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蘭亭序?文物名稱 : 清拓颍上蘭亭序年代 : 明朝,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古體蘭亭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文物名稱 : 清拓颍上蘭亭序
年代 : 明朝
出土地方 : 安徽省颍上縣境内
現收藏 :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國家一級文物
《清拓颍上蘭亭序》錦面,挖鑲裱,蝴蝶裝。四開。墨紙半開縱24.1厘米,橫9.9厘米。
颍上蘭亭與黃庭經合裝一冊,為翻刻。本幅蘭亭叙文二十八行,末刻“蘭亭叙唐臨絹本”,并“永仲“墨妙筆精”等印。颍上蘭亭相傳在安徽省阜陽市颍上縣城掏挖南關井所得,故名。其出土年代應不晚于明正統九年(1444)刻有“蘭亭序唐臨絹本”七字。帖石的另一面刻黃庭經,有“思古齋”三字,因名思古齋黃庭。颍上蘭亭在明清新發現的蘭亭拓本中,有較高的地位,實際上隻是一種臨本,全帖缺29字,從“次”字偏旁刻為三點,“清”字豎筆歪斜等特征看,其與“領字從山本”有淵源。“領字從山本”中“崇山峻領”的“領”字上加“山”,為“嶺”,其特點包括:“在”字撇筆不出頭,“蘭”字草字頭下刻一小橫筆,“次”字是三點水旁,“聽”字耳字邊中為三橫等。原帖塗改字迹處,或空白,或無塗改字痕而直書後改字。颍上蘭亭“快然自足”行末,右側刻小“僧”字,偏旁脫失。颍上本原刻“群”字頂上一方折筆,甚為清勁,翻刻則差矣。在蘭亭帖的十四、五行下部之間,常常出現一個“僧”字。原是梁徐僧權壓縫書名,時間久了僅存僧字,镌刻時就照刻下來。思古齋是元人應本的齋号,他所藏的黃庭經拓本,是元祐續法帖中所刻,颍上蘭亭也是元代镌石。有“墨妙筆精”永仲”刻印,永仲是米芾的朋友蔣永仲。拓本钤“至寶“雪峰印信“徐氏珍藏“東湧“靈蠻”等印十方。據同治《颍上縣志》記載:萬曆末年,颍上南關有一眼古井,時有白光如虹,民間淘井獲一石刻,洗淨後發現碑石正反兩面刻有蘭亭序和黃庭經,旁有“蘭亭序唐臨絹本”七楷字,“思古齋石刻”五篆字等(巻一輿地古迹29頁)《颍上蘭亭序》殘碑現存安徽省博物館,這是安徽省曆史上出土的最珍貴文物之一《颍上蘭亭序》為何而殘,一說于明代出土後一位在颍上縣令為居奇貨,将碑刻拓印後設法将碑破壞;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翁同龢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他在《為知稼翁題颍井碎石》的詩和序中寫道:明嘉靖中,颍上人發古井,得《蘭亭》、《黃庭》石刻,甫拓數紙,而《蘭亭》“類”字已殘,為一俗令妄補,大可憎。崇祯間,縣令張俊英者,惡上官索取,椎碎之。縣民蔔氏得一片,極難拓,即此本也。神龍遺迹久銷沉,颍井翩翩筆勢尋。天與俗工除類筆,明珠原不受塵侵。一說為出土時即殘。東晉王羲之《蘭亭序》(禊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譽,是後人研學其書法精髓的圭臬。颍上蘭亭(颍井蘭亭)是目前存世的8種最佳摹本之一。至今不知颍上南關出土《蘭亭序》刻石的古井安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