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汽集團聯合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甯德時代、上海國際汽車城共同投資的上海捷能智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達40億元。
捷能智電将以動力電池租賃業務為核心,開展換電技術研發推廣、電池運營管理、大數據服務等,構建車電分離完整生态,打造标準化平台,為新能源車主帶來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優質出行體驗。
車企+石化巨頭+電池龍頭+地方汽車城,這樣的黃金組合堪稱“王炸”。而事實上,近年以來,汽車圈不斷驚現諸如此類強強聯手的“王炸”組合,尤其在今年,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王炸”組合頻現 意外的CP又多了
要說“王炸”組合的經典案例,當屬2021年由長安汽車、華為、甯德時代合作打造的新品牌——阿維塔,可以說是中國汽車工業強強聯合的典範。
長安作為中國第一梯隊的汽車品牌,為阿維塔提供造車技術支持。甯德時代作為全球電池龍頭企業,為阿維塔提供最先進的動力電池系統。華為作為全球有影響力的ICT企業,入局汽車供應鍊後也迅速在自動駕駛、車機、電驅等領域展現優勢。作為中國汽車、科技、能源三大領域頂尖力量,長安汽車、華為、甯德時代深度融合開創全新“CHN”合作模式,小到一枚芯片,大到電池包以及整車設計、制造,都是由中國力量主導。
而這樣的“王炸”組合還很多。作為“果鍊一哥”,立訊精密曾在蘋果訂單的帶動下業績穩步增長,但自去年受歐菲光被剔除蘋果供應鍊事件等影響,該司股價自去年年初高點已跌去逾30%。為了加速轉型,立訊精密決定轉戰新能源汽車。今年2月11日,立訊精密宣布斥資100.5億,與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于蕪湖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在該《協議》基礎上,立訊精密與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産平台及出海口,緻力于實現公司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 1領導廠商的中長期目标。
9月7日,本田中國對外宣布,與東風汽車公司、廣汽集團于2022年8月31日簽署協議,計劃将于9月底共同合資成立動力電池采購公司。三方合資公司定名為“衆銳(北京)貿易服務有限公司”,本田中國、東風汽車公司、廣汽集團三方出資比例分布為50%、25%和25%。
除了與廣汽、東風成立合資公司外,本田中國還表示将與甯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加強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東風本田、廣汽本田都從甯德時代采購純電動車動力電池。在衆銳成立後,為了提高效率,今後電池都将由衆銳統一進行集中采購。
9月13日,長城與上海德龍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天津立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氫能生态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圍繞三方氫能資源優勢,打造全球領先的氫能産業生态,共同推進氫能全産業鍊全面、深入合作,實現氫能清潔、低碳、高效發展。
根據協議,三方共同緻力于打造國内外創新領先、具有顯著社會意義和商業價值的氫能産業生态,在氫能裝備、氫氣制備、氫儲能、氣/液态氫制備運輸、加氫站建設、零碳物流、光伏發電、碳交易等相關産業展開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内三方将共享各自的資源、産品、技術和服務,并将協議内三方放在戰略優先地位,共建運營場景,共享市場機遇,以建設零碳排放物流運輸項目為切入點,逐步構建碳交易模式下完整的氫能“制-儲-運-加-應用”産業生态閉環。
類似的,甯德時代與博世在汽車後市場上的首次合作,共同邁出探索整車綜合服務的重要一步;而華為與比亞迪計劃聯合打造的高端品牌,直接将自主品牌車型定價拉到天花闆級别的150萬元。
互補短闆 共擔風險
強者之間的多種組合形式,不斷給汽車行業創造着驚喜。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分析,汽車行業目前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期,發展趨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當下比較熱門的換電和出行等創新項目,投入大、風險高,最終能否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尚未可知。這時,企業為了降低風險,就需要聯合更多合作夥伴共同分擔。
