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金悼玉按:有關現代人類的起源地和種屬來源,生物學界一直有着長久的争議,分子生物學支持人類的起源地是在非洲地區,人類的起源種屬屬于陸地類人猿。
但是,很多生物學家早就注意到了,人類具有海洋性生物的很多一般特征和特點,比如鼻子結構和功能,汗腺的存在,嬰兒出生時候在水中可以自動遊泳的功能,種種迹象表明,現代人類的祖先曾經長期生活在海洋裡面。
今天我們簡要從人類的鼻子結構和功能來分析證明現代人類的祖先為什麼曾經長期生活在海洋裡。
其實一直以來,人類對自己的鼻子并無太大的好感。特别在青少年時代,鼻尖總顯得油油的,富有汗腺和皮脂腺,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紅彤彤的“酒糟鼻”;即使萬分謹慎,粉刺、黑頭之類的小麻煩也此起彼伏……除了有礙觀瞻之外,還對我們吸引異性有極大的影響!這确實不符合生物進化、自然淘汰的法則。
假如人類真由古猿演變,并一直生存在陸地,那麼首當其沖——鼻子的生理構造就極有問題!從鼻尖和鼻翼布滿油脂這一項來說,既不符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也不符合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完全不可理喻。
然而,換一個角度,假設人是一種“水陸雙栖”的生物時,富有油脂的鼻尖就不難解釋了。此外,人類的鼻形構造也不合理。查看近代醫學、解剖學書籍,對于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等構成的“外鼻”,最經典的描述是: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傷。
憑什麼人類的鼻子要弄得那麼尖、那麼挺、那麼出類拔萃,以至容易受傷?人類不是軟骨魚類,他是高等生物,體内有太多結締組織與骨骼類型可供選擇,為何偏偏采用了最為“孱弱”的結構?兼且這雙側對稱的“梯形”薄骨片絲毫不具韌性,一擊必碎。人類鼻子最适合的功用,恐怕是作為“梳打餅幹”的代言——典型的“超薄脆”。
猛獸自然喜歡這梳打餅幹,何況位于關鍵的頭面部。獅虎等高級獵手,擁有同樣高級的獵殺智慧,撕咬羚羊和麋鹿的頸動脈緻其失血,用嘴捂住角馬的口鼻令其窒息,下一步應是瞄準人類的“梳打餅幹”,一擊而中,使人血濺迷眼、膽魄俱寒,完全喪失反抗能力。
人類已成功演變成萬物主宰,當然不懼被獵殺,但進化中的古猿呢?看到這裡,你或許也甚覺無奈:為什麼要搞出一個“超薄脆”的鼻子?筆直而挺立的鼻型,對陸生動物而言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設計。
但不妨回想一下,當你半潛泳狀态時,你的鼻子就如同前置分水器,基于“流體動力學”,你會感覺到,這是一個相當優化的生物藝術。一個圓乎乎的腦袋,産生的阻力無疑更大。如果說,船艦的前端,是參考我們的鼻子設計——你可能不同意,但不能否認兩者的神似。
再将視線轉向鼻毛,衆所周知,鼻絨毛确實必須,它生長于鼻腔粘膜,位列呼吸系統的前沿陣地,宛如呼吸道大門的“哨兵”,擔負着阻擋灰塵、細菌進入體内的使命。呼吸過程被鼻絨毛攔截的灰塵、細菌再由鼻腔粘膜分泌的粘液纏繞,形成鼻涕并“驅逐出境”。然而,必須重點關注的鼻毛,不單指鼻絨毛。那麼除了絨毛之外,還有什麼“特種鼻毛”?
人類鼻子高聳如山,鼻孔小洞猶如“山頂洞”。在其“入口處”,擁有向外斜生的粗壯硬毛,我們不妨稱之為“山頂洞毛”,就其形态而論,它的存在反而妨礙了鼻絨毛的空氣過濾網。這些硬毛并不能象鼻絨毛一般激發“噴嚏反射”,神經系統不接受它的指令。
那麼,“山頂洞毛”究竟有何特殊意義?阻擋細小飛蟲進入?這樣的幾率實在太小,對于小昆蟲而言,人的呼吸仿似“龍卷風”;然而,假設在“水栖場景”呼吸暫止之時,為了攔截水流中的浮遊生物,“山頂洞毛”的存在意義就不容忽視——它在人體的地位,正如“山頂洞人”在古人類學當中的重要地位。
進一步大膽假設,既然這些特種硬毛,并不激發“打噴嚏”的常規功能,它或許與其它的神經“暗通款曲”。由于現代人的“山頂洞”,依然“殘留”了擴張、收縮的技能,并由植物神經、中樞神經雙重控制。
依此推測,當初“山頂洞毛”,或許擁有宛如“睫毛”一般的“觸須型”感應,能夠引緻鼻孔瞬間閉合。繼而可以肯定,在人類進化的曆程裡,鼻毛的複合型裝置确實“功大于過”,它屬于水栖生涯賦予的獨特印記。那麼,人類是否“水生返陸”的物種?
現代人鼻前庭的構造是鼻孔朝下,兩個漆黑幽暗的“山頂洞”向中間緊密靠攏,并垂直指向地面,“人為”地收窄了嗅覺的感應範圍。誠然,人并非以嗅覺作為特長,但“自廢武功”的情形并不符合自然法則。
“洞口”朝向下方,更容易受到地表激蕩的灰塵、沙石等異物侵襲,導緻影響呼吸。環顧動物界的鼻型構造,鼻孔向左右傾斜,是衆多“陸獸”相似的選擇,人類始祖難道不是陸地物種?
當今世上與人類基因最近似的幾種猩猩,通過鼻骨退化,鼻孔上仰,形成了更适合陸生的“朝天鼻”——相互比較,人類的鼻子仿佛與“傳統進化論”唱反調。
科學家一緻确定:黑猩猩與大猩猩的鼻型是陸地生涯的“正選擇”。無論如何,人類不會比猩猩低級。難道現代人是成為萬物主宰之後,才匆忙啟動“裝嵌”鼻子的新一輪進化?這樣的推測無疑是天方夜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