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進行一系列大規模行動後,美國和烏克蘭也開始行動了。
昨天,莫斯科高層紛紛開始行動,普京、梅德韋傑夫、紹伊古都在各自的領域進行積極動員,其主要内容無非有兩個。
一個是同意頓涅茨克、赫爾松等四州的公投程序,并聲明将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保護俄羅斯主權領土完整。另一個就是動員一切力量,從征兵30萬到加快武器的生産裝備,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力量投入。
這表示俄烏沖突将面臨着重大升級,而西方也要繼續開展下一階段的行動。
據路透社9月22日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要求聯合國法庭對俄羅斯的“入侵”行動實施“公正懲罰”,包括經濟制裁和剝奪莫斯科在安理會的否決權。
同日,美國總統拜登也指責俄羅斯實行“帝國主義” ,并試圖将烏克蘭這樣一個主權國家抹去。同時他還表示支持擴大聯合國安理會并限制其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話中潛在意思與澤連斯基相同,劍指俄羅斯在安理會的席位。
俄烏沖突讓世界重新走向陣營化的新格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開始不遺餘力的對俄羅斯施加制裁,而以俄羅斯為首的獨聯體國家聯盟則前途未蔔。
在兩個陣營中還夾雜着印度、土耳其等相對中立的國家,他們短期内可以“騎牆”兩頭賺利潤,但長期也需要冷靜思考怎樣的外交政策更适合未來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
換言之,現有的國際秩序已經無法維持,西方正在極力塑造更有利于自己的新規則。
有關于安理會改革的提議,美國等一衆國家已經争論了許久。先前因地緣政治博弈,美國先後表示願支持日本、印度等國家入常,現在又因俄烏沖突想要将俄羅斯“除名”,這種事說起來簡單,從實施的角度出發又很困難。
首先,俄羅斯肯定不會放棄安理會席位,也不會接受任何制裁。
安理會的存在确實是需要一些實力基礎,國際社會也不可能抛棄一個軍事力量如此強大的國家,将其置身于主流社會之外,這會産生更多的不确定性。
其次,安理會若擴充,誰來填補更合适?
據德新社等外媒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德國希望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并請求支持德國的候選資格。
日本、印度、巴西也多次提出類似請求,都在為争奪新常任理事國的席位而進行角力。除國際政治的影響因素外,還有地區勢力的挑戰。
比如德國在歐洲的對手是意大利,而日本則對應韓國、印度與巴基斯坦、巴西與阿根廷。這些國家或許在入常這件事上缺乏競争力,但制造地區矛盾,阻止對方順利入常還是有些把握的。
最後,安理會的改革是必然之舉,是多方的共識。
常任理事國進行改革已經是必然的趨勢,不僅五個常任理事國認為現有制度需要改革,世界上其他國家也認為這種不公平的制度亟待改變。
其實個體國家的發展與國際社會的共同進步往往是“僞命題”,而且伴随着國家内部的矛盾與鄰國沖突,像俄羅斯這種的“擴張”就是國際規則無法約束一個大國的行為。
總而言之,烏克蘭四個州的“公投”活動對于俄烏局勢,對于整個世界的影響都極其深遠。
這次聯合國大會上,俄烏沖突是各國的重要議題,西方不遺餘力對烏克蘭援助還能支撐多長時間是未知數。
可俄羅斯被西方所“抛棄”、制裁已經是無法規避的現實,俄羅斯不尋求脫離聯合國體制,但一定不會把雞蛋都放在這個筐裡。
俄羅斯更追求的是地區性崛起,團結獨聯體國家之間的合作,穩妥處理與周邊大國的關系,加強自身企業的國際競争力。隻有這樣,俄羅斯才有底氣同西方國家叫闆。
蘇聯解體的經驗已經告訴世界,單純追求軍事力量雖然能威懾外部力量,但無法解決内部蔓延的危機。
俄羅斯經濟隻有一天仍處于寒冬,分裂的危險就多一天。
原先單純靠出口能源也能勉強度日,但普京要的是俄羅斯“振興”,因此破而後立成為唯一的選擇。
眼下整個國家如履薄冰,俄羅斯是赢是輸需要曆史的蓋棺定論,我相信檢驗真理的時間不需要太長。我們這代人足以能看出,這場俄烏沖突帶給俄羅斯的究竟是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