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如何進行孩子挫折教育

如何進行孩子挫折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8 04:31:10

大多數的父母都缺少重要的一課:學習如何做父母。

随着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如今的孩子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多數都是在萬般寵愛中長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賴性強,獨立性差,事事要求助于父母,心理上缺乏獨立意思和耐挫力,往往害怕面對失敗、指責、猜疑。這些"蜜罐罐"裡長大的孩子們在享受優越生活條件的同時他們的抗挫折能力也正在一點點的被“腐蝕”。有時候,父母會憑本能細心呵護孩子的成長,并且“以愛之名”為孩子包辦一切,于是這些孩子自然長成了“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

如何進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擊教育)1

案例一:下午吃過點心後,我照例組織孩子們坐下分毛巾,“誰坐的最好,老師就請他分毛巾!”話音剛落,就有很多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好了,小涵也坐地筆直筆直的,可還是有部分孩子沒有安靜下來,教室裡顯的有點亂,我的聲音也淹沒在孩子們的吵鬧中,我指着坐在小涵旁邊的小曦說:“請你吧!”小涵和小曦一起跑了上來,兩個人都抓起了毛巾各不相讓,小曦喊着:“老師是請我!”“是請我!”小涵也不示弱的叫着,并用力的拉毛巾。見狀,我立刻制止他們“我請的是小曦!小涵你去坐好!”聽我這麼說,小涵突然大哭起來,并一使勁,把毛巾扔在地上,使勁地踩,哭鬧起來。

案例二:區域遊戲時,博樂和圓圓正在玩“石頭剪子布”的遊戲,誰赢誰就可以釣一條魚。忽然聽到圓圓大哭,我連忙詢問原因,他哭着告訴我:“小魚都被他釣走了。” 原來是因為圓圓老是輸,赢的博就樂把小魚全都釣走了。我告訴他:“你想辦法把它赢回來。”可是圓圓仍大哭不止,非要從博樂那把小魚給拿回來。

案例三:周五,發小紅花時,我讓小朋友們來評判誰能得小紅花,誰不能得小紅花,輪到佳欣時,孩子們紛紛說:“這星期不能給她小紅花。”我故意問佳欣:“為什麼大家都說不能給你小紅花呢?”她搖搖頭,一個幼兒站起來說:“因為她剛才咬人了。”佳欣聽了把頭一偏,表現的很不屑,晚上他媽媽打電話來詢問原因,說佳欣回到家就無精打采,問她,就大哭起來說小朋友都不喜歡她,不給她紅花。

從上述三個事例中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他們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差,與同伴活動中不能正确對待自己的失敗,好強的心理趨使他們表現得異常固執,“自我中心傾向”非常明顯,即便是自己不對,仍然不肯服輸。解決問題的能力較為欠缺,當遇到困難時,不會用正确的方式與同伴協調,而是采取“哭”的方式,以求得老師的幫助。這也正反映出了當代獨生子女的通病。

3歲的陽陽最近一不如意就會哭鼻子:搭的積木房子倒了,立刻氣急敗壞地大哭。喝湯灑到衣服上,沒人埋怨他,他也要哭半天。跟小朋友比賽玩遊戲,沒拿第一就哭着說再也不玩了⋯⋯這心理脆弱的小孩,難免讓媽媽感到焦慮:孩子怎麼那麼經不起挫折?怎麼就沒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執着精神呢?

其實,很多父母都有跟陽陽媽媽一樣的隐憂:孩子身強體健,頭腦聰明,可偏偏性格脆弱。物質條件越來越優厚,而吃苦耐苦的意志力卻越來越薄弱。聽多了鼓勵和誇獎,卻受不了一丁點兒的批評。衆星捧月、以自我為中心慣了,在被忽視和冷落的時候,表現失常……

生活中,更多的是被父母無微不至照顧下長大的孩子,沒有機會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技能,往後更會遇到工作和生活的困難,甚至失去自己人生的掌控權。這一切,可能都是因為父母做得太多、太盡責。

對孩子來說,失敗絕非壞事。害怕失敗而不敢行動,才是最壞的事。唯有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允許孩子經曆躁動、失敗、跌倒這些重要的經驗,才是作為父母能帶給孩子的最珍貴的,影響一生的禮物。

如何進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擊教育)2

為了強壯孩子的内心,增加他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智性,而“挫折教育”也随之成為最時髦的教育詞彙之一。

可是,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為什麼有些孩子經曆了所謂的“挫折教育”之後卻沒有任何長進,甚至有些倒退的現象?難道是我們誤解了挫折教育的内涵和意義嗎?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需要的是方法和建議,而不是指令性的要求。當孩子們被困難打敗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對結果的客觀分析。

挫折教育需要的是“放手”

鑫鑫從小由姥姥姥爺帶大,分外嬌慣,碰到一點點困難就撒嬌耍賴。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鑫鑫媽媽覺得孩子應該“鍛煉鍛煉”,直接把孩子送到寄宿幼兒園,沒想到孩子的自信和自理能力非但沒有提高,脾氣反而變得更加暴躁,這讓鑫鑫媽媽非常困惑。

