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簡述皮亞傑的發展心理學

簡述皮亞傑的發展心理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08:12:49

簡述皮亞傑的發展心理學(皮亞傑的發展心理學理論簡介)1

讓·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年),瑞士人,現代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種随意、缺乏系統性的臨床觀察,變得更為科學化和系統化,使臨床心理學有了足夠的科學基礎和長足的發展。皮亞傑還将心理學成果引進認識論之中,提出活動中介論,主客體相互作用論和認識活動中的雙向建構論,這些都揭示了認知形成的辯證運動規律,豐富了原有認識論的内容,改變了整個認識論的結構和體系,促進了科學認識論的發展。

皮亞傑心理學的理論核心是"發生認識論"。主要是研究人類的認識(認知、智力、思維、心理)的發生和結構。他認為,人類的認識不管多麼高深、複雜,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時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時期。兒童出生以後,認識是怎樣形成的,智力、思維是怎樣發生發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約,它的内在結構是什麼,各種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維結構是如何先後出現的,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皮亞傑的心理研究所企圖探索和解答的問題。

皮亞傑解答這些問題的主要科學依據是生物學、邏輯學和心理學。他認為,生物學可以解釋兒童智力的起源和發展,而邏輯學則可以解釋思維的起源和發展。生物學、邏輯學和心理學一道,是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和智力(思維)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簡述皮亞傑的發展心理學(皮亞傑的發展心理學理論簡介)2

1發展的實質和原因

(1)皮亞傑的發展觀

在心理學、特别是發展心理學上,由于各種不同的觀點,因而有各種不同的發展理論,皮亞傑在他的《智力心理學》一書中,對此作了詳細的論述。他列舉了五種重要的發展理論:①隻講外因不講發展的,如英國羅素的早期觀點;②隻講内因不講發展的,如卡爾·彪勒(Karl Dhle)的早期觀點;③講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講發展的,如格式塔學派;④既講外因又講發展的,如聯想心理學派;⑤既講内因又講發展的,如桑代克的嘗試錯誤學說。而皮亞傑則認為他和這五種發展理論不同,他自己是屬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觀,即他既強調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強調在這種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斷産生量和質的變化。

(2)心理發展的本質和原因

皮亞傑認為,心理、智力、思維,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後天的經驗,而是起源于主體的動作。這種動作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适應(adptation)。主體通過動作對客體的适應,乃是心理發展的真正原因。皮亞傑從生物學的觀點出發,對适應作了具體的分析。他認為,個體的每一個心理反應,不管是指向于外部的動作,還是内化了的思維動作,都是一種适應。适應本質在于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equilibrium)。

根據生物學的觀點,皮亞傑認為适應是通過兩種形式實現的:一個是同化(assimilation),即把環境因素納入機體已有的圖式或結構之中,以加強和豐富主體的動作。皮亞傑反對聯想主義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把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關系看作單向的簡單的關系,即S—R公式。他提出S與R雙向關系的公式。并用同化的觀點展開了這個公式:T+I→AT+E,式中的T指結構,I指刺激(環境因素);AT指I同化于T的結果,也就是對刺激的反應,E則是刺激中被排除于結構之外的東西。因此,SR公式變成了S→AR→R,這就是說,刺激之加于同化的結構而引起反應。另一個是順應(accommodation),即改變主體動作以适應客觀變化,如從吃奶改為吃飯,這就需要改變原來的機體動作,采取新的動作,以适應環境。這樣,個體就通過同化和順應這兩種形式來達到機體與環境的平衡。如果機體和環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變行為以重建平衡。這種不斷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過程,就是适應的過程,也就是心理發展的本質和原因。

簡述皮亞傑的發展心理學(皮亞傑的發展心理學理論簡介)3

2發展的因素與發展的結構

(1)心理發展的因素

在皮亞傑的著作中,如《兒童邏輯的早期形式》、《兒童心理學》等,對于制約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支配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四:①成熟;②物理因素;③社會環境;④平衡。

