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走進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體驗盛唐市井生活,漫步“寶安大仟裡·上河坊”欣賞北宋汴河風景,穿梭在“秦淮·戲院裡”感受明朝上元燈節的境況……
近年來,随着國潮興起,國風沉浸式街區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且往往一經開業就迅速出圈。
目前,旅遊行業依然處在恢複期,許多文旅項目也仍在生死邊緣掙紮,這種情況下,沉浸式文旅項目持續出圈,能給行業帶來什麼啟示,它們有何特别之處,其商業模式是否可規模化複制?
所謂“沉浸式”,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上世紀初,藝術家就已經開始嘗試制造沉浸式的直觀體驗,不過,中國線下沉浸式娛樂到2015年才在小範圍内興起,後随着人們對體驗的要求不斷提升,沉浸式的應用場景逐步擴大,2018年終于迎來了沉浸式旅遊的井噴。
與傳統的觀光式旅遊相比,沉浸式旅遊通過全景式的視、觸、聽、嗅覺的交互體驗,讓遊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迅速收獲一批忠實粉絲。近幾年,在密室、夜遊、實驗戲劇、網紅展、主題商業街區等新業态的協同中,其熱度更是居高不下。
陝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陝文旅”)就是一早涉足沉浸式旅遊的玩家之一。其董事長鄒林豐告訴钛媒體App,“2019年,一部名為《長安十二時辰》的古裝懸疑電視劇爆火,給西安帶來了17%的遊客增長(來自攜程數據)。”基于國潮崛起背景下人們對唐風、古長安城的向往,公司決定在線下複刻劇中場景。
“即便是主題公園,還以影視劇為母本,也要保證文化的東西是原汁原味的。”秉承着這種态度,陝文旅初期研究了大量的唐代史料。同時進行了消費者需求調研,發現“已有的一些文旅項目,不是隻可遠觀,就是隻能夜遊。”
于是,陝文旅聯合餐飲專業運營團隊永興坊、影視IP方娛躍文化,進行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項目的整體開發運營,并将重點放在了“觀演關系”的調整上。
“很多沉浸式項目依賴高科技,但真正實現沉浸其實靠的是人。”鄒林豐表示,NPC成為關鍵——因為是近景演出,要應對遊客多種互動需求,他們必須具備靈活應變能力;又因為是進場演出,他們必須具備深厚的表演功底。“所以我們挑選的大多是話劇演員,更容易把遊客帶入到整個場景中。”
經過了兩年多的打磨,2022年4月28日,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正式揭幕。仙山紅龍、上元安康踏歌台、胡姬酒肆、李必茗鋪,上元油錘、火晶柿子、五香飲,投壺、相聲、說書……這個3層、2.4萬平方米的立體商業空間,涵蓋了長安小吃、主題文創、特色演藝、沉浸遊戲、文化包間、場景體驗等多元業态。
無獨有偶,2021年2月4日,南京夫子廟文旅集團和上海夢加集團也共同打造了沉浸式文旅項目“秦淮·戲院裡”,從明代古畫《上元燈彩圖》中,提取出燈彩、商賈、民俗演藝等一系列秦淮文化,與沉浸式體驗相結合,将秦淮燈會搬入室内。
更早的時候,深圳“寶安大仟裡·上河坊”于2020年12月18日開街,不僅真實複刻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還原北宋汴京開平時期的市井街巷,而且彙集文化娛樂、手工藝術、原創設計、非遺文化、時尚潮流等多重元素。
乘着“國潮”的東風,國風沉浸式正在成為文旅産業升級的新風向。
而在風口背後,沉浸式文旅項目也面臨着很多痛點,投資成本與回報率不成正比首屈一指。
事實上,文旅項目的投資周期都很長,往往是幾年到十年,回報的周期往往更長,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但鄒林豐指出,其沉浸式街區項目是以輕資産的模式在運營。
“物業‘曼蒂廣場’屬于陝文投旗下,原商業綜合體正面臨着新商業模式興起、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等因素的沖擊,改造升級勢在必行。‘長安十二時辰’的植入,使該固定資産重新煥發活力,是以小投資撬動大資産。”
據了解,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立項時,陝文旅就做了整體經營測算,估計收回成本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暑假期間,街區大概每天有1萬名遊客,收入在100萬左右,據此計算,成本回收期再縮短至兩到三年。
