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素有“立夏嘗三鮮”的說法,其中“地三鮮”就包含蠶豆。但其實,蠶豆可不是人人都能享用的。所以每年夏初蠶豆成熟的時節,也就成了“蠶豆病”高發季。
就在前幾天,麗水市中心醫院接收了7歲的“蠶豆病”患兒小展(化名),高燒不退甚至小便呈醬油色,而導緻發病的就是幾粒蠶豆。
浙江7歲兒童頭一次吃蠶豆
高燒不退,小便呈醬油色
醫生:多人險喪命,無法根治
據小展的奶奶劉阿姨講述,5月2日那天中午,她燒了一碗新鮮蠶豆炖鹹菜,孫子也跟着吃了幾顆。從來沒吃過蠶豆的小展吃得津津有味,當時并未出現什麼異樣。
可到了第二天,小展突然臉色發白、體溫高達38℃,還伴有嘔吐、腹痛等症狀。家人急忙把他送醫治療,吃了點治療腸胃炎的藥物後,小展嘔吐、腹痛症狀有所緩解。
可是到了5月4日,小展仍有發熱症狀,而且臉上蒼白加重,精神也很疲軟,家人于是急忙送他到市中心醫院就診。
入院後,醫生檢查發現,小展血紅蛋白隻有50g/L(正常兒童為110~160g/L),是急性溶血的症狀。經仔細化驗,并結合小展醬油色的尿液和此前食用過蠶豆的情況,醫生确診他得了“蠶豆病”。
“蠶豆病”寶寶誤食蠶豆後尿液呈醬油色
随後,醫護人員緊急開展了輸血、堿化尿液、補液等搶救措施。所幸送醫及時,5月7日,小展已康複出院。
所幸送醫及時,小展很快康複。但其實“蠶豆病”起病急驟、發展快,是一種很危險的疾病。據醫生介紹,已有多人險因此喪命,且無法根治。
“蠶豆病”為遺傳性血病
已列入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
日常預防注意這四點!
記者查閱往期報道發現,每年這個時節,杭州本地經常出現食用蠶豆引發“蠶豆病”的患者,且以兒童為主。
什麼是“蠶豆病”?
我們俗稱的"蠶豆病",有一個官方名稱——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這是一種遺傳性血病,根本病因是G-6-PD基因突變,是由于紅細胞内先天缺乏G-6-PD這種酶引起的。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10歲以下男孩最多見。
“蠶豆病”有哪些症狀?
臨床根據血紅蛋白水平和血紅蛋白尿嚴重程度将蠶豆病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即發病急驟、病情輕重并不相同,嚴重者會伴有嚴重的并發症,如肺炎、心衰、酸中毒等。
“蠶豆病”寶寶誤食蠶豆後皮膚發黃
症狀一般表現為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發熱、頭暈、頭痛、厭食、惡心、嘔吐、腹痛等。鞏膜輕度黃染,尿色如濃紅茶或醬油色。一旦發病應及時就醫診治。
“蠶豆病”的防治措施
蠶豆病是一種遺傳疾病,目前并無治愈措施,重在日常生活中的預防。
對于家長來說,首先要明确一點:自己的寶寶是否是“蠶豆病”患者。目前,G-6-PD缺乏症已列入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寶寶一出生便可接受檢測。若是孩子确診為“G6PD缺乏症”患者,父母日常應做好保護措施:
● 在蠶豆傳粉和成熟時,家長要注意避免帶孩子到蠶豆地。
●慎用殺蟲劑,其中可能含有容易使血液溶解的成分。
●購買樟腦丸不可選擇含萘的産品,最好不用其來驅蟲,另外,強力無比膏(無比滴)、冬青油軟膏、臭丸、紫藥水、顔料等用品也應禁止使用。
●不吃蠶豆及含蠶豆成分的食品。
轉自:處州晚報
來源: 杭州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