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徐文亞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01
電商的下半場
狄更斯在《雙城記》裡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對當下的電商,也是如此。
壞,莫過于崩潰。最近幾年裡,京東、天貓、拼多多、網易嚴選、蘇甯易購、小米商店、必要商城……各大電商平台,打營銷戰、打價格戰,其背後都是一場場流量戰。
而流量,已經枯竭。羅振宇曾經說過:“曾經的互聯網,那是一個伊甸園的時代。到處是飛禽走獸,到處是食物。大量的人口正在湧入互聯網,那個時代用流量思維,也還合理;但随着流量越來越貴,我們不得不走出伊甸園,那種伸伸手就能在樹上摘果子的時代,再也不會回來了。”
好,莫過于新生。這同樣也是一個謀生自由的時代,甚至連空氣都能賣錢,這也是一個“U盤化生存”的春天,系統到處都是,隻要肚裡有貨,插入便能運行:
2019年超級網紅李佳琦,淘寶直播粉絲數700萬,他的賺錢按秒計算,他曾15分鐘賣掉15000支口紅。今年618,他用3分鐘賣出5000單資生堂紅妍肌活精華露,銷售額超600萬。
同樣,董明珠也開始在全國各地安利自己的店鋪。從蘋果到小米;從芙蓉姐姐到李佳琦;從“雕爺牛腩”到“外婆家”;從羅振宇到吳曉波……這些都是粉絲經濟創造的奇迹。
營收價值是粉絲經濟最直接的體現,而粉絲經濟的背後,是基于信任。
消費者信任吳曉波的商業觀察,信任羅振宇的獨到見解,所以才能夠帶來流量,進而商業變現。因此,粉絲經濟的本質,是對社交關系的一次價值确定。
而基于這種社交關系,這幾年來,“社交電商”這一概念開始風靡中國。
02
社交電商為什麼越來越火?
為什麼“社交電商”會越來越火呢?
最近幾年,經濟界普遍提及“新零售”。劉潤老師在《新零售》一書中講,無論是零售和新零售,最終都逃不過人、貨、場3個維度。
從人的角度上講,越來越碎片化、去中心化,無數的小衆崛起。原來的時候都是明星代言,現在你身邊的健身教練、舞蹈老師、甚至你的叔叔阿姨,湖邊釣魚的大爺,都可能給你推薦各種專業産品。
這其實可以理解為“粉絲經濟”的衍化版,如果說粉絲經濟是KOL(關鍵意見領袖),那麼社交電商就是無數個KOC——關鍵意見消費者。
因為你對他們更熟悉,所以也更信任。同樣,你自己也是别人的KOC,如果你遇到好用的面膜,你會忍不住發到你的閨蜜群裡;你買到一個好看的衣服,室友看到後也會跟你要購買鍊接;你吃到一次好吃的牛排,你會發個朋友圈、拍個抖音,底下也會有很多人評論,這是哪裡?
這其實就是還未被完全開發的“私域流量”。說白了,“公域流量”就是大盤流量,像天貓、京東等平台,而“私域流量”是屬于自己的流量。淘寶、天貓等,他們天生缺少互動屬性,而“私域流量”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自己就可以運營,像朋友圈、抖音,以及微淘、問大家、穹頂搜索、買家秀、快手直播等。
著名财經作家在吳曉波就曾經在今年8大預測中坦言,将會有三大商業模式創新:圈層社交、私域電商、會員制。
因為在私人領域,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圈層社交”。圈層可以是基于興趣、文化、遊戲、運動等各個方面,也可以基于年齡、性别等範圍。
比如說,你手機微信群裡,一定有各種活動群,其中有幾個是你最關注的:XX縣的舞蹈群,XX約飯群,XX釣魚群,XX跑步群,XX遊戲群、XX護膚群……這些都是一個個“圈層”。如果你是一個愛美的人,XX護膚群群主突然推薦你一款好用的面膜,價格合理,你也一定想要去試試。
還有80後愛刷的BBS和陌陌,90後越來越愛加入的興趣小組,B站、KEEP、毒App、悅跑圈等,這些都屬于“圈層社交”,其中有着大量的“私域流量”。
另外,從新零售“貨”的角度上講,因為消費者越來越“有個性”,産品也越來越去中心化。原來的時候,都是工業巨頭,惠普、寶潔、索尼,如今越來越多的“小而美”的品牌,不斷在細分領域向巨頭發起挑戰,切割大象們的市場份額。
