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筆者将通過分析Salesforce的設計邏輯和思路,從其中總結出CRM系統的設計邏輯,以及在設計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最近由于工作所需,為公司的銷售團隊設計了一套内部使用的CRM銷售管理系統。
為了設計好該類型的産品,特地去研究并分析了該領域的巨頭産品——Salesforce,通過分析該産品的設計邏輯和思路,對自己的産品産生一起啟發和思考,并且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也同時分享出來,以期給大家一些啟發。
為什麼是Salesforce
對B端産品接觸較少的人可能對Salesforce不太了解,但是隻要涉及到B端,一定會提到Salesforce這個B端領域的巨頭,特别是國内的B端産品或多或少都收到Salesforce的影響。
根據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最新發布的2019年互聯網趨勢報告:Salesforce公司以1250億美元市值牢牢占據B端領域市值第一的地位,并且在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中排名第11位,力壓我們熟知的Uber、Booking、美團、百度等公司。
是什麼支撐起了Salesforce如此高的市值?
抱着研究和為自己産品找想法的目的,試用了Salesforce的免費試用版,順便說一句Salesforce提供長達30天的免費試用期,并且開放所有的功能,足以看出Salesforce的自信和開放程度。
Salesforce總體的設計邏輯
由于Salesforce已經是一個非常完整的生态,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文隻分析Salesforce的CRM,及銷售管理系統。Salesforce整個産品的設計是任務和目标導向的,從主頁的設計就可以看出,Salesforce在分析公司時,采用如下的公式:
業務流=目标 任務
先制定整體的業績目标,然後目标通過時間段拆解成每個階段甚至每天的任務,任務則可以拆解成具體的客戶,而客戶又來源于漏鬥:潛在客戶→業務機會→聯系人→客戶。
如下圖所示:
通過這種方式,Salesforce将不同公司的銷售業務都抽象出共通的模型,從而設計更加通用的形式。不得不說,Salesforce對業務的拆解比國内大多數同類型公司更加細緻和用心。
從菜單導航看Salesforce對銷售進程的理解
首先看菜單欄,和一般同類型的産品相比,采用比較少見的橫向菜單布局,從視覺上對用戶更加友好。
并且,每個模塊下拉菜單都隻有新建或者曆史記錄兩欄。對比國内的CRM産品會在下拉菜單中加入很多子欄目,Salesforce設計更加簡潔,盡量把功能都放在一個頁面裡,通過合理的布局讓用戶減少點擊的操作步驟。并且,當用戶習慣了該産品之後,會發現想要新增内容會非常方便快捷。因為新增對于銷售是一個比較高頻的需求,不管是新增客戶還是任務等。
從菜單導航設置來看,Salesforce對整個銷售的各個進程考慮的非常全面。
從客戶設置就可以看出,Salesforce将客戶分成客戶、聯系人、潛在客戶。
從功能設計可以看出,三者的區别是:客戶是已經确定有交易關系的主體,而一個客戶會對應多個聯系人——即一家公司會派出多個員工和其他公司接觸。比如會從一般的業務人員到部門領導甚至到公司高管,Salesforce充分考慮到現實商業接觸中多層級的接觸模式,因此這方面考慮的還是非常細緻的。
如下圖所示:
潛在客戶則是和公司沒有确定正式的合作關系,但是已經有初步接觸有發展成客戶前景的其他公司。
由于公司剛接觸的時候往往隻會派一個人進行初步接觸,所以這裡沒有設計多個聯系人情況。當和潛在用戶接觸時,Salesforce對該類型事件主要抽象成兩個模塊:進程狀态和任務事件,這也符合絕大多數公司做市場時候的需求。
Salesforce提供儀表闆的功能來監控業務指标和分析銷售進程,這也是國内CRM産品比較少使用的形式。
在儀表闆中,Salesforce關注的數據指标主要包括:每個階段的銷售額;salesforce定義的銷售階段包括:qualification(可以理解成接觸階段)、need analysis(評估階段)、negotiation(協議階段)、closed won和closed fail(交易成功和交易失敗),以及交易成功和交易失敗的客戶來源和具體客戶。可以看到,也是以完成業績目标為導向,來分析完成和失敗的原因。
總結
總結一下:Salesforce在設計CRM産品時,首先從大的維度定義産品要實現的目的,在這裡就是完成業績目标,然後通過将目标拆成每階段的任務——就是獲得足夠多的客戶數量。
而客戶則來源于層層的轉化,通過這種方式,産品的邏輯和架構逐漸清晰,也為接下來設計自己的産品提供了思路。
設計自己的CRM産品
1. 如何分析并找到核心需求?
既然分析完了Salesforce産品,為什麼要先分析需求?
