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思想感情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思想感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4 13:45:06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思想感情(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1

唐代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怎麼理解?

基本上就都理解為我那純潔的心就像澄澈玉壺中的冰塊,既不會化(玉壺冰鑒有保溫作用),也不會被外界所污染,用這種極緻的美來比喻自己質地高潔。

都沒錯。不過背後的意境、寫作方法更有意思。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号稱“七絕聖手”,又稱“詩中天子”。他對七絕的成型和發展的作用和李白比起來,都隻高不低。七絕能夠成為唐朝直到今天中國詩壇中最流行的體裁,這兩位居功至偉。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思想感情(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2

這是一首仄起平收,押平水韻“七虞”部的七絕,平仄就不多講了,是合律的。不過王昌齡當時估計并沒有考慮這些問題,主要還是韻律和詩意。因為《芙蓉樓送辛漸》有兩首,第二首就是徹頭徹尾的古體詩: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第二首的流傳和名聲遠不如“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

這兩首詩作于作者被貶為江甯(今江蘇南京)縣丞之時。第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邊送别辛漸的情景,是七絕;第二首寫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别的情景,是七古。還是那句話,王昌齡寫詩的時候不會想這麼多,這是後人的格律劃分問題。

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拟由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甯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芙蓉樓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我們隻看第一首。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思想感情(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3

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詩,辛漸和汪倫一樣,都是中國文學史上意外留名千年的角色,該是王昌齡的一位很好的朋友,甚至親友,所以才會有“洛陽親友如相問”句。

其實這首七絕的文法和大部分七絕一樣,就是“起承轉合”,起句、承句“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寫景,交代時間地點環境和事由。第三句轉開,用假設作出七絕中最重要的詩意波折:“洛陽親友如相問”,最後一句交代回答,表明心迹“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詩大都是從景入情,景中寓情,所以從首句開始的描寫,就已經為整首詩打下了蕭瑟、黯淡的離别之情的底色。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别時的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毅的性格。

回到題主問題:"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怎麼理解?

​什麼是冰心,什麼是玉壺?

李白有詩:“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别有日月天。”在道家的文化中,壺中自有天地。傳說道教創始人張天師的弟子張申号稱神仙壺公,他有一把酒壺,隻要念動咒語,壺中會展現日月星辰,藍天大地,亭台樓閣等奇景,更令人驚奇的是他晚上鑽進壺中睡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思想感情(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4

壺中日月象征着道家人精神的另一種境界,和佛家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有異曲同工之妙,逐漸在民間流傳演變成為一種法器。而在道教大盛的唐朝,詩人的作品中浸淫着道家思想,這種“壺”就反過來形容天地之間了。

前兩句寫景中突出了“寒雨連江”、“楚山孤”這兩種意象,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于玉壺的形象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孤獨楚山”就是詩人的心,而“寒雨連江”正是“冰”、“玉壺”的人間寓意。

景色和幻想互相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渾成,不着痕迹,含蓄蘊藉,餘韻無窮。

所以“一片冰心在玉壺”不僅僅是告訴辛漸幫我給父老鄉親報平安,而是看到眼前離别時的景色,對自己的心境有了更深的認識,借景抒情,借詩言志。

唐詩的特色,就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所以這首七絕的前後兩聯關系緊密,并非前面寫景與後面問答沒有關聯。詩人用“冰心”、“玉壺”這種幻境回應了“楚山”、“寒雨連江”,完成了整首七絕的詩意回環。

隻是很多讀者不深究罷了。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思想感情(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