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是指人體内某個髒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兒童疝可能發生的部位有:腹股溝(大腿根)、腹部(臍部)和橫隔膜、顱内等。
通常,剛出生或小月齡的寶寶比較容易中招;但有時疝氣也會“突襲”大孩子或成人。
爸媽們可以觀察下:當寶寶大哭大笑、奔跑耍鬧的時候,腹股溝區、陰囊區或肚臍周圍有沒有凸起一個硬硬的、橢圓形的包塊。等到孩子平靜放松後,這個包塊又消失了。
如果有這種情況,得疝氣的可能性比較大了。
@BabyCenter
對于寶寶來說, 最常見的疝是腹股溝斜疝和臍疝。
腹股溝斜疝
男寶寶出生後,睾丸降落的管道也會随之閉合。但有一部分孩子的管道就是不關,導緻腹腔和陰囊是相通的。女寶寶也差不多,卵巢通過隧道進入骨盆後,子宮圓韌帶通過腹壁的隧道該關閉卻沒關。
當腹腔壓力升高後,呆在裡面的腸子被擠進了那些沒有關閉的管道而突出腹壁或進入陰囊,形成了凸起——腹股溝斜疝就這樣來了。
一般而言,男寶寶得腹股溝疝的概率遠高于女寶寶。
臍疝
當娃還小的時候,脫落後臍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口,且兩側腹直肌前後鞘在臍部未合攏;随着嬰兒的成熟, 這個開薄弱口本應随着腹部肌肉的合并而關閉。但有些小寶寶的肌肉合并的不及時或比較松懈,就給了腹腔内容物(尤其是腸子)頂出的機會。
女寶寶得臍疝得可能性會比男寶寶大一些。
家長該怎麼做?
腹股溝臍疝
一旦發現,請帶寶寶去小兒普外科看醫生。根據疝氣的情況,決定應對方案。
①一歲以下的寶寶,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因為它有自己痊愈的可能;但有反複坎頓、或疝囊大等情況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②一歲以上的寶寶,通常會建議手術治療。如果不及時處理,寶寶不僅遭罪,還會影響他的身體發育。
臍疝
大部分的寶寶會在2-3歲以内自行愈合,有的會延長至5歲。平時家長注意觀察就好。但也有疝囊直徑大于3cm的,建議手術治療。
如果發現疝氣腫塊突然變得更大、更硬、或局部發紅發暗,疼痛難忍;同時摁也摁不回去,那一定要立馬就醫,時間長了,就會腸管壞死,壞死之後孩子會表現成嚴重的發燒。而且由于腸管的壞死,它會導緻孩子休克,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很多“疝氣”一開始都是風平浪靜的,寶寶可能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但這并不意味着沒事。平時,家長們要關注孩子細小的變化,有問題及時就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