首先,上述的Salesforce産品,是分析了大量公司真實的業務需求,包括其他産品的思路,從而提煉出最核心的需求設計成這種形式。因此,設計産品的核心還是要從需求出發,分析并找到核心的需求,才能找到真正的高效的業務流轉方式。
B端産品需要和大量的一線業務人員溝通需求,确定他們的痛點和難點,而由于這些業務人員大多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一碰到問題就容易産生新的想法,因此這種需求往往是“拍腦袋的”。
而作為産品經理,需要根據業務人員所說的需求抽絲剝繭,找到需求的共同點,從而提煉出核心需求。B端産品面臨的難點往往是定制化和通用性的取舍,一方面是要根據業務人員的實際需求設計産品,另一方面則需要抽象出通用和共同的東西,形成一定的通用性組件,從而實現産品的良好的可拓展性。
這裡推薦需求分析的PSP方法:即P(Person,角色)、S(Scenes,場景)、P(Paths,路徑),下面通過一條具體的需求來說明如何進行分析。
首先,這條需求非常不明确,主要體現在沒有說明如何錄入和查看哪些信息,這時候就需要和一線業務人員進一步明确,查看的是哪些客戶信息。
當明确完之後,需要确定錄入的方式是通過手動錄入,還是其他接口來自己導入,後續和小李溝通細化發現是通過上一步篩選出來的用戶。因此,可以通過對接上一步産品的數據庫,來實現數據的自動導入,并且增加手動錄入和修改的功能,防止數據有錯誤。
因此,該需求的核心點是:快速确定客戶信息,因此通過自動導入比手工錄入和批量錄入都更能解決問題。
同時,通過PSP方法,需要明确不同角色的使用場景和路徑。在該需求中,主要涉及到管理員、銷售兩種角色,錄入功能應該隻針對銷售,因為他們是距離客戶最近的人員,第一時間會了解到客戶的新的信息。而修改功能應該隻針對管理員,因為他們負責管理銷售,因此他們有權修改客戶的進程等相關信息。
2. 設計産品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在确定完核心需求并确定了産品的基本架構和框架之後,接下來再具體設計過程中還需要時刻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從而設計的産品有更大的合理性和可拓展性。
1)數據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乍一看很像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的“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哲學問題,但是這其實也是設計該類型産品的一個底層邏輯。
C端的産品數據是明确的來自用戶,而B端産品的數據往往來源于其他和系統和産品的傳輸,因此明确清楚系統的數據從哪裡來,以及如何流轉是設計該産品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
拿自己設計的系統為例:由于本系統是針對客戶設計的銷售管理系統,因此最重要的客戶數據來自于H5和小程序收集的客戶信息,包括客戶自己填寫的手機号和其他基本資料。
因此,首先要和技術确定開發相關的接口去接收和傳遞數據到系統中。當數據進入到系統中後,要确定數據的流轉規則,也就是先後順序和對應關系,本系統采用的是三級分配的原則,也就是數據到最終的銷售和經過三層的分配,如下所示:
這種分配方式确實不夠快速簡潔,但是好處有一下兩點:
- 方便組織管理以及職級分工,每個角色都有自己明确的數據邊界和範圍。
- 方便客戶數據和銷售的1對多匹配。不同公司對客戶的跟進有不同的規則,比如有些公司規定是1個客戶對應1個固定銷售,單獨負責整個流程的轉化,而很多公司往往是1個客戶對應多個銷售,也就是當1個銷售轉化不順時往往會換一個銷售跟進,因此,這樣設計有利于客戶對應銷售的快速調整。
2)權限角色問題
權限與角色往往是該類型産品的一個重點,不過在設計權限角色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權限角色實現的目标是什麼?
本質上來說,設計權限角色是為了讓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功能權限和數據權限,而兩者的區别如下所示:
因此,确定好不同角色對應的功能權限和數據權限後,會對不同角色的菜單設計和頁面設計産生影響。
舉例來說,上圖中的角色1是偏管理員的角色,因此展示給他的菜單欄包括了人員配置的功能,而其他角色就不應該展示該功能,如下圖所示:
(角色1)
(其他角色)
3)哪些部分應該模塊化?
最後,在具體設計功能時,需要考慮如何把關聯性較強的功能或需求放在一起,從而實現系統的模塊化,達到“松散耦合”:各模塊内部的功能緊密聯系,同時各模塊直接既有一定的關聯又保證一定的獨立性,從而有利于未來系統的擴展。
拿自己做的系統舉例:
在做的過程中碰到的一個問題是:數據統計功能應該放到各個模塊中,還是單獨用一個模塊整體展示?
因為很多模塊都有數據統計的需求,并且統計的時間維度和字段都有不同,因此比較糾結到底采用什麼形式。最後,還是從系統可拓展性的角度,把數據統計單獨做成一個模塊,方便未來在模塊展示更多的數據分析相關功能。而對于不同模塊的數據統計如何統一?
這需要對整個業務抽象出更底層的信息,找到最關注的幾個數據指标,最後進行整合,整合前如下圖所示,數據指标較多并且比較零散。
整合之後,把總體數據和時間維度的數據通過一個時間篩選器進行篩選,使得數據的靈活性大大增加,更加聚焦于核心指标,如下圖所示:
最後,整個系統的模塊大緻是如下形式,便于後期更加靈活的拓展。
本文由 @woer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