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号稱半天行走98800步,走出了微信運動計步的上線,雖然他後來澄清,他的所謂"半天"是指十二小時,并且曬出了截圖,但事情依然引發了熱議。
今天我們就以曆史上的一些奇迹般的急行軍為例子,看看他們半天能走多少步。
徒步行軍至今仍是解放軍拉練的一個重頭戲。建軍至今已有92年,各種速度的行軍仍然是每次拉練的重點。這與解放軍曾經艱苦的戰鬥有關:光靠戰士的"鐵腳闆",解放軍曾經打出了不少精彩而又令人震驚的戰例。
行軍分為常行軍、急行軍和強行軍三種。常行軍,平均速度在5公裡/小時左右,日行程30公裡到四十公裡之間,也就是行軍6小時~7小時。急行軍,平均速度可能有10公裡/小時,也就是小跑前進;對于急行軍沒有特定的裡程劃分。至于強行軍,則沒有速度要求,但在裡程上已經給出了一個很明顯的界限:晝間行軍50公裡及以上,一晝夜連續行軍12小時以上。
世界紀錄級别的強行軍,由1950年的38軍完成。為了躲避敵軍的空襲、炮擊,38軍選擇了在山間小道行進。更何況,還有攜帶重武器的戰士!14個小時,戰鬥行進72.5公裡,即每小時行軍約5.17公裡。這不僅是在山地負重行軍的速度,還是"戰鬥行進"。為了打出一個穿插,38軍各團在遭到小股敵人時快打、猛打,随後迅速撤出戰場。各團交替掩護前進,最後先敵5分鐘抵達戰場。
72.5公裡,僅僅是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實際距離,肯定會比直線距離要長得多:要跋山,要涉水;要戰鬥,還要撤出戰場。志願軍戰士所消耗的能量,一定是行走72.5公裡所需能量的兩倍以上。這已經很接近人類生理極限了。
早在1935年的飛奪泸定橋戰鬥,紅軍"鐵腳闆"的優勢就已經得到了發揮。紅4團在接到命令之後,一晝夜不間歇強行軍240華裡,(約120公裡),每小時行軍5公裡。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越軍在1953年11月就開始準備。從11月開始至次年1月,各路越軍晝夜行軍160華裡(約80公裡)集結至奠邊府周圍。
1942年4月10日,著名的"巴丹死亡行軍"開始了。8萬美菲聯軍戰俘,在6天時間内徒步行軍約120公裡抵達另一個營地,平均一天行軍20公裡。對于這些缺衣少食的戰俘來說,連續六天隻吃到了一顆高爾夫球大小的飯團,卻要行走120公裡,也是極接近生理極限的。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武警駐川某師一部在接到命令後立即抽調約200人,在師參謀長王毅的帶領下從理縣向汶川出發。部隊強行軍90公裡後,于13日晚11點成功進入汶川。
以上選取的戰例,無一例外都是徒步行軍,根本沒有什麼設備可供借助。那麼,他們的日行軍裡程,換算成步數,大約是多少步呢?
讓我們進行一下大概的計算,成年男子的平均步幅在0.6到0.7米之間,那就再取其平均值0.65米。72.5公裡換算單位便是72500米,則三所裡戰鬥中38軍人均步數在14個小時内就達到了空前的111538步。飛奪泸定橋,紅軍一晝夜的行軍120公裡行軍裡程,便是184615步。汶川強行軍,90公裡的裡程也有138461步之多。
奠邊府戰役前的大集結,越軍的80公裡總裡程,換算成步數也達到了123076步。即便是裡程最短的巴丹死亡行軍,8萬美菲聯軍平均每天20公裡的行軍裡程,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也稍微有點高:30769步。如今,大多數人的微信步數都在3萬以下吧?
這些可都是實打實的世界行軍紀錄。無論是巴丹死亡行軍,還是飛奪泸定橋,還是奠邊府集結——都是接近人類生理極限的挑戰。從這些驚人的數據來看,博士的12小時98800步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輕裝上陣借助現代科技(鞋子、服飾等),一個優秀的徒步者有可能達到這個水平。然而,作為急行軍,戰士們往往是在負重情況下急行,晝夜兼程,裝備和環境也更加惡劣,體能的消耗也會随着時間和行進長度而增加。
盡管條件艱苦環境惡劣,戰士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執行命令,不斷挑戰和刷新着人類的極限。讓我們向軍人緻以最深的敬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