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是科研工作的日常:本科畢業論文,碩士博士專業論文、學期論文和學位論文,高校教師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員的期刊論文,不寫不行。
一、為什麼要寫論文?
論文是科研成果的一種體現,反映了作者對于某個學術問題的認知情況。說白了,寫論文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
所以除了應對期末考試和畢業外,其實還可以一言不和寫論文、一怒沖冠寫論文……
寫論文,就是要“寫”論文嗎?
論文不像作文,可以思考一下直接開寫。除了“寫”以外,有哪些必須做的事情呢?
實驗設計、問卷調研、數據分析……這些,可能都是可選項。
但不管是經管文理法哪個領域,以下都是必須要做的部分:
“确定研究主題、明确分論題、明确文獻需求、制定檢索策略、檢索文獻、閱讀文獻、撰寫初稿、修改初稿、定稿”。
先不着急着頭大,這麼多事項歸納起來,其實就是這4個環節:
選題—檢索—閱讀—寫作
也就是說,在動筆之前,要做充足的準備工作。那麼,寫作到底占了整個過程的多大比重?
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給出了完成一篇研究論文的大緻時間分配,其中,建議15%的時間用于選題、20%的時間用于制定檢索策略、25%的時間用于批判性閱讀、40%的時間用于寫作。
選題、檢索、閱讀、寫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很多方法和技巧。掌握這些方法技巧,可以讓論文寫作事半功倍。
這篇文章,我們就是要來重點聊聊論文選題。
二、寫論文第一步,确定一個研究問題
選題是科學研究的起點,不僅影響研究成果的價值大小,更關系着論文寫作的成敗。有時,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
一個合适的選題并不能指望腦瓜子靈光一現。選題可能純粹出于興趣,也可能是社會需要,可能來自日常生活,也可能來自課程學習、小組讨論,或者來自其他科研成果的啟發。
如果已經有一個大緻方向,還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這個可以啟發思路的工具,來找到更多關聯概念。比如,圍繞着“就業”這個概念,可以聯想到很多相關概念。
将這些概念進一步闡發歸納,可能得到這樣的有層級關系的思維導圖:
将這些不同類别的概念組配在一起,比如“本科生實習情況對就業能力的影響”、“高學曆畢業生返鄉就業的原因分析”,是不是有一個題目的雛形了?
那麼,一個好的選題應該是什麼樣呢?
三、好的選題至少應該符合這三點
1.可行
選題的可行性,一方面要求研究問題要具體、明确,另一方面要求研究問題大小合适、難度适中。
“就業能力的研究”範圍太寬,難度太大,限定理論視角(社會投資視角)、研究對象(殘疾人)及其他方面(開發)之後,研究問題的範圍就更加适中了,不會太過空泛,可操作性也變強了。
受到這個例子的啟發,我們可以試着把“就業能力的研究”進行限定,比如研究大學生(研究對象)就業能力的結構(其他方面),于是得到這樣一個題目:
這個題目,乍一看範圍和難易程度都可以。
萬一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研究問題呢!嗯,假如其他研究者都沒有想到這個題目,那可是妥妥的創新啊!
2.創新
選題的創新性,可以指理論、觀點上的創新,也可以指研究方法上的創新,或者應用領域的創新。往小處說,自己的研究至少應該有一處是區别于以往研究的。
怎麼知道有沒有創新?
在中國知網中,檢索“大學生 AND 就業能力 AND 結構模型",會看到這樣的結果:
原來已經有這麼多已有研究,如果仔細閱讀幾篇,可能會發現這一塊已經有相當多且深入的研究了,想有創新并不容易。
3.有研究價值
選題的價值,一方面指經過實際研究才能得出研究結果,另一方面指研究應具備理論或應用價值。
理論或應用價值比較容易理解,那麼什麼叫做“經過實際研究才能得出研究結果”?“就業能力”的其中一個經典的定義,是英國經濟學家貝弗裡奇提出的,他認為就業能力是個體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
那麼下面這個自己證明自己的題目,是不需要經過研究就能得出的,就是一個沒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具體來說,怎麼判斷一個選題是不是可行、創新、有研究價值呢?
如果你還不是領域專家,通常需要通過大量的檢索和咨詢來确認。對于研究新手尤其是這樣。
在拟定一個選題之後,首先自己檢索是否有相關、相近研究,然後快速浏覽相關研究,大緻了解所選題目的範圍、難易程度,并确認是否有某些方面的創新和價值。
四、檢索文獻時,要注意檢全、檢準
在确定檢索詞時,要注意選取最能概括領域内容的核心概念,并利用布爾邏輯運算符進行組配,同時采用截詞符、通配圖、精确檢索等技巧拓展或縮小檢索範圍。
通常,在資源類型上,需要檢索圖書、期刊論文、數據等不同類型文獻;語言上,既需要檢索中文文獻,也需要檢索外文文獻;此外還需要檢索經典文獻和最新文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