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初五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嗎?
清明節
提到清明節的來曆,我們不得不先介紹一個典故:割股啖君(又叫割股奉君),略懂古語的朋友可以讀懂字面意思,就是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來喂自己的君王。
故事要從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場宮鬥說起,晉獻公二十一年,晉獻公的寵妃骊姬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于是多次诋毀陷害太子申生,迫使申生自缢而死(史稱“骊姬之亂”)。
骊姬之亂
申生的弟弟重爾(後來著名的晉文公),為了躲避禍害,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流亡生涯。期間先後遭到自己的父親晉獻公和兄弟晉惠公的追殺,可謂備嘗艱難險阻,甚至經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好在流亡期間,有一批賢士誓死追随重爾,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就是其中之一。重爾輾轉來到衛國,被一位叫裡凫須的随從偷走了糧食(重耳後來還赦免了裡凫須),饑餓難耐的重爾向農夫讨飯,可是農夫卻把土裝在碗裡給他,還對他冷嘲熱諷,不得不讓重爾感慨世态炎涼,雖然随從趙衰極力安慰重爾說:土象征着土地,他們把土地獻出來,這是對我們莫大的尊重啊!可這種阿Q精神欺騙不了自己的肚子啊,重爾都快餓暈了。
為了讓重爾活下去,重情重義的介子推跑到一邊的山溝裡,從自己腿上剜下一塊肉(可以想象一下有多疼,古人一直講“士為知己者死”,看來不隻是說說而已的),又挖了點野菜,煮成肉湯給重爾喝了,就這樣救了重爾一命。
後來重爾知道了自己吃的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感激涕零,發誓有朝一日自己飛黃騰達的時候,一定要重賞介子推(不過自己都混成這樣了,幾乎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了,所以介子推割肉的時候估計也沒想日後能有啥回報吧)。
割股啖君(割股奉君)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終于在公元前636年,重爾在秦國的護送下回到晉國,并且很快當上了君王(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開始對那些誓死追随他的賢士大加封賞,巧的是:唯獨忘了對介子推封賞!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這才想起介子推的大腿,啊不,是想起了介子推的救命之恩,羞愧難當!趕緊派人去請介子推,這才知道介子推已經帶着自己的老母親隐居到綿山(今天的山西介山),于是派人去搜山找人,但是沒找到!
這時候有人開始出馊主意了,說不如我們燒山,把三面點上火,留一面讓他自己跑出來(估計出主意的這小子搜山搜累了),晉文公一聽似乎很有道理啊,一拍大腿就這麼幹!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這曆史上比較大的火是不是都得燒“三天三夜”?咱也不知道),最後也沒把介子推燒出來。進山一搜,在一顆柳樹下發現了母子二人的屍體,已經被燒死了。還在柳樹洞裡發現一封寫在衣服上的血書: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
晉文公挺後悔,封賞沒成還把恩人燒死了(這事整得)。
為了紀念介子推,把綿山改名為介山,并且把放火的這天定為“寒食節”,意思是這天不許生火做飯了(估計是對放火這個馊主意非常後悔了),大家吃點寒冷的食物就可以了。第二年介子推忌日這天,晉文公上山祭拜,發現那棵燒枯的柳樹枝葉婆娑,生機勃勃。晉文公小心翼翼的掐了個柳枝兒,編了個圈兒戴在自己頭上,給這顆柳樹賜名“清明柳”,并且把祭拜的這天定為“清明節”。
寒食,清明節以及插柳等一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