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紫荊花開,
綻放着廿五載的欣欣向榮;
一灣香江奔湧,
牽動着五千年的血脈相連。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策劃制作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主題歌曲《我們會更好》普通話粵語融合版本、粵語版本近日重磅發布上線。目前話題閱讀1.3億,播放超1300萬。香港著名音樂人陳少琪任制作人及作詞,張家誠作曲,香港歌手容祖兒、陳偉霆和内地歌手譚維維、孫楠聯袂演唱。
《我們會更好》以鄉情鄉音相交融的視聽感受,道出香港人的心聲,也喚起參與演唱的兩位香港歌手的共鳴。
“長夜中灣區那燈火永不冷”,這句歌詞久久萦繞在陳偉霆的心頭,“唱到這一句,就會想家”。容祖兒動情說道:“有港灣,有浪濤,還有燈火,寫出了大家都為自己的生活默默努力的那種感覺。”
△視頻來源于 大灣區之聲
網友們在觀看MV後,也紛紛留言分享内心感動:“歌曲清新明快、朝氣蓬勃、朗朗上口”“MV 裡香港的一些市井日常,還有市民們奮進的模樣,特别吸引我”“贊!未來我們會更好”等等。
知所從來,方明将往。總台用最熟悉的聲音、最親切的表達,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傳承文化根脈、厚植家國情懷,積極回應香港同胞了解國家曆史文化和祖國發展成就的熱切訴求。
小編還發現,兩版MV裡竟暗藏許多“彩蛋”!“彩蛋”有哪些?為何如此設計?創作之路有哪些故事?兩個版本有何不同之處?按下播放鍵,邊聽邊唱,邊看總台港澳台節目中心與文藝節目中心《我們會更好》MV主創團隊分享創作背後的巧思。
以歌為禮 我們會更好這是一定會實現的心願
一直以來,總台充分發揮中央主流媒體對港澳台傳播主陣地、主力軍作用,緻力于創新“思想 藝術 技術”融合傳播,通過主題報道和精品文藝,喚起大衆深切共鳴,廣泛凝心聚力,彙聚起港澳台同胞共圓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要送出一份怎樣的“禮物”?主創團隊很早便有了設想:以歌為禮,許下的心願一定會實現。在日常節目中,港澳台節目中心便注重以音樂為切口,增強情感表達,并與文藝節目中心合作推出了諸多主題MV作品。
△港澳台節目中心與文藝節目中心曾合作推出多部主題MV作品
“我們希望能夠推出這樣一首歌曲,生動展現回歸以來香港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美好未來。”主創之一、項目策劃陳星如是說。
歲月峥嵘,初心不改。歌曲取名《我們會更好》,這是香港開啟由治及興新篇章的勉勵語。用音樂獨特的感召力和穿透力,凝聚香港各界同胞期盼背靠祖國香港更加繁榮穩定、未來會更好的心聲,增強社會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和自豪感,激勵更多香港同胞與祖國同發展、共奮進。
△《我們會更好》由中國香港著名音樂人陳少琪(左)、張家誠(右)共同創作
國風 輕搖滾以“港樂”傳遞動聽心曲
數:靜靜聽,這是什麼曲風?
無論是豪情萬丈的武俠風,還是溫情脈脈的叙事感,搖滾元素一直是港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創團隊表示,25歲對人來說是風華正茂的好年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是一個裡程碑,也是一個開始。而“搖滾正年輕”的概念也正符合香港發展的無限活力。驚喜的是,音樂人張家誠的創作思路與此不謀而合。
△團隊與音樂人張家誠溝通
首先是一段傳統國樂,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箫,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配合部分傳統五音調式旋律,勾勒出一幅朝陽薄霧的海港景色。
随着鋼琴和弦樂的加入,故事漸次展開,曲風更見清新明快、大氣時尚。副歌部分融入香港年輕人十分喜愛的輕搖滾,充分展現“一流灣區、一流生活”的活力四射和朝氣蓬勃。結尾處又以箫聲相呼應,意蘊深長。
中西器樂的碰撞融合,展示出國樂與時俱進的柔韌。國樂悠揚婉轉,搖滾新潮澎湃,仿佛流水輕拍海岸,堆疊出香港和内地人民綿綿不斷的情感漣漪。
靜靜聽
您聽出了哪些樂器種類?
讀:仔細看,都有哪些“氵”?
