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三元及第狀元

古代三元及第狀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4 06:48:56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最為正确的選賢舉能措施之一,學而優則仕的風氣早已深入人心,哪怕到了今天,考試依舊是人才選拔的一項重要指标。

有意思的是,古代科舉考試中的頭名都會被稱為"元",比如鄉試的第一名叫做解元,會試的頭名叫做會元,至于殿試,不用我多說了吧,狀元二字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而對于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而言,連中三元無疑是最大的殊榮,人們對于連中解元、會元、狀元的考生,也會給予無限的誇贊,"三元及第"的說法也由此而來,不過三元及第的難度可不小。

古代三元及第狀元(三元及第是何含義)1

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前後一千兩百多年的曆史中,隻有16位學子摘得此項桂冠。由此可見,達成三元及第的成就簡直難如登天,那今天我們就和大夥聊一聊這難如登天的三元及第以及古代科舉。

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起于隋唐,此後經各種改革調整,一直到明清時期才形成較為正規的科舉流程。當然,科舉不一定适合每一個學子,許多名落孫山的學子在古代同樣綻放出别樣的光輝。

古代三元及第狀元(三元及第是何含義)2

言歸正傳,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個層級。

鄉試每三年在各省的省會舉行一次,又稱鄉試大比,有點類似于今天的各省的中考升學考試,因為考試時間在秋季,所以又有"秋闱"的說法。而想要參加鄉試的學子,需要先通過童試,隻有獲得"童生"稱号的學子,才有資格參加秋闱大比,在鄉試中拔得頭籌的學子則被稱為解元。

會試呢,一般都在鄉試之後的第二年開春,由禮部親自主持,因此又被稱為春闱,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皇帝高興,又加賽一場,這種類型的也叫做恩科。而在會試上取得第一名的被稱為會元。

古代三元及第狀元(三元及第是何含義)3

到這基本可以宣告你可以當官了,至于殿試,那是皇帝為了選拔更高層次的人才的,通過殿試的學子被稱為進士。當然進士也分三六九等,其中一甲隻取三人,也就是狀元、榜眼、探花。

而三元及第正是在鄉試、會試、殿試中接連斬獲頭名的學子所獲得的殊榮,一般來說,哪個皇帝執政時期出現了三元及第的狀元公,這位皇帝必然會被群臣百姓視為明君。

但是在漫長的科舉制度曆史中,究竟有多少人取得過"三元及第"這項殊榮呢?通過查閱相關史料,可以得知,在科舉制度盛行的時期,一共隻有16人獲得過這樣的殊榮,而且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我們沒聽過的名字,由此可以推斷,三元及第的狀元公們未必混得好。

古代三元及第狀元(三元及第是何含義)4

其中唐朝有3位學子摘得三元及第的榮譽,宋朝有6位,也是古代學子獲此殊榮最多的朝代,金元時期,各有一位。

對于名士多如狗,才子遍地走的明朝,卻隻有兩位摘得桂冠,其中一位還被朝廷除名,簡直魔幻,不過這并不妨礙明朝才子輩出的史實。解缙、唐寅、文徵明、王世貞、王陽明,這些跺一跺腳,傳統文化都能抖三抖的大佬全都出生于明代。

古代三元及第狀元(三元及第是何含義)5

除了"三元及第"的文狀元,明朝還出現了兩位"三元及第"的武狀元,他們分别是明嘉靖年間的尹鳳,萬曆年間的王名世,此二人在武舉中連中三元,官拜參将一職,在保家衛國、抗擊倭寇上立下了汗馬功勞。至于清朝,隻有2位三元及第的文狀元。

聊完這些,相信大家知道在古代連中三元有多難了吧,不過相比較于今日的高考,古人的科舉考試的人數還是少了點。對此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