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吹黃浦江畔十月的風
漫步蘇州河邊蜿蜒的步道
再配上沿途的花境
網紅咖啡館
絕美老建築
……
這是屬于上海的詩意與惬意
足不出滬的國慶長假
很多市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
打卡“一江一河”
在挖掘這座城市曆史文化“寶藏”的同時
不少人還偶遇了一道“最靓麗的風景線”
那就是服務于此的“小水滴”志願者
今年8月
“一江一河”上海青年志願服務項目正式啟動
報名的志願者們也被親切地稱為“小水滴”
“小水滴”們已在
全市“一江一河”沿岸的12個區
近百個點位上崗服務
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志願服務項目
這個國慶小長假期間
随着“一江一河”迎來客流高峰
全市“小水滴”志願者整齊聯動
以實際行動
助力“一江一河”世界級濱水區建設
成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
傳播者和踐行者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他們忙碌又靓麗的身影吧!
江河文化的講解員,有TA!
“一江一河”前世今生
由“小水滴”傾情講述
“昔日的‘工業鏽帶’
變為今日怡人的‘生活秀帶’。”
從西岸美術館出發
沿着徐彙濱江一路前行
途經餘德耀美術館、聽風台、
喬咖啡、海事塔、龍華港橋、
攀爬牆、龍美術館……
這不止是一次早晨的濱江觀光遊
更是一堂“行走的團課”
講解員是徐彙區“小水滴”青年志願服務隊的001号水滴志願者、西岸集團團委書記鄧鑒,他既是團課的主講人,也參與了“行走的團課”徐彙段的設計。
鄧鑒帶着衆人一路走一路講解,勾起了一段段城市水岸記憶。“徐彙濱江沿線值得打卡的景點很多,考慮到團課内容需要高度濃縮,所以我們選擇了景點相對集中、交通也較為便利的點位。方便大家一邊徒步,一邊聆聽‘一江一河’的故事。”
作為一名“小水滴”,鄧鑒深感自豪,原來他還有另一重身份,就是這片水岸的建設者。他和前輩們、同事們親眼見證着這片水岸從工業鏽帶經曆了土地收儲、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公共環境建設等全過程,直到成為現在市民遊客喜聞樂見的開放空間。
“能在自己的建設成果上開展志願服務,既是一種奉獻,更是一種回饋。在當‘小水滴’時,偶爾會遇到曾在徐彙濱江居住工作過的老爺叔、老阿姨,他們對城市面貌更新的點贊、對志願者服務的認可給了我繼續下去的力量。”
小小紅領巾講解員
童聲講述濱江故事
從船廠1862一路向東行走
途經民生碼頭工業遺存、洋泾港
最後到達1号望江驿……
在浦東濱江
一堂全程3.4公裡的“行走的團課”
也是一次回望百年之旅
令人驚喜的是
這次團課全部由紅領巾講解員擔綱
“在工業革新和産業升級的推動下,四萬噸筒倉建于上世紀70年代、八萬噸筒倉擴建于上世紀90年代。”迎着江風,紅領巾講解員建平臨港中學十二歲的學生沈唐甯站在民生碼頭,朗聲講述這裡标志性建築的前世今生。
紅領巾講解員澧溪小學衛陳晟則講解了“洋泾港”“1号望江驿”等掌故,兩位紅領巾講解員落落大方的講解讓參與者們紛紛鼓掌。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浦東青年,能帶來一群少年參加志願活動,覺得特别光榮。”浦東新區“小水滴”青年志願服務隊隊長徐夏告訴記者,浦東團區委“行走的團課”,主要由回望百年之旅、開發開放之旅、生态文明之旅三部分組成。
浦東團區委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張胡佳表示,已經招募“小水滴”志願者1200餘人,團隊50餘支。未來将依托黃浦江沿岸的船廠舊址、民生碼頭、陸家嘴區域、世博地區等曆史建築和重要地标,深度挖掘浦東紅色曆史、開發開放、生态文明等故事。
“行走的團課”預約爆滿
很忙很累但很值得
“得知博物館國慶7天14場活動都預約爆滿,
我們希望通過組織發動、培訓指導等,
讓大學生志願者在具體實踐中更快成長。”
奉賢區西渡街道團工委書記于薇
略帶興奮地告訴記者
淳之當代瓷器博物館
是“西渡•浦江第一灣”
新的重要文化名片
也是“行走的團課”中的網紅站點
為了服務好絡繹不絕的報名親子家庭
“小水滴”們也是全力上崗服務
來自上海商學院的00後“小水滴”志願者龔語彤,已經連續兩天上崗服務。“我老家在湖北,和長江有很深的淵源,我對江河文化很感興趣,所以很早就報名成為‘小水滴’了。”
“姐姐,這個瓷器為什麼是這個顔色?為什麼又是這個形狀?”在“行走的團課”講解過程中,龔語彤還要應對小觀衆們七嘴八舌的提問,雖然很忙累,但她感覺到這個假期做志願服務很值得,“講解詞中除了江河文化,還有很多内容有關瓷文化,我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更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感到驕傲。”
學習商務外語專業的龔語彤說,接下去會思考如何和專業相結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上海“一江一河”的故事。
河清岸綠的守護員,有TA!
