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到
【成語】
罪有應得
自得其樂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不得其門而入
楚弓楚得
得不償失
得寸進尺
求仁得仁
各得其所
雞蟲得失
妙手偶得
一舉兩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例句】
①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勸學》)
②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滕王閣序》)
③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己昏。(《項脊軒志》)
④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記》)
⑤工之僑得良相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工之僑獻琴》)
⑥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魚我所欲也》)

(2)得意
【成語】
得意忘形
得意洋洋
得意門生
心滿意得
【例句】
①而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蘭亭集序》)
②夫在般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明縱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3)适合
【成語】
相得甚歡
相得益彰
心安理得
先得我心
舉止得體
得心應手
怡然自得
【例句】
①木欣狀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方物之得時,感吾生之将休。(《歸去來兮辭》)
②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六國論》)
(4)能夠,可以
【成語】
人人得而誅之
情非得已
得過且過
不得善終
得窺門徑
得售其奸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例句】
①老距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觸龍說趙太後》)
②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觸龍視趙太後》)
③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④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寝。(《六國論》)
⑤而餘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禅山記》)
⑥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項脊軒志))
⑦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孔雀東南飛))
⑧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⑨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送東陽馬生序》)
(5)收獲,心得
【例句】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遊褒禅山記》)
(6)找到
【例句】
①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簡相如列傳》)
②既而得其屍于井。(《聊齋志異·促織》)
(7)完成
【例句】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詠田家))
(8)應該,必須
【例句】
君為我呼入,否得兄事之。(《史記·鴻門宴》)
(9)通“德”,感恩。
【例句】
今為所識貧乏者得我而為之。(《孟子·告子上))
(10)實現,達到
【例句】
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竊符救趙》)
(11)領會,理解
【例句】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朝三暮四》)
【注】得無:由能願動詞“得”與否定副詞“無”組合而成的副詞性固定結構,一般用于謂語前,以否定形勢表示揣測,詢問。可譯為“莫非”“豈不是”。
成反複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
【語義提示】
“得”本義為“得到”。“得到”就有“收獲”,也說明“能做到”“實現”目标,此外還可表達“事情做對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義引申出“得當、合适”,進一步虛化為“應該”。
【思維導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