具體收入構成上,門票收入和産品銷售收入各占40%,剩餘20%來自包間服務。其中,約拍占産品銷售收入的60%,其餘來自文創、餐飲等。街區客單價為100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钛媒體App從攜程、同程旅行、飛豬等第三平台處獲悉,諸如此類街區項目大都采取免費模式,甚至全國景區都在“去門票化”。而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反其道行之,堅持門票制。
對此,鄒林豐回應稱,此舉首先屏蔽了黃牛,此前免費試運行期間僅門票預約名額就曾炒到150元;其次是将門票的收入反補到項目的日常運營中,讓消費者能夠體驗到更優質的服務;再次有利于精準獲取目标用戶,正式收費運營後的消費人群中,占比最高為21-30歲具有消費能力的中青年,此前為18-25歲;第四,增加了遊客逗留的時間,從而進一步增加了遊客的場内消費。
勁旅咨詢CEO、文旅行業分析師魏長仁也在接受钛媒體App采訪時表示,并非所有項目都是免票最好,要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來考量。“門票制的一個基本好處就是有了一個收益保障。很多文旅項目完全取消門票後,隻靠商鋪的租賃、聯營來變現,回報周期很長;适當的收取門票,投入回收期相對就會短一些,這也是良性的。”
此外,文旅IP很容易淪為昙花一現,如何保持生命力,一直是行業的老大難。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試圖通過新品研發解決問題。例如,剛開業時街區演出隻有7場,現在已經變成了34場;街區運營正在策劃“唐節”,将中國古代節日與約拍、換裝等結合起來,通過不同節日的營銷策劃,促成多次、不同的消費體驗。
同時,鄒林豐透露,未來考慮拓展線上,打造一個“長安十二時辰IP元宇宙”。“我們希望把唐108坊裡人的生活,和現實中人的生活結合起來,讓大家都可以在線上擁有自己的虛拟人物和虛拟唐代住宅,然後開啟“長安十二時辰”線上玩法。”
那麼,沉浸式旅遊這股風究竟能吹多久?
2019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要發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強現實、虛拟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遊消費内容;2020年,文旅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确,支持文化文物單位、景區景點等運用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2021年,文旅部還在“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多次談到,要完成“100個沉浸式體驗項目”的目标。
這已經釋放出明顯的信号:沉浸式文旅就是政策鼓勵發展的方向,未來幾年将引領産業發展,成為市場新的增長點。真正的問題也就變成了,如何利用“沉浸 ”,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文旅項目。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認為,沉浸式文旅産業的發展要将文化IP的挖掘、體驗和價值轉化作為核心,技術和聲光電隻是感官體驗的手段,而文化内涵和價值輸出才是獲得遊客心智的根本。
魏長仁談到文化IP的落地,則強調其規模化複制性并不高。“文化類沉浸式項目多數要以本地文化為主要支撐,采用相應的演繹方式,再加上相關IP的植入,才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如複制到全國各地的‘不倒翁小姐姐’,并不能與大本營西安大唐不夜城中的熱度相媲美。”
他還指出,疫情對遊客旅遊半徑的影響是長期的,未來,沉浸式文旅尤其是街區類項目,消費者還是以本地和周邊客群為主、外地客群為輔,因此,其叠代更新速度需要越來越快,才能保證持久活力,吸引更多消費者“複購”。
于整個文旅行業而言,魏長仁表示,在疫情沖擊之下,沉浸式文旅項目的脫穎而出,提振了行業信息,對于疫情結束之後的産業振興,包括未來文旅産品的研發方向,有很好的帶動作用。
袁帥則從疫情以來文旅行業的發展和變革中看到,“一個數字文旅的新時代正在加速形成,未來中國文旅産業将呈現從觀光度假遊向文化體驗遊轉變、營銷模式向運營模式轉變、地産逐漸回歸旅遊本質、盈利模式由‘單一’向‘多元化’的轉變等大趨勢。”
(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劉萌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