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經常流傳着各種食物禁忌,花樣百出還與時俱進。比如「空腹不能吃的食物排行榜」,看起來說的頭頭是道。
真有這麼多講究嗎?挑幾個流傳最廣的來說。
- 1 -
牛奶、豆漿:可以吃!
傳言牛奶、豆漿中含有大量的優質蛋白質,空腹喝,蛋白質将「被迫」轉化為熱能消耗掉,很浪費。
真相:牛奶、豆漿中都含碳水化合物,會優先被分解供能,不用擔心蛋白質被浪費。
首先,牛奶和豆漿是不一樣的。很多人不能空腹喝牛奶,是因為乳糖不耐受(比如拉肚子),這種情況下,确實不要空腹喝。而豆漿,隻要煮透了,就算是空腹喝,一般也不會不舒服。
而對于蛋白質浪費的說法,就更不用擔心了:
豆漿、牛奶中蛋白質含量僅為 2~4 g / 100 mL,按照該謠言的邏輯,空腹吃牛肉那才是真的浪費;
牛奶和豆漿中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加糖的更多),會優先被分解供能;此外還有脂肪在,蛋白質并不是供能的首要物質,算不上浪費。
小麥:餓肚子的時候,人體是會分解自身脂肪和肌肉來提供能量的。如果手邊有牛奶豆漿,那就喝吧,否則節省了牛奶中蛋白質,浪費了自己的肌肉,那才是真正的賠本買賣。
傳言空腹吃香蕉會使人體中的鎂驟然升高,破壞血液中的鎂鈣平衡,對心髒不好。
真相:隻要腎髒健康,完全不用擔心空腹吃香蕉會影響身體健康,因為腎功能受損的病人可能導緻排鉀功能受損而發生高鉀血症。
前兩年還說的是空腹不能吃香蕉是因為「鉀」,這就變成「鎂」了?謠言的也是在不斷與時俱進啊……
香蕉确實是一種鉀(256 mg / 100 g)、鎂(43 mg / 100 g)含量較高的食物,但鉀、鎂豐富的食物還有很多,例如葡萄幹、菠菜,甚至月餅、薯片什麼的,也不比香蕉差。為什麼非得和香蕉較勁呢?
其次,就算是空腹吃,食物中的鉀、鎂,也是一點一點緩慢進入體内的,不會像打針一樣瞬間全部進入血液。
而且,身體也會時刻監控鉀、鎂的量,然後通過腎髒、皮膚,把多餘的部分代謝出去,維持平衡狀态。
小麥:香蕉是一種健康有營養的水果,作為一種糧食,空腹吃香蕉沒有任何問題。吃香蕉時應細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一天吃兩三個香蕉是不會有任何不良生理反應的。如果自身有某些基礎疾病,或者吃後覺得不舒服的可以停止食用。很多關于空腹吃香蕉的謠言說的很可怕,實際上并沒有科學依據,事實證明,空腹吃香蕉沒有危害。
- 3 -
酸奶:可以吃!
傳言空腹喝酸奶時,胃酸會把酸奶中的乳酸菌殺死,降低營養價值,保健作用減弱。
真相:即使沒有活菌,酸奶也是非常棒的墊肚子食物。
的确,空腹時胃裡的酸度比較高,各種乳酸菌确實難以存活。
但是,酸奶中的乳酸菌能不能在腸道内存活發揮所謂的保健功效,在學術界還有很多争議,并不用太在意必須讓它們活着的問題。
小麥:酸奶中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比例非常合理,還能避免乳糖不耐受,是很好的墊肚子食物。酸奶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活菌,否則各種常溫酸奶(經過滅菌)還怎麼賣?
- 4 -
西紅柿:可以吃!
