,與發願長期出家的不同。

16.問:聽說日本僧人都有家室,是嗎?

答:原來日本僧人都是沒有家室的。西元十二世紀時期,淨土宗的一派—淨土真宗的創始者親鸾宣導帶妻修行,開始娶妻生子。其後幾百年中這個制度隻限于這一宗派。到明冶維新後,僧人結婚的風氣便在其他各宗派中流行起來。現在除少數宗派的少數僧人仍然過獨身生活外,絕大多數僧人都有家室,他們的子孫世襲僧人的職業。這便形成了以在家佛教徒擔任弘傳佛教事業的制度。但是這種情況隻是屬于男僧人,今天日本的尼衆還是出家如律持戒的。

17.問:和尚是什麼意思?

答:'和尚'原來是從梵文Upqdhyqya (P. Upajjhqya) 這個字出來的,這個字到了西域被讀成'烏阇',到了漢地又讀成'和尚',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這個稱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衆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衆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

18.問:喇嘛是什麼意思?

答:喇嘛是藏語,它和'和尚'是一樣的意思。這個字也被濫用了,本來并不是每個出家人都能稱為喇嘛的。

19.問:什麼叫做法師?

答:法師(Dhammqcariya)本是一種學位的稱号,要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才能稱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的。還有較高的學位,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Suttqcariya),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Vinayqcariya),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Abhidhammqcariya)□。更高的是三藏法師(Tipiwakqcariya),是遍通經律論三藏者的學位,如唐代玄奘、義淨都受到這個稱号。

20.問:什麼叫活佛?

答:蒙藏佛教對修行有成就,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而轉世的人稱為'朱畢古'(藏語)或'呼畢勒罕'(蒙語)。這個字的意義就是'轉世者'或'化身' 。'活佛'乃是漢族地區的人對他們習俗的稱呼,這可能與明朝皇帝封當時西藏地方掌政的噶舉派法王為'西天大善自在佛'和清朝皇帝給哒囧瀬的封号也沿用了這一頭銜多少有些關系,這種封号和稱号在佛教教義上都是說不通的,其實蒙藏佛教中并沒有'活佛'這個名詞。又傣族佛教比丘被稱為'佛爺',這也是漢人習俗上錯叫出來的,他們自己并沒有這種稱呼。

21.問:什麼叫做僧王?

答:有些國家如泰國等,全國選出一位僧伽的領袖叫做僧王(Sangha-rqja) 。在斯裡蘭卡則每一僧派選出一位'大導師'(Mahq-nqyaka),每一省或一市選出一位導師(Nqyaka)。僧王或大導師管理全國的僧務,導師管理地方的僧務。

22.問:什麼叫做叢林清規?

答:叢林就是大寺廟。僧衆集合在一處,好像樹木叢集成為森林一樣,所以叫做叢林。清規就是叢林的僧衆日常遵行的規制。這種規制是依據佛所定的戒律結合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包括天時、地理、社會風習、國家法令以及宗派特點等等而定的。

丘受居士或小比丘、沙彌禮拜時,可合掌答禮,座位高下除正式宗教儀式外不甚嚴格。

趙樸初書法:和

23.問:僧人為什麼提倡"過午不食"?

答:按照佛制,比丘午後不吃食物。原因有兩個:1、比丘的飯食是由居士供養,每天隻托一次缽,日中時吃一頓,可以減少居士的負擔;2、過午不食,有助于修定。這個制度,今天南方國家仍普遍實行。最嚴格的隻喝白水,連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午後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國漢族禅宗僧人從古有自己耕種的習慣,由于勞動的緣故,晚上非吃東西不行。所以在多數寺廟中開了過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視為'藥食',但持過午不食戒的僧人為數也仍不少。

24.問:南方國家的僧人吃'葷',是否也是開戒?

答:南方國家僧人的飯食,或是到别人家托缽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輪流送飯,所以他們有什麼吃什麼,不論素食或肉食。比丘戒律中并沒有不許吃肉的規定。我國大乘經典中有反對食肉的條文,我國漢族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他們受比丘戒外,并且受菩薩戒,所以漢族僧人乃至很多居士都不吃肉。從曆史來看,漢族佛教吃素的風習,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來的。蒙藏族僧人雖然也信奉大乘,但是他們的地方蔬菜極少,不食肉不能生活,所以一般都吃肉。但他們和南方國家佛教徒一樣,對漢族佛教吃素的習慣,都是很贊歎的。至于'吃葷'的'葷'字,是專指大蒜、蔥這些氣味濃烈、富于刺激的東西,是大小乘戒律所同遮禁,南北佛教徒所共同遵守的。我們把'吃葷'和'吃肉'混同起來說,那是錯誤的。

25.問:聽說南方國家居士們供飯,必須将盤碗送到比丘手上,不這樣,比丘就不能吃,是嗎?

