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嚴師出高徒。
嚴師,現代漢語詞典裡解釋為:要求嚴格的老師。
因此許多老師把它作為嚴格要求學生的依據。
數學老師要求劃等号的時候用直尺,語文老師要求字必須寫得漂亮整齊,一旦學生達不到要求,則有對應的懲罰措施。
家長也喜歡對孩子要求嚴格的老師。覺得對孩子嚴格了,孩子才會出成績。
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報名處遇到了一個朋友。她把我拉到一邊神秘兮兮地說:“聽說3班的班主任要求最嚴格,5班的班主任比較松,别的一般化。咱們找找人把孩子分3班去。”
由此看來,嚴格的老師在家長中的口碑都比較高。
可惜我比較害怕和嚴格的老師打交道,就順其自然地讓孩子分到了2班。
結果,朋友經常在微信上給我訴苦,說老師太嚴了,孩子吃不消,家長也很累。我們是可以看出來的。在校門口等着接孩子時,3班的隊伍最整齊,老師的臉色最凝重,孩子們也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期末考試時,3班的成績并不優秀。
由此可見,我們大部分人理解的嚴師出高徒,好像哪裡出了問題。
02 嚴師是老師對自己要求嚴格那麼嚴師出高徒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嚴師,的确是要求嚴格的老師。但是這個要求嚴格,首先是對自己高标準嚴要求,其次才是對學生要求嚴格。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說:“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将自己的煙全部取來,當衆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杆,誠懇地說:“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後,他再也不吸煙了。
當教師對學生提的要求自己首先做到了,再嚴格管理學生時才能理直氣壯。學生才能心服口服。
03為人父母也必須以身作則同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嚴師出高徒也同樣适用父母。自己整天抱着手機,卻埋怨孩子不讀書,自己不思進取,責罵孩子不上進。這樣的家長都是對孩子嚴格,對自己太寬松的典型。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孩子年幼時,懵懂之間就會受到耳濡目染。
《知否》視頻截圖
《知否》劇中,林小娘的女兒墨蘭生氣時動不動就摔東西。林小娘說她摔的東西夠窮人家吃上半個月了,不能這麼任性。但是劇中林小娘自己發脾氣也是拼命摔東西!
所以,墨蘭發脾氣摔東西的舉動,不是嚴格要求她就能改過來,而是林小娘必須自己先修正她的行為,才能正面影響孩子。
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父母自我審視,自我檢驗的過程。見到孩子犯錯,先要思考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錯誤,或者有這方面的潛意識。
孩子十分敏感,即使父母克制了自己的行為,但是内心隐藏的想法,多少也會被孩子感知,進而轉化成自己的行為。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敏感。
所以,父母也好,老師也好,都必須先對自己嚴格,以身作則,才能培養出理想的孩子!你對自己有多狠,你的孩子就有多出息!
大家是怎麼看待“嚴師出高徒”這個問題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