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郯城縣流傳着這樣一句民諺: “要聽姐兒妞,一溜山根到泉頭”。
“姐兒妞”發源于蘇魯交界,深受魯文化、楚文化及運河文化的影響,是主要流傳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泉源鄉的民間系列小調。它在魯南、蘇北地區鄉村民衆中廣為流傳,至今約有五六百年的曆史,是魯南人民物質生活、文化傳統、民俗風情、社會風氣等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産物。
關于“姐兒妞”的起源,當地人認為可用一個故事解釋: 傳說,早年間在馬陵山下有一個富戶,他有個女兒,乳名為“妞”。小妞十分聰慧,既識字又長相秀麗、心地善良。她成人之後,情窦初開,瞞着父親,與家中一個青年長工相知相愛,并私定終身。平日裡,小妞總是告訴富戶說她要去田間地頭幫忙做活,但實際上每次都是偷偷與長工見面。最終他們的事情被富戶發現,富戶覺得自家生活條件良好,長工配不上他的女兒,拒絕與長工做親,還想方設法阻撓二人見面,并且把小妞軟禁起來。小妞被困房中,思戀長工,她回想着自己與長工相識相知的場景,創作了 72 首凄涼的民間小曲,将自己的甜蜜回憶融入其中,并不分晝夜的吟唱這些曲子,以解相思之苦。某一天,她将這些歌曲用筆記錄了下來,雖然花費了整整一晚才謄抄完,但她内心感到十分喜悅。等到天明時分,小妞在檢查歌詞時,發現部分用詞較為露骨,害羞的她感到不甚妥當,同時,想到家人的阻撓,自己也無法與長工繼續相戀,便自盡于房中。小妞的死并沒有帶來很大的波瀾,但是她寫的歌曲被前來料理後事的長工發現并收藏起來,使得這些歌曲得以保存,至今仍在流傳。
《姐兒妞》的演唱以前多為農村青年業餘時間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互相傳唱,自娛自樂。也有男女角色一問一答對唱的。一般不公開登台表演。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山東省藝術館曾派有關專家到郯城縣鄉村實地采風,整理出多首優秀的《姐兒妞》曲目,并推向全國。《五隻小船》等曲目就是當時發掘整理出來的,如今已成為郯城民歌的代表作。
近年來,郯城縣文化部門組織有關人員對《姐兒妞》進行了深入的發掘整理,并編印成冊。市縣有關文藝演出團體還把一些清新的《姐兒妞》曲調重新填詞包裝,或者整理成小戲曲,使用民族樂器伴奏演出,大大增強了這種群衆喜聞樂見的民間小曲的藝術感染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