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讀者:本文專業性比較強
本文作者:胡壽晃醫師、梁愛紅醫師
老年骨性關節炎以屈伸不利,上下樓膝關節疼,關節絞索為主要特點。按《解剖列車》的肌筋膜理論,可以把髌骨看成一個支點,膝關節上下的骨骼肌、肌筋膜提供動力,然後造成關節的運動。膝關節痛都是由臨近或遠隔部位的病竈泛經傳導而來。醫師如果眼睛僅僅盯在膝關節局部,不能把膝關節痛放在整個肌筋膜系統加以考量,治療起來勢必病程很長或者療效不持久。
中醫經筋理論認為膝為筋之腑!膝關節痛都是所謂的“筋頭病”,其實膝關節作為力的傳遞結構之一,膝關節上下的肌筋膜力線是有機聯系的,并且根據膝關節的複雜結構,可以向各個方向傳遞能量,引氣複雜的臨床表現。所以在膝關節上下的肌肉筋膜上尋找激痛點,也就是淺前線,前深線,後表線,側線尋找(相當于胃經,脾經,肝經,膽經,膀胱經,腎經)。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紹一個典型病例。
XXX,中年女患者,初診:患者自述約25年,因膝關節病變疼痛,走路走不快,隻能稍彎曲膝蓋走路,偶有瞬間制動,一繃直膝關節走路,膝關節會腫大,下斜坡或山則腫脹和痛!
肌膜觸診:内收肌膜( )、股内側肌膜( )、股直肌膜( )、股二頭肌膜( )
歸經:足陽陽-淺前線,厥陰、太陰-深前淺),太陽-淺後線!
一次經膜治療,循經膜在内收、股内側、股直肌、股二頭肌膜找到病穴糾纏點用手法揩摩分間,同時抗阻,治療結束,即刻感到症狀消失,輕松自如。
3天後複診:患者說這幾天是20多年來從來沒有的輕松,症狀消失、膝關節可以伸直行走了,20多年來,健康的幸福感又回來了!
三診:自述行走活動,膝關節症狀完全消失,感覺很好!
注:患者20多年來膝痛隻是肌肉筋膜損害所緻,肌膜從緊張攣縮、缺血引發的症狀,以往的醫生可能對該患者膝痛認識的視角局限于關節本身或局部處理,沒有取得良好效果,讓患者痛苦了那麼多年,這次來診,經評估和觸診為肌膜病變(泛經傳變),經手法松解、恢複患肌膜的血氧循環和張力的平衡,故症狀立即改善消失,回複正常的機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