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閃閃放光彩
紅星燦燦暖胸懷
紅星是咱們工農的心
黨的光輝照萬代
......
看到這些熟悉的歌詞旋律,是不是馬上就能唱出這首歌。潘東子的名字是不是馬上就浮現在了你的腦海裡。這是關乎于60、70、80年代生人的集體記憶,這是我們兒時的經典——《閃閃的紅星》。6月14日晚,這部家喻戶曉的紅色故事以另一種全新的形式來到了成都,由四川省旅投集團與上海芭蕾舞劇團合作,落地四川開始巡回演出。它以當代的藝術語言,全新的深度演繹,為我們傳承紅色經典。
晚上7點半,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内座無虛席,随着燈光暗下,音樂響起,由上海芭蕾舞團曆時兩年改編的原創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開始了2個小時的演出。故事從已經成年的紅軍戰士潘冬子的視角徐徐展開,行軍路上發生的故事與兒時記憶相互交織,令潘冬子更加堅定了信仰——為挽救更多母親、守護更多家庭而英勇奮戰到底。通過回憶與現實的不斷交替,故事“以情入理”,為大家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紅軍戰士潘冬子的形象,用最真實的情感打動觀衆。
西方優雅舞蹈演繹中國紅色經典,中西合璧,铿锵浪漫,将紅色年代的别樣記憶以全新樣貌展現,不僅給曾經熟知這個經典故事的觀衆帶來一波回憶殺,還讓不了解這段曆史的年輕一代在優雅的芭蕾中,以鮮活姿态閃回到那段峥嵘歲月,獲取一次與父輩深度交流以及浸潤紅色革命情懷的大好機會。
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特意保留了深入人心的三首經典樂曲《映山紅》《紅星照我去戰鬥》《紅星歌》。該劇作曲對樂曲進行了全新創作,結合革命的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同時在盡可能保證芭蕾高雅、講究的音樂語言和審美品味的同時,展現民族特性,更接近中國人的審美,也更為樸素,并未刻意運用炫目繁複的作曲技巧,而是符合芭蕾的特質、符合舞劇整體的劇情,讓音樂自然流淌,喚起觀衆的情感起伏。
而為了突出浪漫的特質,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還對布景采取了繪畫性的處理。比如表現蘇區幸福生活和“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兩岸走”時,采用了畫家尹朝陽的兩幅油畫,這兩幅油畫用簡單的色彩勾勒出江南的美景,大色塊中兼有類似中國畫的潑墨感。在今天去創作一部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作品,舞美設計更偏現代氣質以符合當代觀衆的審美。舞台上由四塊大石組成的高達11米的山石,合起時是巍巍高山,分開時是塊塊巨石,表面“貼”滿了厚實的油畫顔料,具象上它是環境的體現,抽象上它又是冬子的心理依托和支撐。
近120分鐘,并不短的演出時間裡,許多觀衆仍然意猶未盡,“沒想到從小看到大的《閃閃的紅星》能這樣被搬上芭蕾舞台,超乎想象。”該劇編劇及編導,曾多次摘得“文華獎”、“荷花獎”、“五個一工程獎”的趙明老師表示,新時期下的《閃閃的紅星》并非是對經典故事的複述,作品所呈現于舞台的不僅僅是人們記憶中鮮活的人物、經典的片段和耳熟能詳的動人旋律,更是立足于未來的、立足于當代的全新的創作視角與訴說方式。“它的語彙、結構都是現代的,是立足于當代的全新創作。講好中國故事,讓國際了解中國舞劇,這部劇都非常具有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