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IT之家網友 Laze_Sun的原創投稿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IT之家立場。作者:Laze SUN。
因為對于微軟來說,Windows Phone是一步棋,是一步必須要走的棋,因為這步棋通向的結果是下一個革命。
上、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其實我們看看曆史就明白了:科技再怎麼發展都不能擺脫物理的限制。而作為直接與人交互的輸入輸出設備尤其如此。所以,一個産品的使用情景,其實是和它的物理形态息息相關的——例如你絕對不會用一個手表的屏幕來撰寫Excel表格。
圖片來自微軟
本代智能手機的屏幕是3寸到6寸:我們可以發現MP3、MP4、卡片機、便攜式遊戲機的屏幕大小/物理尺寸都是這個大小。所以手機能夠替代這些産品。也就是說手機市場的發展并不是開拓荒地,而是建立在以上市場的萎縮之上的。
同樣的道理,iPad也不是憑空造了個市場,它的市場原來是屬于上網本的。
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手機尺寸小,可以單手持握,可以放在口袋裡。平闆體積大,要雙手才能揣起來,同時也隻能放在包裡。所以物理尺寸差距巨大的手機和平闆隻能互補,很難相互替代。而大屏手機和小型平闆由于物理體積相似,就很有可能産生相互競争相互替代的問題。
實際上雖然大屏平闆(如iPad Pro)和小屏電腦(如超極本)這兩種尺寸類似的品類也有同樣的競争替代現象。但是手機和電腦——由于中間隔了一個平闆,并沒有尺寸類似的交集,所以理論上手機和電腦是無法相互替代的。同樣的道理,平闆也不會和智能手表競争——因為體積相差太大了。
我們再回去看看智能設備的發展史:為什麼三星的Note系列能夠大賣?因為當時沒幾個手機搞這麼大屏幕的。為什麼當年亞馬遜平闆能在iPad占絕對優勢的時候脫穎而出?因為它是第一款7寸屏幕的平闆。
所以,一款産品想大賣,要麼就當iPhone和iPad,弄一個全新的産品形态來替代原來市場的産品(搞了個新市場吃掉舊市場);要麼就像Galaxy Note系列和小米亞馬遜一樣,找一個該産品形态下還未涉足的細分市場。
現在的手機市場大家也知道早就是紅海一片,想得到的細分市場早就被占了。
而微軟想布局的,就是前者。微軟想搞個萬能設備,可以突破物理限制,能夠替代一切帶有屏幕設備的産品。如果成功,不亞于蘋果重新發明智能手機。
Windows Phone,啊不,現在叫Windows10Mobile,就是微軟的一個棋子。
下、微軟是怎麼做的
其中,W10M的想法是,把手機打造成一個計算中樞,通過外接不同大小的屏幕來實現不同設備的功能。例如其不加外接設備就是一個手機,加了個顯示器和鍵鼠就是電腦,插在平闆Hub上就是平闆,插到電視上就是機頂盒。
而雲計算又是另外一種思路:把數據都放在雲上,這樣無論在手機還是在電腦上都可以訪問同樣的數據。服務器就成為了中樞。所以微軟布局了Office365、Office Mobile、Office Online和OneDrive。
最後一種思路就是MR,也就是Hololens:它可以直接利用MR技術在真實世界中模拟出各種大小的屏幕:看手機,在手上渲染個手機大小的屏幕出來。看電視?在牆上渲染個幾十寸的電視屏幕出來。
舉個例子:我寫一篇文章,我想在家,在公司和通勤中的地鐵裡都能寫。
如果我用W10M,那麼我會這麼做:在家裡連顯示器和鍵鼠先把排版和依賴鍵鼠和大屏幕嚴重的圖片公式搞定。時間到了把連Hub的線一拔,揣着手機出門去公司,在路上用Lumia碼字,到公司把Hub的線一接,又能在大屏幕上碼了。
如果我用OneDrive,那麼我會這麼做:在家裡用PC碼,存在OneDrive上,出門在地鐵上打開iOS上的Word Mobile,在OneDrive上打開文件繼續碼;到公司工位,在Mac上打開Word for Mac在OneDrive打開文件繼續寫。
HoloLens現在還沒出來,反正就是直接虛拟個電腦屏幕開始寫就得了……
所以大家可以發現,雖然三種方法的思路完全不同,但實現了同一個目标——随時随地都能在Word上的同一篇文章裡碼字……
但電梯悖論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想象的未來,在未來不一定會實現。
也就是說:雖然以上三個棋子各自都能達到同樣的目的,但在未來很可能隻有一個能成為現實。
這也是微軟擱置WP的原因:現階段雲最容易實現,因為用戶不需要更換自己的設備,同時Office 365買的人不少,能夠盈利。而MR希望最大,不需要外界設備的特點使其成為最接近“萬能設備”願景的産品形态,同時後有蘋果堵截,可以加速産業發展。隻有WP無人問津,受衆太少,與其理念類似的Ubuntu Phone也以失敗告終。然而微軟又不敢放棄,因為坑還是要占的,萬一将來時間線變動,手機連Hub才是多屏融合的終極形态呢……已經錯失移動互聯網良機的微軟可不敢再錯過一次風口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