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最大的優勢就是資源的共享和缺點的彌補,各合作企業也希望通過資源整合加快推出新産品、新業務的速度。紀雪洪舉例,比如整車廠如果想做好電池,需要從電芯核心技術慢慢構建,但市場競争不等人。而甯德時代在電池方面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車企不如和甯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實現優勢互補,快速把業務搭建起來,也能降低彼此投入的成本。
的确,對中國汽車産業而言,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下,汽車企業間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趨勢更為顯著。用Oliver Wyman董事合夥人張君毅的話來說,未來的競争既是單個企業間的競争,也是朋友圈的競争、生态的競争。
在目前的智能汽車競争中,智能駕駛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了,很多車企都将其作為核心競争力,但同時也面臨着投入周期長、場景複雜度高、技術難度大的三大挑戰。而華為秉持“平台+生态”戰略,推出了MDC智能駕駛計算平台,為開發者提供了全場景覆蓋的工具鍊和豐富的SDK,支持合作夥伴的軟件開發和移植,能夠滿足智能駕駛應對車規、安全的核心要求。目前已經有70多家合作夥伴加入了華為MDC生态圈,涵蓋了乘用車、港口、礦卡、園區等場景。
座艙也是目前車企的必争之地,座艙是用戶日常駕車過程中最常使用的場景,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需求,這就要求座艙要具備很強的個性化、智能化、多樣化。華為圍繞HarmonyOS車機操作系統構建了智能座艙生态,在HarmonyOS車機操作系統上增量開發了9類車載增強能力、開放1517個車載業務API、13000多個HarmonyOS的API,并且提供了全面開放的工具和技術支持,降低了座艙系統的集成和開發難度,應用合作夥伴已經超過100家。
車企擁有深厚的造車積澱、廣泛的用戶基礎和數據、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旺盛的需求,而華為擁有領先的數字化智能技術,華為發揮自身所長不斷賦能車企,幫助車企在自動駕駛的開發方面走得更加順利,“把複雜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客戶與夥伴”,同時也借助不斷擴大的朋友圈提升影響力,因而才能做到雖不造車,但在汽車領域的話語權卻越來越大。
而在電池領域,“電池銀行”商業模式需要政府、主機廠、電池廠、電網、鐵塔或儲能、社會資本等多方參與,将電池的研發設計、運營和梯次利用,以及換電運營、能源網絡打造成一個閉環。可以看到,蔚來牽頭成立的武漢蔚能電池資産有限公司,就搭檔了甯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相關領域的巨頭。
成都新能源汽車産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範永軍指出,“王炸”組合無非是頭部企業的跨行業融合。曾經整車投資火熱,如今整車格局基本已定,行業開始在細分領域發力。“有錢的出錢,有技術的出技術,企業間在不斷尋找長闆與長闆的結合。”範永軍說。
“國家隊”背靠大樹
“王炸”組合看重效率
當然,提到“王炸”組合,如果将時間向前追溯,我們會看到很多“國家隊”的身影。2017年11月,亦莊國投聯合北汽集團、北汽新能源、甯德時代等發起設立北京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創中心”)。
國創中心是科技部推動建設的第二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也是首個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是北京市聚焦新能源汽車産業集中發力并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的重大舉措。國創中心的成立有助于北京市建設“高精尖”經濟結構,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也有助于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核心競争力,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引領世界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實現我國“汽車強國夢”。
2018年3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及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創新聯盟共同發起籌建了國汽智聯,23家股東單位均為整車、零部件、信息通信等領域的領軍企業和科研機構。2019年5月30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批複同意由國汽(北京)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發揮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作用,擔當産業發展核心智庫、共性技術研發中心、創新服務公共平台、創新生态協同平台、創新成果轉化基地,提升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及相關産業在全球價值鍊中的地位。