答:是的。因為比丘要守'不與不取戒'(即不偷盜戒),不僅是飯菜,供養任何東西都是這樣,不交到他們手上,他們便不能取。

26.問:聽說還有比丘手不捉持銀錢的,是嗎?

答:是的。比丘戒中本有這一條,這是為了防止蓄私财,起貪念。現在還有人遵行。南方比丘旅行時須帶俗人随從替他管銀錢的事。但是為了種種不便,這個戒條在南方國家中現在也不太嚴格了。

27.問:請談一談關于僧人剃發的問題。

答:根據佛制,剃發、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資格的必要條件。剃發染衣的用意是為了舍棄美好裝飾,實行樸素無華的生活。

28.問:一般佛寺中,立在釋迦牟尼像旁有兩位比丘像,他們是誰?

答:有一老一少的像,老的摩诃迦葉,少的是阿難陀。也有兩比丘像是年齡相若的,則是舍利弗和目犍連。這種像隻是我國漢族佛寺中有的,南方國家的佛寺一般隻供釋迦牟尼佛像,供弟子像的很少。

29.問:佛教寺廟中有許多菩薩像,他們是什麼人?

答:漢族寺廟中供的菩薩像,主要的是文殊師利、普賢 、觀世音、地藏 。

30.問:漢族寺廟的前殿一般供著一個笑面和尚像,他是誰?

答:是彌勒菩薩。佛教預言,将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滅盡了之後,經過很久遠時期,彌勒菩薩将在這個世界上成佛說法。由于這個原因,彌勒菩薩也受到普遍的崇敬。中國曆史上常有假托彌勒降生以号召農民起義的事,如元代彌勒教之類。至于笑面和尚像,并不是彌勒像,而是五代一個和尚名叫'契此'的像,這個和尚經常背著一個布袋,人稱為'布袋和尚',相傳是彌勒化身,所以後人塑他的像作為彌勒來供奉。有人認為,漢族寺廟供奉布袋和尚像,可能受了彌勒教的影響,因為彌勒教的産生地就是布袋和尚的家鄉,浙江奉化,所以有理由推斷布袋和尚的形象是因彌勒教而普遍流行開來的。

31.問:印度今天不是還有佛教嗎?

答:印度今天的佛教是西元十九世紀後期才由斯裡蘭卡重新傳入的。在此之前七百年中,印度沒有佛教。

32.問:中國佛教有哪些宗派,可否請簡單介紹一下?

答:過去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别,現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禅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台、賢、禅、淨、律、密 八大宗派。

33.問:禅是什麼意思?

答:禅是禅那(dhyana)的簡稱,漢譯為靜慮,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專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自心性,這叫參禅,所以名為禅宗。禅的種類很多,有聲聞禅、有菩薩禅、有次第禅、有頓超禅。禅學方面,在中國有一支異軍特起,那就是所謂'教外别傳'的禅宗。這個宗所傳習的,不是古來傳習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頓修頓悟的祖師禅。

34.問:禅宗是否也有典籍依據?

答:相傳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紀初由印度的菩提達摩傳來的。過去說:禅宗單傳心印,不立文字,稱為'教外别傳'。但初祖達摩以四卷《楞伽經》傳于二祖慧可作為印心的準繩,弘忍、慧能又教人誦持《金剛般若》,這樣,《楞伽》、《般若》便是此宗的經典依據。以後更有《六祖壇經》和許多'語錄'的出現,不能說禅宗沒有經典依據。

35.問:不殺生戒,應不許殺好人,假使有殺人放火,罪大惡極,負有命債的壞人,這種人依法應當抵命,難道這種惡人也不許殺他嗎?

答:對罪大惡極,負有命債的殺人犯,應當繩之以法。這是因為觸犯國家法律,應按法律制裁,而不是哪個人要殺他。法官雖有判決權,那是依法判決,不是法官個人的事。釋迦牟尼為弟子制戒,不許弟子們殺生害命,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觸犯國家法律。佛陀從來沒有說過國家法律對壞人的制裁有什麼不對,總是教誡弟子遵守所在國的法律的。這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

趙樸初書法:墨默認

聲明:文章摘錄于趙樸初《佛教常識問答》,版權歸原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