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04:57:54

1983年,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成立,成為我國曆史上設立的第一個急診科室。

跟着改革開放的良好發展,1987年5月全國急診醫學會正式成立,從學術角度确立了急診的地位,随後國家強制規定三甲級醫院必須設立急診科,協和醫院急診科成為了全國急診的“樣闆“,衛生部專門投資确立了急診科的标配,中國第一個急診科室得以快速成熟。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關于急診科空間組織模式)1

1995年,協和醫院的新業務樓正式投入使用,急診科無論從軟硬建設上繼續引領全國急診事業的發展。時至2003年,SARS病毒的爆發,既是全國急診科室的巨大挑戰,同時也成為急診事業的發展的契機,協和醫院急診科在SARS事件中脫穎而出,它先後救治了200名非典患者,并為其它省市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危機接觸後,在國家層面及社會角度都認識到了急診醫學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不可或缺的獨特作用,在大力推動下,急診科迎來了發展的高峰期。

空間組織模式分析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關于急診科空間組織模式)2

作為醫院搶救危重患者的主要部門,急診科是相對獨立的。由于急診科的患者有病情緊急與危重的特征,所以急診科的交通流線不僅要通暢便捷,而且出入口需單獨設置,并有明顯标志,同時出入口要設置坡道以确保主車輛出入方便。最重要的還應有合理的空間組織模式和布局,這對提高就診效率有很大的影響。

① 急診與門診的空間組合方式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關于急診科空間組織模式)3

急診和門診在空間上有兩種組合方式,如上圖所示。一種是位于同一平面上,緊鄰設置,急診設置在門診區的左部、右部或後部,有各自的出入口,不過内部人流容易有相互幹擾和交叉,對急診急救路線有一定影響。目前大部分醫院均為此種布置方式。另一種是門診與急診在豎向分層設置,急診位于地下負一層或一層。若位于負一層,則要麼設置下沉廣場進入急診科,要麼從不同标高處進入。這種方式與門診人流無交叉,功能區分明确,流線順暢無幹擾。若急診科位于一層,則門診部應設置直達二層的出入口,否則如經過一層急診科到達二層門診部的話,将對急診人流有較大幹擾,嚴重影響就診效率。

② 急診部内部空間組成模式

1)急診科的空間組成

綜合醫院急診部空間主要為醫技、急救、診療和留觀空間,還包括公共空間和附屬空間,如下圖所示。科室設置有面積較大的診室,化驗室、治療室、挂号收費處以及搶救室、手術室、留觀室,還有雜物室、衛生間和值班等辦公用房。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關于急診科空間組織模式)4

a.公共部分

主要由病人和陪護家屬使用,為病人及家屬提供辦手續、等候交流等服務的功能。主要包括出入口處的挂号收費與急診急救大廳、藥房、樓電梯和衛生間等空間。

b.醫技部分

相關的急診檢查科室,即化驗、采血、由 B 超、CT 等構成這部分空間。

c.急救部分

主要由急救的核心部門——處置室、搶救室和手術室組成。搶救室分開設置内科和外科,配備的搶救設施主要有移動 X 光機、生理監護儀、麻醉機以及人工呼吸器、除顫器和起搏器等。手術室在急診部一般單獨設置以便緊急搶救時使用。處置室則是操作穿刺、注射、洗胃、灌腸和導尿等。

d. 診療部分

由治療室與診室兩部分構成,用于普通急診病人就診治療。治療部分包括注射室、輸液室與治療室等。診室作為一個基本的功能單元,盡管各大醫院具體情況有所差别,設置也不完全一樣,但都包括内、外、兒、婦科和五官科等。

e.留觀部分

設置有觀察室,急診病房和 ICU(重症監護室)三大部分。病情沒達到住院條件還需繼續觀察的患者需要留滞在急診觀察室,危重患者的監護診療區為 ICU。

f.附屬部分

主要有雜用室、污洗室和儲藏室,門衛、值班室以及更衣、休息、辦公室等輔助性空間。

2)急診科的空間布局形式

經過調研發現急診部的内部空間布局主要有四種方式,能夠适應現代醫院的發展和患者的需求。

a. 以點狀空間為主要構成模式的空間組織

這種構成形式主要是一種中心式構圖,由一些次要空間圍繞占主導地位的核心公共空間形成。當前,常常把中庭放在急診部的中心位置,其它醫療空間圍繞中庭呈放射狀布置,這種做法愈來愈多的出現在急診科建築設計中,公共服務部分包括挂号收費處、藥房、休 息、電梯和衛生間等空間則布置在中庭中,科室圍繞大廳布置在各個盡端。這種空間布局的好處就是緊湊集中,各科室到中心距離最短且不會被相互穿越,公共部分和交通位置醒目便于尋找,方便管理,空間組織的中心是大廳或中庭。具體又分為以下兩種:

核心式:即各診室和候診空間直接與急診大廳相連。這種形式交通流線便捷明了,空間組織明确清晰。長沙中心醫院急診科布置是核心式的典型代表。環繞急診大廳布置走廊,走廊兩側連接各科室,科室領域劃分明确,聯系方便。多見于小型急診,人次少,不會有太多科室穿套問題,減少中間環節,簡化空間布局。通過核心大廳,可以将病人分流至各科室,布局緊湊,流線短捷。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關于急診科空間組織模式)5

放射式: 由放射狀分支與相互串聯的空間圍繞中心空間構成,分支部分可向外擴展。依據基地的不同情況,放射狀分支的形态、結構相應的随之變化。大醫院急診科的科室種類較多,大廳的周長有限,如果用點狀空間布置将造成交通與候診面積不夠的情況。為解決這個矛盾,可圍繞大廳周邊将各科室布置成放射狀,小科室和公用房間則沿大廳一周放置 。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關于急診科空間組織模式)6

b. 以線狀空間為主要構成模式的空間組織線狀模式

有很強的引導性與序列性,走廊是建築内部的主要通道,相接各急診科室。考慮到候診空間和公共性可适當加大走道寬度。這種空間的左右盡端以後可以繼續擴展,是枝狀模式的前身。不過随着急診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各科室間合作的不斷加強,線型布局模式的不足逐漸暴露出來,在急救效率提高上明顯滞後。醫護人員和就診病人常常往返于急診科走廊兩側的各個科室,不但降低了就診的效率,還增加了病人的就診時間,又因為人流交叉造成混亂的交通,從而提高了交叉感染的幾率。例如重醫附二院急診科,見下圖所示,急診科内部各 科室之間路線交叉 ,患者奔波于診室和醫技部門時流線混亂 、往返回 、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關于急診科空間組織模式)7

c. 枝狀模式

與線狀模式相比較,枝狀模式的彈性較大,可以在一些節點上向外拓展,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點。這種模式中,主要交通還是走廊,并沿幹道兩邊布置各急診科室與候診空間,構成魚骨狀布局。各科室在分支走廊上布置,形成獨立區域,連接在主幹道上,如下圖所示的重慶新橋醫院急診部。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關于急診科空間組織模式)8

也就是各個房間通過“主街”與“小巷”連接在一起。“主街”聯系急診大廳和各科室,内部通道則由“小巷”聯系,街兩邊交錯布置巷和天井。各功能科室單元獨立,盡端布置,空間組織結構緊湊分明。這種模式應用廣泛,還便于管理。如重慶西南醫院的急診部空間由一街六巷構成,如圖下圖所示。

急診科的設置方式(關于急診科空間組織模式)9

總結:

不同的空間模式會帶來不一樣效率和患者感受,根據建築結構設計合理的空間模式直接影響醫院急診科的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