這些新産品,除了越來越“有個性”,也更有“性價比”,滿足新消費者們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訴求。
從“場”的角度,電商早就不再局限于四大平台,“社交”越來越強,“電商”越來越弱,電商領域的流量,從公共平台,越來越多地轉向私人領域。
所以說,帶有社交基因的電商,更能借助“圈層社交”,挖掘到“私域流量”,從“人、貨、場”的角度,都更高效和優化,這也就是為什麼“社交電商”越來越火的原因。
03
社交電商需要注意的三個要點
無論是“私域流量”還是“圈層社交”也好,有三個最關鍵的點,是需要要注意:
一、“社交電商”不是簡單的微商
很多人會覺得,“社交電商”就是開個微店,發個朋友圈,等着别人來買東西。這樣的話,其實就是等于淘寶的微信版。
但“社交電商”不是。“社交電商”最核心的基因在于“社交”,信任是社交電商的基礎。
比如說,你在生活中是個美妝達人,你給閨蜜推薦的唇膏她才會喜歡,否則她不會去買你推薦的東西;你平時唱歌很好,你推薦的KTV,室友和同事才會去;你平時是個“吃貨”,同事聚餐才會找你推薦餐館;你是個書迷,朋友圈推薦的書,才會有更多人去看。
所以,這種模式遠遠不是僅僅發個朋友圈。微信雖然有10億用戶,但是很多人會覺得微商很low,主要是這樣的信息沒有價值,還會幹擾朋友圈的體驗。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在浏覽信息時,大家都想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
這種感受就像沿途看風景,本來心情愉悅,你卻在旁邊扔點垃圾,甚至做些不雅的動作。會弄的大家很尴尬,隻好繞道而行,就會把你屏蔽。
在“社交電商”裡,你首先要推銷的是你自己,然後才是産品。這樣,每個産品才會有溫度,才會有情感溢價。
舉個例子,安利作為“社交電商”的代表企業,有個創業模式叫“三個一”模式——“一部手機、一個興趣、一群朋友”。
一個手機不多解釋。“一個興趣、一群朋友”是指基于興趣愛好的“社交”。在安利,有美食、美體、美容、美媽四大生活圈,每一個夥伴,都是這個圈中的專業達人,是這個圈子裡的KOL和KOC。
有一個叫李姝(化名)的安利營銷人員,她22歲,抖音有2300個粉絲,但卻從來不因為是“賣安利的”而惹人讨厭。
她并不直接推銷安利産品,更多是拍一些自己表演出來的有趣、搞笑視頻,并随手将安利産品以道具的形式不着痕迹地“安利”給觀看者。安利出品的XS(一款能量飲料)飲料瓶、紐崔萊蛋白粉、雅姿面膜産品等都出現在她的視頻中。
所以說,社交電商不是僅僅借助社交的方式來繼續透支流量。如果忽略了對于新技術、新模式等新元素的加持,一旦流量不再,資本退潮,社交電商也會成為一個過客。
二、部分企業的失敗,不代表社交電商的失敗
一個新模式的崛起,一定會有一個探索過程。這幾年裡,很多企業都冠上“社交”電商的名頭,甚至一些企業,通過惡意鍊接分享,來榨取流量。還有一些企業,用社交電商的方式,進行去庫存操作。
這樣的操作,是注定要失敗的。應該講,這樣的操作,無論是否冠上“社交電商”的名頭,都是注定要失敗的。
商業的本質是要越來越懂消費者,而不是借着新噱頭,去欺詐消費者。
一個企業生産出來的産品不對路,說明不是市場真正需要的。如果借着“社交電商”的渠道,把這些庫存消化掉,而不是去想辦法改造上遊産品,造不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傷害。
當下消費的主旋律是消費升級,如果把“社交電商”變成劣質商品的集散地,最終一定會與市場脫節。
任何一個行業,在前期發展,都要走過一段黑暗的摸索期。部分企業的失敗,不代表這個新模式的失敗。這幾年來,也湧現出一大批新“社交電商”的代表。比如,雲集微店、有好東西、貝店、什麼值得買等;甚至海爾也推出了順逛平台,把員工和用戶粉絲化,變成自己的終端;還有安利,順應社交電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業務模式和品牌的升級,轉型成為更加年輕化、時尚化的生活方式品牌。
安利最新品牌宣傳片,輕松幽默的情節和調性,跟你印象中的安利是不是很不一樣?
