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文:
中秋登海岱樓作
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
信書亦一難事。
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東輪。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高挂天空的明月,總是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中國人有一個與月亮有關的美好節日——中秋節,每當此節,人們對月生情,文人墨客更是免不了心中的詠歎,從古至今,留下了無數悲歡的詩篇。
米芾的《中秋登海岱樓作》就是古人留下的衆多中秋詩作中的一首。北宋紹聖四年(1097),四十七歲的米芾出任漣水軍使。漣水這個位于淮河入海處,被米芾稱為“陋邦”的地方,卻給了他優美的環境和充足的閑暇,讓他在自己醉心的書畫世界裡揮灑徜徉,以至于他在詩中頗為自得地寫道:“部刺不糾翰墨病,聖恩養在林泉鄉。”他在當地建起一座樓,名曰“海岱”,取依山望海之意,海岱樓就成了他在漣水時常流連的地方,他在樓中觀水賞月,還乘興寫下了不少的詩詞,《中秋登海岱樓作》就是其中之一。在蘇黃稱雄的時代,米芾并不以能詩名世,但讀他的詩詞,卻常常被其中的一些不循常理的奇思妙想所折服,也可謂是“詩如其人”了,比如這首詩中的“育蚌珍”和“修月戶”的聯想就都很出人意表。
寫錄這首詩的《中秋詩帖》是米芾留下的較為少見的純草書作品,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作品。米芾最被世人稱道的是其行書,“風樯陣馬”也好,“八面出鋒”也好,多是對其行書的形容,然而,在漣水的日子,他似乎對草書産生了強烈的興趣,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深入探索和練習,這幅作品就是當時留下的證據。《詩帖》應出于米芾的随手練習,因為他連續将同一首詩書寫了兩遍(也許在前紙上還有更多),并且還在兩遍中間的空隙處寫下了自己的體會:“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可見對于草書,自信如米芾,也還是陷入了苦惱。米芾曾言:“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辄徒成下品”,以《中秋詩帖》而言,他在草書中确是謹守晉人法度,明顯減少了行書中的跌宕、擺動,甚至是連帶,以體現他心目中“平淡”和“天成”的妙處;但在用筆上,則還是保留了其行書中的提按、跳躍、露鋒等習慣,在“平淡”之中又時時透露出活潑與靈動。盡管老米本人并不滿意,但在我們看來,已經十分精彩了。當然,若是苛求古人的話,這件作品行間還缺少一些節奏的變化,行筆的跳躍也與章法上的“平淡”形成一定程度的沖突,客觀地說,米芾在草書上取得的成就的确是遜色于其行書的,究其原因,也許也能用他評價懷素的話來解釋:“時代壓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氣與長項,不可求全責備,重要的是,《中秋詩帖》使我們看到,米芾在其書法早已名滿天下的時候,并沒有自我陶醉,還在孜孜以求地苦苦探索,這種精神實在是值得當今的人們好好學習的!
美不要私藏 轉發給朋友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本平台所載圖文等稿件均出于為公衆傳播公益目的。本平台使用的非本站原創,圖、文等内容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者聯系,如若内容版權人認為本次轉載行為不當,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内删除。
來源:中國書法家協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