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短視頻平台會刷到關于苗族稱謂“生苗”“熟苗”的内容。對此,一些朋友問:何謂生苗、熟苗?這兩種稱謂究竟有什麼區别,現今是否還有“生苗”“熟苗”之分?
“生某”是中國曆史上長期沿用的政治術語,一般用于指代羁縻州縣所管轄的各族居民,甚至是從未與朝廷發生過關系的各族居民。一般而言,是将其族稱之前冠以“生”字,而構成穩定的政治術語。凡屬這一術語所指代的對象,既不必向國家承擔任何賦稅與徭役,也不必遵守朝廷的政策和法規。也就是說,被稱為“生某”的民族是不在朝廷範圍内的人群。
因而,他們的政治待遇甚至是身家性命都無法得到朝廷的保護。由于官方文書和私家著書關于“生某”的内容不多,有關唐代以前“生某”這一術語的用例,無法詳細說明。
苗族舊照
宋代以後,特别是南宋以後,涉及邊疆少數民族的官私文書日漸增多,有關“生某”的用例也逐漸清晰。南宋時,有一些典籍,如《溪蠻叢笑》《嶺外代答》《桂海虞衡志》等,都能提供關于“生某”這種稱謂的豐富資料。從中可以看出“生某”這一術語的使用範圍,幾乎遍及全國邊疆各地,而使用頻率最高的則是西南地區。
由于西南地區民族種類衆多,其統一含義的術語用例也很多,如“生苗”“生瑤”“生壯”“生番”“生黎”等。具體到“生苗”一詞,其含義是說他們的政治身份和待遇與朝廷統轄的“編戶齊民”不同。
苗疆邊牆遺址
最初,凡屬明清時期的苗疆地區,都屬當時朝廷所認定的生界。對生界内的苗族居民,一般是委托周邊的各族土司,進行管理(即土司制度)。隻要苗族居民不越界進入到中原腹心地帶,一般情況下,不輕易用兵或者委派官員進入其地,這就是所謂的“苗不出境,漢不入峒”的處置政策。但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所謂苗疆的範圍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明代修築邊牆後,邊牆以内的苗族稱為“熟苗”,邊牆外的苗族則稱為“生苗”,以此賦予邊牆内外苗族居民的不同待遇。
因此,生苗、熟苗隻是一種人為的區分,實際上都是苗族,本質上是沒有不同的。
資料來源:楊庭碩主編,《苗防備覽 風俗考 研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