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汕頭橄榄台
汕頭境内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彙聚,水系發達,也是中國内地唯一擁有内海灣的城市,橋梁在城市交通建設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汕頭橋梁建設速度加快,數量增多,一座座精心設計、造型優美的橋梁,跨江過海,串聯起一條條鐵路、高速公路和國、省道,極大方便市民出行,助力汕頭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改革開放之前,汕頭可以通車的橋梁很少,跨越江河海基本靠輪渡。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的橋梁建設迎來快速發展。1995年底,汕頭海灣大橋建成通車,把汕頭中心城區南北兩岸聯結起來,也打通了我國沿海高速公路的重要關節。1999年2月,礐石大橋建成通車,終結了廣東省國道汽車輪渡的曆史。2015年1月,南澳大橋建成,這也是省内第一條特大跨海大橋。如今,城市加快發展,我市的橋梁建設也在提速。
汕北大道龍湖段新津河特大橋
五塔矮塔斜拉橋 造型獨特
上周,汕北大道龍湖段關鍵控制性工程新津河特大橋合龍,有望在今年國慶具備通車條件,這是粵東首座五塔矮塔斜拉橋,主塔采用海豚型塔式結構,造型獨特,大橋建成之後将成為新津河上的地标性景觀。
中建五局汕北大道龍湖段工程新津河特大橋項目總工程師王高輝說:“考慮到周邊有機場,建築高度受限,橋梁的選型就采用五塔矮塔單索面斜拉橋,設置了鋼結構的人非通道,實現了人車分流。新津河特大橋是集美學與新技術為一體的景觀橋梁,也是新津河兩岸景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牛田洋大橋
主塔60層樓高 造型為潮汕厝頭和翔鹭
建設中的牛田洋大橋是牛田洋快速通道項目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建成後橋面上層設計為八車道一級公路,下層預留雙線軌道交通空間。牛田洋快速通道建成後将成為汕頭内海灣第四條過海通道,聯通國道206線、324線以及金鳳、金砂西、澄海路等城市主幹道。大橋設計為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塔高約183米,相當于60層樓高,大橋造型優美獨特,建成後也将成為汕頭西片區的城市景觀。
中鐵大橋局牛田洋快速通道項目安全總監徐海洲說:“主塔造型非常新穎,主塔采用潮汕厝頭和翔鹭為主體造型,象征着一種吉祥、美好的向往,造型非常美觀。但在施工中造成非常大的難度,特别是‘厝頭’,要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藝。”
新津河大橋
水滴型獨塔 象征海洋文化
中山東路東延新津河大橋主橋則設計為獨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主塔高度約145米,橋塔設計為水滴型,象征着海洋文化;塔頂還采用了藏光玻璃幕牆設計,主塔兩側各布置23對斜拉索,建成後配合燈光裝飾,将為新津河再添一處地标性建築景觀。
中砂大橋
白海豚雙塔造型優美
中陽大道中砂大橋跨越外砂河、連接澄海與龍湖區,大橋采用雙塔雙索面斜拉橋設計,雙塔呈白海豚造型。碧水藍天下,外砂河從中砂大橋下流淌而過,與白海豚造型的主塔相互映襯,蔚為壯觀。
而與中砂大橋遙相呼應的,是東海岸大道的新津大橋、東海岸大橋、萊蕪大橋三座大橋。這三座大橋自建成通車起,就成為汕頭市民心目中的網紅橋。
近年來,我市的橋梁建設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各具特色的橋梁給市民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為城市增添一處處新的獨特景觀。
有市民表示:“交通方便了,汕頭這幾年變化很大,肯定希望變得越來越好。”
有市民說:“我覺得汕頭的橋都挺美的,各有特色,每一座橋都是一段時期的曆史。它就像一張名片一樣,橋梁可以促進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交流,對市民來說,交通會更方便。”
還有市民認為:“潮汕地區地處韓江下遊,出海口很多,水路發達,也對陸路交通有一些限制,橋梁幫我們打通了這些限制。從原來注重功能,到現在注重整體形象設計,汕頭發展越來越好,也祝願潮汕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橋梁早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立足客觀條件和交通需要,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市也建造出一批特色鮮明的橋梁。這些橋梁在城市交通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貫通了東西南北,也打通了民生、經濟發展的一條條大動脈,成為現代化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橋梁建設是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乃至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相信未來,這些路和橋,将進一步推動我市的全面發展進入嶄新的快車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