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長滿了故事的土地,
這是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鄲,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這座城裡有着千年的成語故事,
是中華成語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請收聽《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鄲成語典故篇。
播講:牛佳佳
北齊有一名官員,名叫袁聿修,字叔德,出生于北朝的士族高門,是北魏中書令袁翻的兒子,小時侯過繼給叔父袁躍為子。因他父親袁翻曾擔任過度支尚書,相當于後來的戶部尚書,袁聿修也曾擔任吏部尚書,所以人稱父子兩尚書。南北朝選拔官員時,重視門第背景,所以,九歲時袁聿修就做了副州長(主簿),以“官二代”的身份進入官場。但袁聿修清心寡欲,與世無争。他平時話不多,但隻要說話,必擲地有聲。
有一年,袁聿修以大常少卿身份奉命去各地巡視,考察各地官員的政績。他的好友邢邵在兖州當刺史,經過那裡時,邢邵派人送給他一些白綢作為禮物,袁聿修說什麼也不接受。為了說服老朋友,他特地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信中寫道:“今天我路過這裡,非比尋常。這次我是奉命出來巡視民情、考察官吏的,你雖是我的好朋友,但禮物卻無論如何不能收。瓜田李下,人言可畏,應像防禦水患一樣,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希望你能理解我。”朋友讀了袁聿修的信,深為感動,便回信說:“先前的贈送,過于輕率,未加認真考慮,不經意間做了錯事,請你原諒。收到你的來信,我并無不快。你過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做了清正的少卿,十分令人敬佩。”
袁聿修所處的北齊後期,國政衰敗、道德淪喪、權臣貪腐成風,政治生态極為惡劣,但他在尚書省任職十年,連“一升酒”的饋贈都沒有接受過,“清郎”之名可謂是實至名歸。
袁聿修任信州刺史時,勤政為民,在任三年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境内沒有偷盜和欺壓人的現象,治安穩定,鄰裡和諧。當時朝官到各州巡察,周圍四個州的長官,都受到彈劾,但朝官卻根本就沒有去信州,可見朝廷對他的充分信任。等到他任職期滿返回京城時,送行的百姓擠滿了道路。人們挎着籃子,帶着酒肉,跟在車子後面挽留他。當時正是酷暑,為避免百姓過于勞累,袁聿修時不時地停下來,随手舉起一杯酒,答謝百姓的厚意,并勸說百姓們回去。回到京城後,信州百姓籌集了幾百匹布,七百多人聯名請求為袁聿修立碑,記載他的功德。
—— 寓義 ——
成語出自《北齊書·袁聿修列傳》,其中有一句是:“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意思是瓜田李下,必須避嫌,古人對此是十分慎重的。瓜田李下:意思是說,經過瓜田時,不要彎下身來提鞋, 免得人家懷疑是摘瓜;路過李樹林子時,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是摘李子。後來人們将這句成語擴展為“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避免招惹無端的猜疑。
因為你的分享、點贊、在看
我足足的精氣神兒!
來源:邯鄲廣電融媒體
監制:嚴武軍
主編:鄭 岩 許繼霞
編輯:李麗娟
邯鄲,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鄲V音|毛遂自薦
邯鄲V音|文姬歸漢
邯鄲V音|沖鋒陷陣
邯鄲V音|快刀斬亂麻
邯鄲V音|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