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的南端,隔寬約1 400米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望,面積約618平方千米,其中新加坡島面積538.1平方千米,其他是幾十個小島。新加坡的資源十分貧乏,連淡水都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但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位于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帶,控制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沖。新加坡港是一個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不僅是東南亞的航運中心,還連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的要道。新加坡獨立以後,經濟面臨着嚴重困難,廣大新加坡人民在政府的領導下,奮發圖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實現了新加坡的經濟起飛。新加坡政府根據獨立後的新加坡國情,針對當時的國際經濟形勢,制定了經濟發展的正确戰略。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戰略的特點,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959~1967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跨越三個不同時期,即自治政府時期、馬來西亞聯邦内的新加坡州時期和新加坡共和國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恢複殖民統治時的破爛不堪的經濟,利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向海外轉移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時機,引進資金和技術,發展勞動力密集型工業,減少從國外進口,建立起所謂的“進口替代”工業。在此期間,政府制定了兩個五年計劃,頒布了一系列振興經濟的法令,加緊進行郵電、交通、公用事業等基礎實施建設,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優良的硬件和軟件環境。1961年,在新加坡島的西南部一片野草叢生的沼澤地帶興建了著名的裕廊工業區。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為新加坡的經濟起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68~1979年,大力發展出口工業,建立起外向型的經濟格局。在此期間,新加坡引進了大量外資和先進技術,1978年底,投資新加坡工業的外國資金達到49.7億美元。建立起一些新興的工業部門,新加坡一躍成為世界著名的石油冶煉、電子工業、修造船業中心。
同時,大力擴建新加坡港,建成了亞洲最大的集裝箱碼頭,新加坡港也在1979年成為僅次于鹿特丹的世界第二大商港。新加坡還建成了亞洲最大的航空港──樟易飛機場。這樣,新加坡作為世界交通和商業中心的地位更加穩定。在此期間,新加坡實現了經濟的起飛。
1979年以後,新加坡的經濟開始向更高的目标邁進。實行工業技術升級,發展資本的技術密集型産業,建立高技術、高附加值、競争力強的新興工業,并優先發展通訊、金融和咨詢等服務業。同時繼續發展科技教育,培養自己的高素質人才。新加坡的高技術産業年均增長率達到30%,高科技隊伍20年間增加了12倍。80年代,新加坡成為東南亞高科技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區。1988年,新加坡的黃金外彙儲備增至401.37億美元。1990年,新加坡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外彙交易市場,新加坡港也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市,旅遊業非常發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