一家三口都是“小水滴”
一邊跑步一邊撿拾護蘇河
“媽媽,草叢這裡有煙頭。”從四行倉庫出發,帶着撿拾垃圾的工具徒步蘇州河,沖在志願者隊伍最前面的小隊員陳泷凱叫來了媽媽應愛愛,用工具将煙頭撿進黃色大垃圾袋裡。作為靜安區的青聯委員,應愛愛帶領一家三口紛紛報名參與靜安團區委組織的“一江一河”青年志願服務,成為“小水滴”志願者。
“沒想到沿途非常幹淨,偶爾隻有幾個煙蒂和飄過來的塑料袋。蘇州河貫通後,環境變好了,市民也非常愛惜這得來不易的成果。” 應愛愛感慨道。
“恰逢國慶這樣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選擇這一天當志願者特别有意義,所以我把老公和兒子都喊來了。”應愛愛告訴記者,雖然兒子隻有11歲,在讀小學五年級,但希望從小培養他的公益心。“我和老公所在的公司地址就位于靜安,在貫通前後,我們親眼見證了蘇州河周邊的環境發生的大變化,這讓我們覺得很興奮。”
靜安團區委書記、區青聯主席吳佳妮介紹說,跑拾的英文叫plogging,顧名思義就是邊跑邊撿垃圾,近年來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我們希望青年在蘇州河靜安段開展跑拾活動,在運動中引領青年環保風尚,開展‘清潔家園’行動,形成蘇河灣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學測水質、清潔打撈
一起守護“浦江第一灣”
蜿蜒的黃浦江向北進入中心城區時
形成了獨特的L形直角景觀
被稱為“浦江第一灣”
在近年越來越網紅
“這裡也是黃浦江吳泾段,是闵行濱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慶小長假前後,闵行團區委“一江一河”志願服務項目的一支重要隊伍——吳泾鎮“小水滴”志願服務隊,在忙碌地守護着“浦江第一灣”。
從浦江第一灣公園出發,沿黃浦江岸線步行約2公裡至蘭香湖,來自教院友中的“小水滴”志願者顧颉,帶領學生開展保護母親河志願打撈活動。
華東師範大學張勇教授帶着助教和志願者,帶領“紅領巾”們進行黃浦江水樣的采集、指标監測、比對,在他們心中埋下科學探索和保護好水資源的種子。
“參與志願服務,在為淨化生态環境貢獻綿薄之力的同時,對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也有了深刻的認識與體會。”正在念高中的“小水滴”志願者馮子鑒同學表示,公園内的垃圾比預想中的少很多,可見随着時代發展,市民的素質也在日益提高。
這個國慶假期,“小水滴”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還将與若華志願者服務隊一同開展“淨走” “拾影”等活動,一邊浏覽黃浦江風景,一邊開展垃圾分類,一邊抓取浦江兩岸美好瞬間。
濱水治理的共建員,有TA!
無微不至貼心服務
打造“小水滴”式溫暖
濱江兩岸公共空間中
還有不少“小水滴”們在提供着
秩序維持、安全維護、便民服務等
例如在徐彙濱江22個點位
整裝上崗的志願者們
不僅協助維護現場秩序
還為來往遊客提供
設備操作指導、遊玩路線指引等
多語種、人性化的服務
為受傷的籃球小将貼上一個創可貼、為迷途的旅人指引一個方向……來自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學生餘峰主要服務的站點是“水岸彙”龍美術館。“雖然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兒,但當我看到人們彈着吉他,圍坐在草坪上歡歌笑語;看到遠處沿江跑道上人們迎着江風慢跑等場景時,不禁感慨徐彙濱江‘水岸彙’的神奇魔力,以及‘水滴’志願者們的重要價值!”
“你好,我手機沒電了,可以借你手機打下電話嗎?”00後“小水滴”吳韻文被一名路人求助,她熱情提供服務,之後又為路人指路。在小吳看來,這些都是舉手之勞,“我是預備黨員,能為遊客們排憂解難是我的榮幸。”
在服務中建言獻策
為城市會客廳貢獻青年智慧
“我們希望讓更多青年人的‘金點子’‘好聲音’化作人民城市建設的‘金鑰匙’。年輕人也可以圍繞一江一河主題,給蘇州河建言獻策。” 靜安團區委表示,青年的智慧在人民城市建設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團市委的關心指導下,靜安區信訪辦和上海大學已為第二個靜安區的“人民建議征集”郵筒揭牌。靜安團區委将引領廣大青少年為城市發展和社會治理建言獻策,使參與社會治理成為“人民城市”新風尚。
國慶長假,陽光正好
讓我們一起打卡“一江一河”
邂逅那道“最靓麗的風景線”!
作者: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孫琪
責任編輯:陳思焙
校審:姚佳森
終審:許晔婷
三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