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多數朋友都有一個問題,夜空中的星星有一個光點,那些光過了多久時間才到達地球的?我們能測量這到達地球中其中一個光子的年齡嗎?似乎不行,因為對于光子來說到達宇宙任何地方對它來說時間都是零,因為光速下時間是停滞的,簡單的說即使到達宇宙的盡頭,光子依然是出發時的光子,永葆青春!
那麼怎麼來确定光子所經過的時間呢?很簡單隻要測量恒星的距離即可!但恒星距離地球那麼遙遠怎麼來測量距離?因為光速是不變的,隻要知道距離就能算出時間....比如月球,現在可以通過激光測距來實現,精度極高!但遙遠的星星又怎麼知道呢?
上圖是太陽系周圍數32顆恒星的距離與方位,方位不難,因為我們能直接看到,但天文學家又是怎麼知道這些恒星的距離呢?下面我們簡單來說說幾種測距方法:
一、周年視差 其實看到這個圖示大家應該就明白了,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已知,那麼隻要知道仰角就知道距離了,完美......太陽系周圍的恒星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測量!但這隻能測量太陽系周圍的恒星,更遠的仰角就接近90度,無法測量了.......
二、分光視差法 這是一種分析恒星光譜以測量恒星距離的一種方式,恒星的視星等和絕對星等之間遵守公式:5lgr=m-M 5 這個測量的關鍵是估計恒星的絕對星等,這要從恒星的光譜中分析,還要考慮星際塵埃對星等的影響!當然這不可能做到很準确,比激光測距的精度差了可不知一星半點!
三、造父變星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利用光度周期性變化的造父變星去估測變光周期内亮度一緻的恒星的距離,也能測量一大批恒星!
斯皮策天基紅外望遠鏡對造父變星周光關系的普查,以此為标準可以推算恒星以及星系的距離,宇宙膨脹的速率等!
四、Ia型超新星這是一種特殊的超新星爆發模式,它大部分時候都是一顆恒星 一顆白矮星伴星的模式出現,白矮星是内核質量小于1.44倍太陽的恒星紅巨星後期階段坍縮而成,質量不夠無法形成超新星爆發,但吞噬後期成為紅巨星的伴星物質給了它一個機會!當然吞噬質量和其本身質量超過1.44倍太陽時就會超新星爆發,一緻性非常好,可以拿來做宇宙中的“标準燭光”!隻要遙遠星系内有一顆Ia型超新星爆發,那麼這個星系的距離就确定了!
Ia型超新星爆發過程,一個星系那麼多恒星,總有個機會觀測到Ia型超新星爆發,而我們的天文學家有的是時間哈....
五、再來介紹個紅移的方式測量距離的方式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哈勃就确認了宇宙在不斷膨脹中,距離越遠的天體膨脹速度越快,當然這得在百萬秒差距(326萬光年)以後會比較準确一點!簡單的說隻要測量出了天體光譜的紅移值就能大概估算出這個天體的距離!
介紹了比較典型的幾個天體距離測量方法,而隻要知道了距離,這光經過多少時間就立馬可以計算出來,也算是曲線救國的一種方式吧,總不能在光子的年齡上鑽牛角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