的确,一提起挫折教育,很多父母就會聯想到讓孩子吃苦,去野外、去寄宿學校,體驗沒有父母呵護的生活。還有父母覺得,挫折教育就是批評、罰站、不給吃飯,與孩子較勁,讓孩子輸等。其實,這是對挫折教育最大的誤區。

從心理學上講,挫折是“當一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受到的障礙或幹擾”。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會有大有小形形色色,而戰勝挫折,最終邁向成功的種種經曆,卻是孩子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最讓他受益無窮的體驗。正是這種體驗,造就了孩子直面困難和失敗的信心。

不必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挫折

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永遠遇不到問題,也沒有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但這并不意味着挫折越多越好。事實上,隻要父母願意放手,自然發生在孩子生活中的困難已經足夠了。對父母來說,最常見的誤區是,一方面,在孩子正常的成長過程中,遮風擋雨,排除萬難。另一方面,為了鍛煉孩子強壯的心靈而另辟蹊徑,刻意尋找所謂的挫折。

生活中,永遠不缺的就是問題和困難,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在探索世界的最初幾年時間裡,小寶寶要遭遇數不清的挫折,抓不住自己最喜歡的那個球球,不能用積木搭一個完整的房子,在跑步比賽中得不到名次,不受其他小朋友的歡迎……而即使在最小的挫折——摔跤中,孩子也能學會一些什麼。如果你在孩子摔跤前“及時”而“明智”地制止了他,那麼他将來可能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時間,了解什麼叫作摔跤的疼痛,怎樣在遇到坎坷時聰明地躲開。

所以,能給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尋找所謂的挫折機會,再将事先想好的道理灌輸給他,而是放開你的手,讓孩子有機會面對生活中最真實的問題,并幫助他學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挫折教育與賞識教育并不對立

彤彤的媽媽一直贊同“賞識教育”,從來都給孩子正面的鼓勵。但是,最近發現,小家夥上幼兒園後,特别經不起批評,老師批評兩句,就委屈地大哭。姥姥說,這都是彤彤媽媽平時表揚的太多,給慣的。彤彤媽媽對自己的“賞識教育”也産生了疑惑。

這種情況非常多見,當過多的表揚、稱贊和欣賞成為孩子抗挫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時,父母開始反思:我是否要像過去的父輩那樣,對孩子嚴厲一點?也許批評多一點可以讓他的心靈不那麼脆弱?

其實,真正的“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并不沖突。“賞識教育”教你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點滴進步,去發現孩子的優點,而“挫折教育”則提醒你,賞識也要“實事求是”,要針對具體的事件和行為,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誇獎。

孩子經不起批評,不是“賞識教育”不對,而是“賞識”的方法不對,過于空泛的表揚,會讓孩子一點點變得無法接受别人對他的任何批評,一遇到難辦的問題,便習慣性地退縮。所以,父母要切記的是,對孩子的鼓勵和贊揚,要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表揚,才是有效的,可以增加孩子自信心,讓他更有勇氣、有信心面對各種挫折。

遇到挫折時,跟他在一起

不必刻意給孩子找苦吃,隻需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而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該怎麼做?

無論孩子遇到什麼困難,或者處于什麼樣的挫折情境,都要讓他知道,父母的愛都是無條件地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知道,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需要的是方法和建議,而不是指令性的要求。當孩子被困難打敗的時候,他需要的是對結果的客觀分析。理解孩子受挫的情緒,肯定他難過的心情,表示你的支持,和他一起共同分析失敗的原因,讨論解決的辦法,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抗擊挫敗的自信和樂觀的生活态度。

如何進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擊教育)3

挫折中鍛煉韌性

誠然,我們希望孩子在社會中能被善待,但我們更需要鍛煉孩子的韌性。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勢必會遇到挫折、困難。而韌性,能讓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依然保持積極的人生觀。

斯蒂芬·卡馬拉塔在《直覺養育的力量》一書中說道:要形成韌性,勢必要遭受失敗,學會處理失敗,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事實上,童年正是一座訓練場,孩子在這裡犯錯、得到教訓、發展應對技巧和韌性等各種能力。

允許孩子經曆躁動、失敗、跌倒這些重要的經驗,不隻是幫助他們學習與成長的好方法,而且是最好的方法。錯誤是人生最偉大的老師。

《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練習》的作者潔西卡表示,當孩子犯了錯,父母必須謹記:“後果所傳遞的教育意義是一份禮物,而不是代表父母怠忽職守。”

她寫道:“經過這些年,我“最好的”學生——在人生中最快樂、最成功的學生,是那些被容許失敗、為錯誤負責,而且在面對錯誤時能挑戰自我極緻的孩子。”

