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節的11個習俗

端午節的11個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8 03:45:41

端午節的11個習俗?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們過端午節還是非常隆重的也有很多地方會舉行節目熱鬧非凡,在民間也有很多關于端午節的風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這8個風俗,你看看你知道幾個?,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端午節的11個習俗?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端午節的11個習俗(端午節的這8個風俗)1

端午節的11個習俗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們過端午節還是非常隆重的。也有很多地方會舉行節目熱鬧非凡,在民間也有很多關于端午節的風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這8個風俗,你看看你知道幾個?

一包粽子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大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汨羅江,為了不死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學員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粽子的由來。

二賽龍舟

“龍舟競渡”在戰國時代是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擊鼓聲中劃刻成龍型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娛樂性的節目。

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三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蚊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内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在于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奪目。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花,蘋果,荷花娃娃,旗魚,娃娃抱公雞,雙聯并蒂等形狀的,象征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四畫額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又稱雞冠石,性溫,味辛有毒,主要用作解毒殺蟲藥。以前有的蘇州人在孩子額頭用循環蘸酒後畫一“王”子,像是老虎額頭的花紋,像這種風俗稱為“畫額”,寄予着人們驅除邪魅的願望。

畫額是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趨避毒蟲,典型的方法适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

五插艾條

端午節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邪不詳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辟邪。所以方士們稱他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隐身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六拴五色線

端午節帶五彩線可是很有講究的,這五種顔色從陰陽五行學上講分别代表木,金,水,土。同時分别象征東西南北中,蘊含着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

五行的最初含義是表示五方龍,構成完整統一的世界,即:木代表東方為青龍,火代表南方為赤龍,金代表西方為白龍,水代表北方為黑龍,土代表中央為黃龍,黃龍最大,其他四龍全歸其統領,五龍變形成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關系。

七飲雄黃酒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抛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可以要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上果真浮起一條蛟龍。于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任何傷害,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曆,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八避五毒

這裡的五毒指的是壁虎,蟾蜍,蛇,蠍子,蜈蚣,端午節天氣熱,“無毒”醒,不安甯。

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頂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于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辟邪巫術的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并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