(2)兒童心理發展的結構

皮亞傑是一個結構主義的心理學家,他提出心理發展的結構問題。

他首先認為心理結構的發展涉及圖式(scheme)、同化、順應和平衡。在四個概念中,皮亞傑把圖式作為一個核心的概念提出來。如他為馬林(P.H.Mussen)主編的《兒童心理學手冊》所寫的"關于認知發展理論"部分的《皮亞傑學說》一文中把圖式這一概念作為最基本的概念。什麼是圖式?皮亞傑認為,圖式就是動作的結構或組織,這些動作在相同或類似環境中由于不斷重複而得到遷移或概括。主體為什麼會對環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這是因為每個主體的圖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這種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圖式最初來自先天遺傳,以後在适應環境的過程中,圖式不斷地得到改變,不斷地豐富起來,也就是說,低級的動作圖式,經過同化、順應、平衡而逐步結構出新的圖式。同化與順應是适應的兩種形式。而同化和順應既是相互對立的,又是彼此聯系的。皮亞傑認為,同化隻是數量上的變化,不能引起圖式的改變或創新;而順應則是質量上的變化,促進創立新圖式或調整原有圖式。平衡,既是發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結構。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順應作用兩種機能的平衡。新的暫時的平衡,并不是絕對靜止或終結,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為另一較高水平的平衡運動的開始。不斷發展着的平衡狀态,就是整個心理的發展過程。

後來皮亞傑在《結構主義》一書中曾指出,思維結構有整體性、轉換性(transformation)和自調性等三要素。結構的整體性是說結構具有内部的融貫性,各成分在結構中的安排是有機的聯系,而不是獨立成分的混合,整體與其成分都由一個内在規律所決定。結構的轉換性是指結構并不是靜止的,而是有一些内在的規律控制着結構的運動和發展。結構的自調性是說平衡在結構中對圖式的調節作用,也就是說,結構由于其本身的規律而自行調節,并不借助于外在的因素,所以結構是自調的、封閉的。

3發展的階段

皮亞傑的發展觀,突出地表現在他的階段理論的要點上:

(1)心理發展過程是一個内在結構連續的組織和再組織的過程,過程的進行是連續的;但由于各種發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兒童心理發展就具有階段性。

(2)各階段都有它獨特的結構,标志着一定階段的年齡特征;由于各種因素,如環境、教育、文化以及主體的動機等的差異,階段可以提前或推遲,但階段的先後次序不變。

(3)各階段的出現,從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交叉。

(4)每一個階段都是形成下一個階段的必要條件,前一階段的結構是構成後一階段的結構的基礎,但前後兩個階段相比,有着質的差異。

(5)在心理發展中,兩個階段之間不是截然劃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發展的一個新水平是許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結合,各種發展因素由沒有系統的聯系逐步組成整體。

這種整體結構又是從哪兒來的呢?皮亞傑認為,在環境教育的影響下,人的動作圖式經過不斷的同化、順應、平衡的過程,就形成了本質不同的心理結構,這也就形成了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

皮亞傑把兒童心理或思維發展分成若幹階段。但是他在不同的著作裡,往往出現大同小異的情況。但基本上分為四個階段,即(1)感知運動階段(0~2歲);(2)前運算思維階段(2~7歲);(3)具體運算思維階段(7~12歲);(4)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

Ⅰ 感覺運動階段(0—2歲)

把握物體: 嬰兒的學習限于最簡單的身體動作和感官知覺方面:視覺、觸摸、嗅覺、味覺和聽覺。

Ⅱ 前運算期階段(概念前思維)(2—4歲)

符号的掌握: 上述諸方面的進一步發展完善;能保持不在眼前的物體的形象;語言和符号的初步掌握使得體驗超出直覺範圍(這一階段是動物能達到的極限)。

直覺思維(4—7歲):特征為兒童的前因果思維:自我中心主義,現象論,保守意識缺乏,泛靈論,及素樸現實主義。

Ⅲ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具體現實的把握 開始運用基本的邏輯推理,對大小、體積、數量和重量進行推論思考;把概念體系用于具體事物;逐漸能夠運用保守原則。

Ⅳ 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

思維能力的掌握 假設—演繹推理:能夠形成規律或一般原理,并運用于可能的各類情境中;能夠作出幾種假設推測、并通過象征性的操作來解決問題;達到了認知發展的最高階段;同成熟的成年人的思維能力相當。

通過以上的理論基礎,皮亞傑建立了他的兒童教育理論。他認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必須和兒童的發展階段相适應,提前和推後,都會對兒童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同樣的,人的一生也應該在相應的年齡階段做該階段應該做的事情,才能有圓滿的人生。皮亞傑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為發展心理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皮亞傑的理論在國際上有着較大的影響,我們應該學習和研究他的理論,為我國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增添有意義的營養。同時,他的心理學理論也對哲學、社會學、文學、普通心理學和社會大衆也産生了廣泛的影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