2019年,T3出行平台驚豔亮相。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國有車企聯合蘇甯、騰訊、阿裡巴巴等共同打造的智慧出行平台,堪稱是移動出行領域的“國家隊”。這支醞釀一年的“國家隊”背後,不僅有着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央企的站台,還有騰訊、阿裡巴巴等互聯網大佬的身影,T3出行所具備的健全的、高标準化運營模式和服務标準是其他網約車平台不可企及的。來自投資方諸多光環的加身,讓這支剛剛成立起來的出行公司顯得格外不同。近年來的出行行業已經是魚龍混雜,新貴層出不窮,但沒有一家企業有着如此雄厚的背景。
由長安汽車與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江甯經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共同發起設立的T3科技平台公司同樣大咖雲集。“國家隊”接連誕生,通過自主研發與投資并購相結合的方式,獲取電動平台及先進底盤控制、氫燃料動力、智能駕駛及中央計算三大領域技術。
範永軍分析,上述“國家隊”的聯姻與跨界巨頭的“王炸”組合還有所不同。國企、央企作為重要的出資方,擁有資金量大、資金成本低的顯著優勢,國企和央企相當于資金的一級經銷商,資金成本多在3~4個點;而民營企業則可以看作資金的二級、三級經銷商,資金成本多在10~15個點。在此背景之下,一些重資産業務國有企業更有布局的實力,因而在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芯片、出行等領域可以頻繁看到國有企業入局的身影。
有國有資本在前,擁有技術實力、管理能力、運營能力的民營企業自然會聚攏,形成要素之間的互補,共同來做大業務的蛋糕。以換電模式來舉例,如此重資産的業務,恐怕隻有中石油、中石化、中電投這樣有資金實力和廣泛的網點布局的企業,才敢于深度布局。因而在一些領域,國有企業會憑借其優勢占據主導地位。
“光環效應”未必是蜜糖
汽車工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前景變化莫測,面對不可預知的競争,誰也不能保證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尋找優勢互補的合作夥伴或是應對挑戰的最佳選擇。張君毅認為,強強聯合不僅能在商務上起到協同效應,跨境大型企業的合作還能推動法律法規、産業政策的制定,未來“王炸”組合會越來越多。
範永軍認為,聯合的前提是“門當戶對”,資源互補是創新創意滋生的土壤,這對汽車行業的整體發展大有裨益。當然,1+1可能産生大于2的效果,也有可能反之,“大牌+大牌”不一定是更大牌。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成功、穩固與否涉及到很多因素,特别是權、責、利的分配。好比打籃球,全明星陣容未必能取得最佳戰績,關鍵在于如何合作治理,讓彼此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而不是簡單地拼湊。
範永軍舉例,騰勢幾乎是國内最早的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早在2010年就由比亞迪和戴姆勒合資成立,取“騰勢而啟,電動未來”之意,可以看出雙方借資源整合和中國及全球新能源汽車崛起的大勢,騰飛而起的決心。但事實上,如此豪華的合資陣容作背書的騰勢多年間卻發展得不溫不火,幾乎在快速崛起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失去姓名。直到2021年底,比亞迪對騰勢的持股比例将由50%提升到90%,比亞迪2022年又全資組建了騰勢汽車銷售公司,相當于全面接管了騰勢,才令騰勢重新回到消費者的視野。
的确,強強聯手容易放大光環效應,但是如果沒有合理的規劃、對多方權益的充分尊重與理解,所謂的“強強聯合”反而可能導緻多方意見分歧,進而造成戰略模糊和失焦,最終讓期待的模式革新走向“流産”。
紀雪洪認為,龍頭企業擁有雄厚的實力,對彼此間的合作不會盲目,必然是經過深入調研而做出的判斷,這種合作一般規模體量大,相對而言合作關系也比較穩固。也就是說,聯合的成功與否一方面取決于項目本身,另一方面要看合作方能否保持初心,互相信任、統一步伐,在出現分歧時能否平衡好各自的利益訴求。
與“國家隊”聚焦行業共性技術的聯合發展不同,“王炸”組合更多傾向于産業鍊的構建與協同,這必将加快新業務、新産品的推出以及新型生态鍊的形成,進一步助力産業鍊的完善、加快産業變革的進程。“這樣的聯合雖然會給小型企業一些壓力,但在汽車這樣充分競争的市場,強強聯合的創新力對于行業的積極意義更大。”紀雪洪說。
文:郝文麗 編輯:黃蓓 版式:劉曉烨
給小編加個雞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