“日月漫漫,南岸之南,河流入灣,獅子山張開臂彎……”隻看第一小節的歌詞,觀察君就仿佛站立在風光旖旎的海灣之前。
在不到400字的歌詞裡,共運用了36個“氵”偏旁的漢字,以凸顯出大灣區的地域特色。其中,“橋”“岸”“燈塔”等詞彙的溫暖意象,勾畫出香港與内地的血脈親情。粵語和普通話的融合表達,把中國語言文字的音韻之美、意象之美表達得淋漓盡緻。
如此進行歌詞的設計,最大的難度不隻是篩選适合表意的漢字,同時還要綜合字詞之間的韻律與節奏。主創團隊回憶,在歌詞創作完成後,詞作者陳少琪滿心歡喜溢于言表,良苦用心讓人感動。
△音樂人陳少琪和歌手陳偉霆溝通歌詞内容
仔細看
都有哪些“氵”偏旁的歌詞?
聽:他們的粵語怎麼樣?
曲好聽,詞動人,但粵語吐字發音這個小難題,演唱歌手們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但小小困難難不倒機智的創作人!主創團隊提前聯絡了粵語技能滿分的同事,為歌手們錄制了“粵語教學音頻”,并進行現場指導。有了“标準粵語教學”加上歌手們的專業素養,粵語演唱才會如此絲滑悅耳。
細分辨
是誰的粵語發音“突飛猛進”?
新時代浪濤 每一天都更好這是最真實的心願
在香港回歸祖國的25年裡,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講述。主創團隊多方搜集資料,進行大量前采,從最初的50多組人選中定為10組。
于是,一幅煙火氣十足、動人心弦的香港生活畫卷就此展開:小學生在禮堂裡參加升旗儀式,港警“高Sir”高振邦在街頭忙碌,李凱瑚在茶餐廳裡談笑風生……萬事俱備,準備開拍!
MV導演呂媛、劉冰很快發現,一些最初構想的内容因為現實諸多限制難以實現。如何才能做好平衡?
線上還是線下?是個問題
5月初,北京疫情導緻主創團隊無法随時往返各地進行實地拍攝。他們緊急繪制分鏡腳本并聯系兩支協拍團隊,分别在香港及内地完成前期攝制。
協調溝通的主陣地也轉移到了線上:如果有人突然打了個噴嚏,那一定是有未讀消息;如果有人半夜被手機吵醒,可能是導演的拍攝圖稿來臨;還有每天四五個小時的線上會議,溝通常常永無止境……
“雲辦公”模式讓主創團隊猶如放風筝一般,每天都牽挂着網線那端的工作進展。“香港團隊和我們的工作習慣有許多不同,留給我們的拍攝時間也很有限”,MV導演呂媛、劉冰回憶,“但他們也非常認真,拍攝時每個鏡頭都會遠程溝通讓我們确認構圖和内容。”
△疫情好轉後,主創團隊終于可以相聚線下拍攝
精彩一天,MV再現
有溝有坎需爬坡過坎,有風有雨便風雨兼程。随着工作推進,驚喜也突然降臨。身在廣州的援港醫護人員,收到了來自香港小朋友的感謝卡,于是鏡頭剛好重現了當時援港的溫暖情愫。
用鏡頭記錄山區變化的主持人陳貝兒、緻力于脫貧攻堅的創業者梁安莉,恰好同在廣州,組合拍攝更能巧妙呼應主題……
△協拍團隊拍攝陳貝兒、梁安莉畫面
在兩個版本中,主創團隊都巧妙設計了10組人物的呈現方式:用一天時間的邏輯方式串聯起每一段落。夢想成為升旗手的小學生王寶俊,伴随歌詞“紅紅日出”最早出現;最晚的容啟亮教授,從事着航天事業,在夜色正濃的香港“帶我向着明天奔跑”。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鏡頭之内,一如現實之中,處處可見蓬勃生機。他們有不同教育背景、職業、年齡,但都眼中有光,心中有夢,腳下有路。雖然素未謀面,觀之卻讓人倍感親切。讓大家看到他們真的會更好,相信他們會更好!
最後,您發現粵語版本和普通話粵語融合版本有什麼不一樣了嗎?
下面,答案揭曉!
在粵語版MV中,每組人物都以背影的方式出場。主創團隊闡述,這是出發的背影,他們在回饋生活、回饋社會的路上,迎來更好的明天!
我們許下的心願,
會親手将它實現!
時代的波瀾 生活的浪潮
滋潤了夢想 開辟了賽道
“香港會更好,我們會更好!”
本文來源:CMG觀察
總監制丨楊華 張利生
監制丨徐朝清 陳星 苑文剛 闫爽
主編丨崔雅華 孫蓮蓮 沈玉 張亞東 孔藝霏 呂媛 劉冰
撰稿丨降碧桐
視覺丨陳奧運
編輯丨陳嘉琦 張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