那麼人生中的“曲球”呢?我們都會犯錯,但有時候,即使我們把每件事都做對,負面的結果還是發生了。

當人生丢給孩子一記曲球,如果我們取而代之跳起來接住它,這樣并沒有幫到孩子,除非那确實是關乎健康與安全。他們得學會自己接下、或者避開那些曲球。

2000年,心理學家Michael與小兒科醫師Tim,開始發現有一些孩子與年輕人,似乎缺乏從犯錯與“曲球”體驗中養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堅持。

在他們2013年的著作《要意:養出準備好面對人生的孩子》(GIST: The Essence of Raising Life-Ready Kids)中寫道,父母最主要的任務,是在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同時,照顧他們的安全;然而,“在許多家庭裡,他們最關心的是安全,對準備則不太看重。”

這裡的“準備”,是指有能力處理所要面臨的任何事情。他們制作了以下這張表,列出能為孩子提供長大成人的正确“準備”的情境。

如何進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擊教育)4

今天,我們分享一份挫折清單,父母應該學會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

20個孩子必經的挫折清單

1.沒有受邀參加生日聚會

2.體驗寵物的死亡

3.打破一個價值不斐的花瓶

4.努力寫一份報告,仍然得到不好的成績

5.在離家很遠的地方車子抛錨

6.看到他種下的樹死了

7.被告知某個班級或營地已經滿額

8.被留校察看

9.錯過一個節目,因為正在幫奶奶做事

10.出一場小車禍

11.因為一件沒有做的事受指責

12.因為有人行為不當而取消了某個活動

13.被炒鱿魚

14.沒有進入菁英校隊

15.在某件事得到最後一名

16.被另一個孩子打

17.抗拒某件他被教導的事

18.深深後悔說了他收不回去的話

19.朋友出遊時沒被邀請

20.鄰近家庭的小孩一起踢球時,最後一個被選上

你不僅要讓孩子體驗這些事,還要肯定它們的重要性。專家認為,好好教養意味着:“學着把你可能想努力避免、或者害怕會發生在孩子人生中的事件,視為建構智慧與觀點的成長助力。

當這些事件發生時,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要靜靜對自己說:“完美,這樣很完美。這是他需要經曆的事,在童年時至少得有一次。”

讓孩子積極面對成長中的挫折

但當孩子真正面對挫折時,可能會不知所措,或者痛苦懊惱。當孩子還不能完全獨自面對的時候,就需要父母适當的引導。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美國父母雜志專欄作者、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對心理學頗有研究的Aviva Patz給了3點建議:

1 告訴孩子“赢隻是一種可能”

有考試就有可能不及格;有朋友就有可能被排擠;聽講了就有可能會忘記老師說過的知識點;好不容易組織一次的野餐,有可能因為下雨而取消;暢銷的玩具,就有可能賣光……

别以為隻有大人才會鬧心,孩子的生活中也有一大堆不容易的事,這時候,讓他們懂得提前管理自己的期待值,他們才不會當事情一不符合自己的要求,遭遇了點小麻煩,就覺得天塌了下來。

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畫餅,比如參加一個運動項目,就先描述一遍以後他們參加比賽時如果赢了會有多風光……

但這時候,和孩子說清楚,“赢得比賽隻是一種可能,受苦受累卻是一種必然”就很有必要,就算到時候目标沒有實現,他們也不會感到失落或者被欺騙。趁着這個時候,你還能告訴他們,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如何進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擊教育)5

2 給孩子消化挫敗感的時間

和前面提到的“管你高不高興”式的父母相對應的,有另一種家長,當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第一時間出現在他們身邊,安慰他們,其實,留足時間,給孩子自己消化挫敗感至關重要。

下次當孩子哭着回家,向你訴說某件事情的時候,記得先問他們:“當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然後問他下次能采用什麼方法來改變這種情況。

讓孩子真正地思考起來,他們才能想出更多的解決方案。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想法,否則你會打擊他們解決問題的熱情和創造力。

3 “你真聰明”VS“你真努力”

現在我們已經明确,家長要适時出現,給孩子一些鼓勵,但怎麼鼓勵,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面對挑戰,戰勝挫折呢?

有這麼一個實驗:研究人員讓400個五年級的孩子完成一份較難的拼圖,由于拼圖難度太高,兩個組最終都沒能完成。

然後,研究人員又讓孩子去完成一個更容易的拼圖,結果,被誇“聰明”的孩子因為沒能完成第一輪的拼圖而倍感受挫,表現比上一輪差了20%,而另一組同學的表現則比第一輪提升了30%。

這說明了,對努力、認真等具體行為的鼓勵,能讓孩子更好地面對挑戰。所以,下一次當孩子們遇到困難,你可以從他們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出的一些積極行為切入,給他們信心。

比如參加比賽,我們可以說,“你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做了非常全面的準備”、“最近你特别注意調整自己的狀态,看上去效果很好”……

為切切實實地幫助到家長們,《父母世界Parents》邀請我為大家帶來一套音頻課程:《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10把鑰匙》,我針對1-6歲兒童日常養育中的常見問題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性建議。希望對每個媽媽都有幫助,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長為真正大寫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