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去看看烏蘇裡江,就等于沒有到過虎林。于是,從市區驅車50分鐘,就到了中俄邊境烏蘇裡江.......
沿着江邊,慢慢地走,雖是夏季,卻有一股涼爽的風。眼前就是馳名中外的烏蘇裡江,位于黑龍江省東部,由發源于中國的松阿察河和發源于俄羅斯的伊曼河彙合而成,虎頭是烏蘇裡江的起點。
烏蘇裡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烏蘇裡江畔傳來了熟悉的歌聲,是誰在唱《烏蘇裡的船歌》?最早知道烏蘇裡江,是聽了著名歌手郭頌演唱 的這首赫哲族民歌。
《烏蘇裡船歌》是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東北民歌,反映赫哲族人過上幸福生活,歡快,甜美,心情格外開朗的革命歌曲。20世紀60年代,郭頌老師以其高亢悠揚的旋律唱響了神州大地,奠定了郭頌作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雨後的天空,白雲悠悠,河水不停地奔流着。烏蘇裡江全長905公裡,流經虎林202公裡,從起點虎頭向北流至撫遠島與黑龍江合流,直入太平洋。
烏蘇裡江,滿語為“下遊的江”松花江為“上遊的江”,原本是中國的一條内河,清政府與沙俄簽訂《北京條約》後,才變成了中俄界江。
沿着江畔一直走,江畔綠樹成蔭,江風習習。聽劉老師講,烏蘇裡江岸是逶迤的完達山脈,原始自然,林海浩瀚,沃野千裡,物産豐饒,烏蘇裡江是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未被污染的大江河之一,盛産大馬哈魚和“三花五羅十八子”等名貴北方冷水魚類40餘種。
烏蘇裡江清純質樸,風光旖旎,盛夏,碧水如練,漁舟唱晚,鷗鳥繞樯,令人流連忘返。
在烏蘇裡江畔,我找到了烏蘇裡江起點的碑石,就在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虎頭鎮的虎頭要塞建于1934年,當時動員了10萬民工,工程龐大,用了六年時間建成,牢固程度高,科學設計,現代化手段堪稱二戰之最,日本人号稱“東方馬奇洛防線”不可戰勝的神話。1945年,蘇聯紅軍對要塞發動攻擊,日軍頑抗堅守還是被蘇軍攻破,虎頭要塞成為二戰的終結地。
于是,我登上烏蘇裡江第一塔,俯瞰烏蘇裡江。你會發現,這條兩國之河,以河中為界,而且,烏蘇裡江卻有着兩種色彩。
這裡還有一個傳說故事——美麗的姑娘阿依,自小父母雙亡,是爺爺含辛茹苦靠着在烏蘇裡江上打魚為生把她養大。18歲那年,東北淪陷,虎頭被日本人占領,爺爺帶着阿依,在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爺爺依然在烏蘇裡江裡打魚,然後拿到很遠的虎林去賣,換點生活用品,勉強維持着兩個人的生活.......幾年後的一天,阿依出門打魚,遇上狂風暴雨,阿依的小船慢慢沉下去.....等阿依醒過來的時候,一個藍眼睛,白皮膚的穿着蘇聯軍服的小夥子安德烈,正笑眯眯地望着她.......
再後來,蘇軍與日軍在虎頭展開了激戰,到了第十一天,虎頭的槍炮聲終于停了,焦急萬分的阿依迫不及待地奔向虎頭,阿依的心焦急地等待小夥子的歸來,心情融進了冰冷的江水裡,阿依每天站在江邊,望着對面小夥子安德烈曾經站崗的哨所,眼淚流進烏蘇裡江,慢慢地,靠中國這半邊的江水漸漸變得渾黃了,而靠蘇聯那半邊的江水還如小夥子安德烈的眼睛一樣清澈,遠遠看去,界限分明。如今,去虎頭看烏蘇裡江,仍然會看到顔色不一樣的江水。
日出江岸紅勝火,一江兩國色不同。如果你愛TA,就帶TA到烏蘇裡江畔來,一起看雲白,一起吹夏日風,一起看日出.......一起追尋你的愛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