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糕,是一種松軟潤滑,香甜Q彈的美味。它原來的稱呼是“馬來糕”,本是新加坡的馬來族人愛吃的一種食物,後來傳入廣東,被廣東方言稱為“馬拉糕”,并逐漸成為廣東茶樓裡一道傳統的點心,備受人們喜歡。
馬拉糕的口感和味道,與蛋糕相比,絲毫都不遜色,但是它的做法,卻是簡單到有手就能做,不需要半點廚藝,更不需要烘焙技巧。
偷閑就能做的馬拉糕,能當下午茶,也能當早餐。既可以是正餐,也可以是零嘴兒,隻要做上一鍋,家人沒有不愛吃的。
做法分享給大家。
【食材】:面粉200克、紅薯澱粉200克、紅糖120克、水410克、耐高糖酵母4克、無鋁泡打粉3克、玉米油15克。
【具體做法】:
1、秋冬天氣寒冷,吃些紅糖對身體有益,可以溫暖腸道。所以,這款馬拉糕裡,我放了紅糖。120克紅糖放進去,相當甜的程度,大家可以适當減少紅糖的用量,但不要少于80克。我選擇的是雲南傣族的手工紅糖,純甘蔗汁熬制的,過些天,小店又上架今年的新紅糖。
2、把手工紅糖放進雪平鍋中,加入410克清水,放火上煮,直到紅糖溶化,然後晾溫備用。
3、我用的面粉與紅薯澱粉的比例是1:1,這個比例可以是2:1—1:1之間,紅薯澱粉比例高了,馬拉糕吃起來會更加Q,具體比例大家依自己喜好而定。
紅薯澱粉要選擇純紅薯澱粉,我的小店上架了今年的新的純手工紅薯澱粉,幹淨無沙,大家可以備一些,過些天我教大家用它做我家鄉的經典美食-粉腸。
4、把面粉與紅薯澱粉放大碗中,加入酵母。
5、手工紅薯澱粉有顆粒狀現象,不要緊,一會兒加水就能攪拌均勻至無顆粒順滑狀态。
6、淋入全部的晾至不燙手的紅糖水,然後攪拌均勻,多攪拌一會兒面糊就會很順滑。
7、然後蓋好放溫暖處發酵,待表面出現小孔洞或用筷子翻看出現蜂窩狀态時,加入3克無鋁泡打粉和15克玉米油。在此之前,先把水燒上,馬拉糕要開水上鍋。水開時發酵到位是剛剛好的。
8、用筷子把泡打粉與玉米油攪拌均勻,同時也給面糊排了氣,這裡一定要多攪拌,把面糊中的氣體全幹淨是最好的。把面糊倒進任何可用的容器,容器刷油防粘或鋪油紙防粘,把排氣的面糊倒進去,再拿起容器震幾下,把面糊中的殘存的氣泡震破。
9、把容器放進蒸鍋,先小火再大火,蒸20分鐘左右關火,焖5分鐘再取出來。
10、脫模,晾涼一點兒再切塊兒,熱的時候不好切。
11、這個紅糖馬粒糕,特别的柔軟,軟軟的,QQ的,甜甜的,十分好吃。
12、如果面糊排氣不到位,或是用大火去蒸,馬拉糕就會出現大氣孔,隻是影響美觀,不影響口感。
【成詩有話說】:
馬拉糕好做又好吃,北方的朋友們,對它可能比較陌生。現在起,可以照着碼起來了,歡迎大家在群裡曬圖曬作業。
三餐四季,溫柔有趣,人間值得,未來可期。我是靜默成詩,一個喜歡簡單生活喜歡簡單料理的女子。擅長把最簡單的食材用最簡單的方法做出最好的味道,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