所以,對于社交電商的未來,不妨再等等看。
三、流量越來越下沉
國家統計局有這樣一組數據:
2018年中國人口總人數為13.9億,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人數隻有不到1億,即使算上新一線城市,也是不到3億的人口數量。剩下的10億人,分布在中國的300個城市、2856個縣、41658個鄉鎮和662238個村落中。
由此可以看出,一線城市負責創造互聯網形态,三四線城鎮才是主流消費市場。
實際上,三四線城市有近10億用戶,但他們的需求長期被忽視,而且生活也沒有能夠及時享受到移動互聯的便利。就像今年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調研說的,中國仍有10億左右的人沒坐過飛機,至少5億人沒用上馬桶,中國本科以上學曆也隻占全國人口的4%。
但是三四線城市正在崛起。電商下沉,流量巨大。原來的時候,因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夠,無法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但如今随着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電商也越來越下沉。
而且,三四線城市的人們,由于工作更穩定,更按部就班,所以閑下來的時間就需要有些事情做。這就是為什麼去年中國互聯網應用中,即時通訊排到了第一名。而且越來越多的App,也開始将功能延伸到社交領域中。
“社交電商”在三四線市場,同樣紅利巨大。一是人口巨大;二是消費群體對奢侈品品牌傾向度更低,更願意選擇性價比高的産品;三是三四線市場對于社交的需求更旺盛,經常聽見大家約各種局。
洞悉到這些新商業變化後,為了順應互聯網社交商業趨勢,目前安利把90%的業務都已搬到了線上,推出了社交電商平台“安利雲購”,還上線了一個輕入口叫“安利微購”。現在,越來越多的創客在安利創業平台上,享受社交電商市場的紅利。
長沙張女士,她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雲購微店”,不必像開淘寶店一樣,要自己搭建、自己上貨、自己賣貨、自己遞送,而是直接“拎包入住”,輕松開張。這其實是解決了小微創客們,對于工廠和物流上的難題。
張女士的雲購微店還有很多個性化的功能和标簽,比如分享自己精彩生活照片,與自己的實體工作室形成O2O互補互動等,也可以把産品信息一鍵分享給朋友。
這其實就是安利(中國)總裁餘放說的,安利2.0時代,就是希望幫助創業者做到生活和創業相融合,打造“生活就是工作,興趣就是事業,朋友就是夥伴”這樣一種人性化創業模式。
04
“社交電商”時代,我們應該向安利學習什麼?
為什麼要舉個安利的例子,因為說起“社交電商”,便繞不過安利。
安利是一家十分具有社交基因的企業,它是1959年創業起步,總部位于美國密執安州的亞達城,如今已有60年的曆史,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大型日用消費品生産及銷售商,業務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經為百萬創業者提供過創業支持。
但是在今天,随着轉型升級,它有三點特别值得“社交電商”企業學習:
一、産品更年輕,複購率更高
相比于一些企業,借助“社交電商”去庫存,安利更願意改造上遊環節,不斷推出年輕、創新的産品,比如說XS飲料、雅姿彩妝等。
此外,安利微購上的産品,大多是複購率高,輕量化的産品,比如面膜、益生菌、卸妝巾等。這些産品就是要讓賣家賣得爽,買家買得爽。
二、流程簡單,收益及時
凱文凱利曾經提出過“一千個鐵杆粉絲”原理,對企業而言,當人人都變成創客,又豈止1000個粉絲;而對個人而言,在一個興趣社群中,有100個粉絲,就足以支撐變現。
所以說,這種模式下,幾乎人人都是創客,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專業和興趣領域成為KOC,用專業和信任進行變現。
三、每一個“網紅”,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安利,每一個網紅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公司就是創客們的MCN機構,是創客們的網紅孵化器,不斷推出美麗變形記等培訓,賦能創客,幫助他們打造個人IP,提升影響力。
這三點,是所有做“社交電商”企業,值得學習的一些思維和模式。以上也是未來,不得不思考的新商業模式。
參考資料:
[1].《KOL老矣,KOC當興》,闫躍龍
[2]. 《故事化營銷:讓你的産品和品牌深入人心》孔繁任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3]. 《深度粉銷:高轉化、高複購的用戶運營黃金法則》丁丁著,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4]. 《社交電商生态思維》石樹元主編,華文出版社
[5]. 《下沉市場報告》,QuestMobile
[6]. 《2019中國社交電商研究報告》,聯商零售研究中心
[7]. 《2019年Q1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極光大數據
[8]. 《一篇文章,搞懂什麼是社交電商》,大柳說社交電商
[9]. 《為什麼社交電商的路越走越窄》,褚偉
[10]. 《社交電商為何成為“全民公敵”?》虎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