傳言西紅柿含有大量的果膠、單甯酸、鞣酸,空腹吃容易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造成胃擴張和胃痛,或形成胃結石。
真相:成熟的西紅柿鞣酸和果膠含量并不高,可以放心吃。
小麥:寫這條謠言的同學,你确定沒有把柿子和西紅柿搞混嗎?要說西紅柿果膠高,那可真冤,大約隻有 0.1~0.7%,還比不過蘋果(1~1.5%)。
至于鞣酸,它廣泛存在于各類植物中,是産生澀味的主要原因,例如:生柿子。
大量攝入鞣酸,确實可能導緻胃柿石,也是傳言「柿子不能空腹吃」的主要原因。但成熟的西紅柿,鞣酸含量并不高,适量吃并不用擔心。
- 5 -
這些食物,才真的要注意
在各種各樣的說法中,有些還是有點靠譜的。以下這些食物,空腹時确實要慎吃。
① 酒
酒精是極少數胃能夠直接吸收的物質,當空腹飲酒時,不僅容易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和胃潰瘍,還更容易喝醉。而且當人空腹時血糖較低,此時飲酒,會使血糖降的更低,從而會引起頭暈、心悸、出冷汗等,甚至會發生低血糖昏迷等狀況。
② 過涼過冷的食物
對于腸胃強大的人,可能并不是什麼大事。
但很多有胃部不适、身體虛弱問題的人,空腹吃太多冷冰冰的東西,會刺激胃腸,甚至發生胃痛、腹瀉,久之會導緻各種酶促反應失調,誘發胃腸道疾病。女性月經期還可導緻月經發生紊亂。
③ 刺激性食物
比如辛辣食物,或者味道過酸的食品。如果空腹吃,也會刺激胃黏膜和腸壁,引起胃腸痙攣、絞痛。
特别是有消化道潰瘍的人,不用多說,必須注意。
④ 紅薯
紅薯美味健康,含糖量較高,如果空腹吃太多,容易造成胃酸分泌過多,引起反酸、燒心、腹脹、打嗝等症狀。
健康人群不用太擔心,但如果本身有胃酸過多、胃潰瘍等問題,那就一定要注意啦。
⑤ 柿子
主要原因在于鞣酸,但關鍵還得看品種和成熟度,不能一竿子打死。
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低鞣酸品種的柿子了,隻要别吃生柿子,或别一次性吃太多,就不用擔心。
⑥ 茶
空腹飲茶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還會引起茶醉,表現為心慌、頭暈、四肢無力、胃腸不适、腹中饑餓等。
小麥:對于質量過關的食物,很少有絕對不能空腹吃的。主要還得看個人的身體狀況以及食物攝入量。
如果腸胃敏感,避免空腹吃刺激性的食物,當然沒問題。但也不要矯枉過正,因為一些奇怪的理由而冤枉了食物本身。
溫馨提示:
空腹時最好先喝杯溫水,對腸胃有好處。
空腹狀态時間較長同樣會引起腸胃疾病等不适。
在文章的最後,小麥再給大家揭秘幾個容易引起胃腸疾病的不良習慣:
①三餐不定、壓力過大、喜食煙熏、吃的太燙可緻癌
傷胃指數:★★★★★
有調查顯示,經常三餐不定時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氣進食為1。5倍,喜食燙食為4。22倍。如果上述因素協同作用,則患胃癌的相對危險性更高。
小麥:對于不能按時吃飯的人,身邊應常備點蘇打餅幹、速溶燕麥等零食,實在來不及去吃飯也要往肚子裡填點東西,對抗胃酸,别讓胃“空轉”。但這個方法隻能作為偶爾應對,如果長期這樣做,對胃一樣有傷害。喜歡熏制食品的人,要減少食用頻率,偶爾嘗嘗即可。
②抽煙、喝烈酒、飲食不潔、藥物刺激引發胃潰瘍
傷胃指數:★★★★
尼古丁進入肺的同時,也會随着煙霧進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縮、痙攣,胃黏膜出現缺血、缺氧症狀,很容易形成胃部潰瘍。長期或大量飲用烈性酒,會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出血。很多藥品,如解熱鎮痛抗炎類(阿司匹林、撲熱息痛、止痛片)、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可直接或者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引起炎症與潰瘍,危重的會發生胃出血與穿孔。
小麥:适量飲用米酒、葡萄酒等低度酒,避免大量飲用白酒,不喝劣質酒。喝酒前要适量進食,以減少酒精對胃腸道的直接刺激。不要濫服藥,長期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時,最好吃點胃黏膜保護藥。
③邊走邊吃、邊看邊吃消化不良
傷胃指數:★★★
“消化”是一項緊張而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充足的血液,如果這時人體處于運動中,會大大分流了胃腸道的“電力供應”,必定會影響到它的正常消化功能,最終導緻胃炎,甚至出現胃下垂。同理,邊看邊吃使腦部無形之中和腸胃“争奪”了血液,也會造成消化不良。
小麥:每天早起15—20分鐘,起床半小時之後靜心坐下來吃早餐。吃飯時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細嚼慢咽、享受食物,這樣的進餐胃最喜歡。
④湯泡飯、吃太辣胃腸負擔重
傷胃指數:★★
這樣會使食物在口腔内還未嚼爛,就滑到胃裡,加重胃腸道負擔。此外,吃湯泡飯也會讓唾液分泌得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營養不能被完全吸收。再加上味覺神經沒有受到應有的刺激,胃腸道消化液分泌減少,最終會導緻胃腸功能紊亂、消化和營養不良。
小麥:要做到細嚼慢咽,減輕胃腸負擔。把吃湯泡飯的習慣改成飯前喝湯或喝稀飯。飯前少量喝湯,不但能濕潤口腔和食道,還能刺激口腔和胃産生唾液和胃液,有助于消化。對于喜歡吃辣的人,可在吃辣前喝杯牛奶,保護胃黏膜。
⑤空腹吃酸性水果容易胃脹
傷胃指數:★
空腹時,胃酸的濃度較高,進食大量酸性水果,會使胃酸和水果中的成分結合,形成難以溶解的沉澱物。使胃内壓力升高,引起脹痛,産生胃脹、反酸等一系列不适反應和消化道疾病。
小麥: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的病人,不宜食山楂、檸檬、楊梅、李子等酸性較高的水果,以免增加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影響潰瘍愈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